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贫苦家民家庭,为了谋生,少时便从师学做木匠,专门制作精细器物,雕刻桌椅花纹。
在雕刻器物之前,要先将花鸟鱼虫等形象描好,于是,齐白石就开始学习画画。他天资聪明,又加上勤学苦练,不久就有了很大进步,在家乡成了名人。
直到二十岁时,齐白石才拜家乡名士胡沁园为师,后又被当时的朝廷大员王湘绔收为弟子。中国画的特点是将诗、书、画、印综合于一幅作品之中,不可分割。但当时齐白石几乎还是个文盲,字识得不多,读诗更是困难。于是,他就用一些音同的熟字来标注他不太熟悉的字,然后反复背诵。
后来,齐白石竟然能自己作出诗来,他的七言诗《咏牡丹》中有两句“不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栗有余甘”,稚拙刚朴,令时人一惊。
齐白石34岁时,又开始学习篆刻。那年,他应邀去给黎锦熙先生的祖父画像,他学刻了一颗章为“金石癖”。黎锦熙的父亲看了那颗“金石癖”的印章,大为赞誉。齐白石受到鼓励,从此换而不舍,治印水平大大提高。
齐白石40岁时,应桂阳名士夏寿田之聘去西安作画写诗,他为了表达对以诗文名噪一时的陕西臬司樊增祥的敬意,专门刻了几枚石印,踏着厚雪亲自去往臬台衙门,不料竟被无知的行役赶了出来。樊增祥知道后,连忙回拜齐白石,一来二去,两人结成至交。
第二年,齐白石与樊增祥相继来到北京。樊增祥想要举荐齐白石在朝廷为官,齐白石严词拒绝。后来回到湖南老家后,夏寿田又劝齐白石做官,也被拒绝了。
解放后,齐白石已年过90,他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他的心愿是活到120岁,可是他的愿望没有能实现, 1957年他去世时,实足年龄为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