王鼎于公元1976年中进士,授编修。道光年间先后任内阁学士、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官至宰相。在王鼎小的时候,有一个“驳孔子无须眉”的故事,说来有趣。
王鼎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认真、爱动脑子,不管读什么书,都要一字一句的清楚,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弄不明白的地方。
在王鼎6岁那年的一天,家中来了许多客人。由于他的父亲是个著名学者,所以来他家做客的人,也多是文人墨客,谈经论诗,评判古今人物,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今日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孔子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
有的说:“孔子的最大功绩,就是兴教办学,传播文化。”
也有的说:“他在治学态度上,主张‘知之为知之’,强调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抱主观成见,对后世影响也是很大的。”
还有的说:“依我看,孔子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写《春秋》,是他开辟了用文字系统书写历史的先例。”
此时年仅6岁的王鼎,已经读过了不少的经书,对他们的议论,认真地听着思考着,兴趣很浓,不愿漏听一句。就在这时,忽然有位客人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孔子有胡子,还是没胡子?”
另一位客人笑着回答说:“真是无稽之谈,孔子岂能没有胡子?”
那位客人说:“不,孔子是没有胡子的!”
他这一说,众人都愣住了,于是有的问道,“这可是个奇闻,你有什么根据?”
那客人说:“你们没看过《孔丛子》这本书吗?书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子思对齐国国君说:‘我的祖父虽然没有须眉,但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而瞧不起他。’由此可见,孔子是没有胡子的,后来人们画的孔子像,都非画上胡子不可,所以是错误的。”
众人听了他这种奇谈怪论,都觉得可笑,但一时又想不出话来驳他。可王鼎听了,嗤的一声笑了,插言问道:“如果照叔叔这么解释,那孔子岂不是连眉毛也没有了吗?”
在古代,“须眉”一词,固然也有指胡须和眉毛的意思,但也是男子美貌的代名词,以须眉为美。从这一点来说,子思那句话应该是:“我的祖父虽然貌不出众,但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而不尊重他。”那位客人由于读书太少,却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才闹出了笑话。
所以,当王鼎来了个反问之后,众人听了大笑不止。直到此时,那人方知自己实在是才疏学浅,羞得满面通红。
王鼎长大做官后,也和他读书一样,办事很是认真。他做宰相后,受命治理黄河,恰在这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因主战受到投降派攻击,被发配伊犁充军,当行至河南时,被王鼎挽留下来,共同治河。
治河完毕,王鼎爱惜林则徐是个人才,多次上书,要求将林则徐治河之功折罪,免其充军之刑,但未被批准。王鼎回京后,对大学士穆章阿主张投降、专权误国更是愤慨,在留下遗书之后,悬梁自尽,企图以尸谏来惊醒皇帝。
但王鼎死后,他的儿子在穆章阿的高压之下,交出了遗书,结果此举并没有感化到皇帝,仍被以暴病而亡告天下,只是在官职上加封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