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他年轻时就喜欢搜集南朝时的故事。他的族兄孔才训和舅翁秦光仪曾在南京做官,对南朝朝廷的内幕比较熟悉,他就登门拜望,并请求他们讲讲南朝的趣闻轶事。
在交谈中,秦光仪给他讲了“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故事。大意是: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相好。定情之后,侯外出。奸臣阮大铖为了报复复社文人,就怂恿马士英派人抢娶李香君送给田仰。香君不从,倒头撞地,血溅定情纸扇。有人见扇上几点血痕,红艳非常,就用笔点染成几枝桃花,遂名“桃花扇”。
孔尚任听了,很受感动,又详细询问了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遭遇,以及南朝小朝廷的趣闻轶事,才告辞回家。他对李香君的故事久久不能忘怀,决定开始创作《桃花扇》的剧本。
后来,孔尚任被派往江苏沿海一带担任治水的小官。在治水过程中,他又深入了解了扬州,南京这两座名城的历史,游历了这两个城市附近的许多城池和古迹,看过秦淮河上李香君“眠花”的旧院。
同时,孔尚任还结识了许多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人,他们有的是南朝灭亡的目击者,有的是支持南明政治活动的人,有的是侯方域的好友。这让他对南朝的兴亡有了深刻的了解。
孔尚任从他们口中,访问到许多可靠的史料,成为他后来写《桃花扇》的第一手资料。此外,由于他亲眼看见了南京和扬州的景物,所以在《桃花扇》里,他描写的景物也就十分逼真,富有吸引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治水三年后,孔尚任重新回到北京,这时他对官场生活已深感厌恶,虽还继续担任官职,但大部分时间却用来埋头创作。常常到三更半夜,他还在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
孔尚任在写《桃花扇》的时候,桌上总是摆一把鲁缟制的扇子,素洁的扇面上画着几枝粉红色的桃花。他时而沉思默想,时而起立揣摩,总是不时凝望着这扇面上的桃花。似乎剧中的人物李香君、柳敬亭、侯方域等都一个个来到了眼前。
虽然剧中人物繁多,事件纷杂,但看到这把桃花扇,又似乎感到有个中心,孔尚任把这些事件都用桃花扇贯串了起来。
即使是寒冬腊月,窗外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孔尚任趴在书桌上写作,常常不知不觉就进入剧中。写到这把扇子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拿起它端详一番,扇上一阵。扇的时间一长,感到冷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入迷了。拍拍脑瓜笑笑,又继续埋头写了下去。
当孔尚任写得情绪十分兴奋的时候,就把扇子折起来,连连轻敲着自己的腿。当反复吟诵那剧本中的唱段时,也往往轻轻地有节奏地用扇子敲着桌子。
有一天,孔尚任的同族举人孔尚铉进来看他,见他在大雪飞舞的严冬季节,手里还不停地摇着扇子,便感叹地说:“窗内窗外两个季节,您手里摇着桃花扇,笔下写着《桃花扇》,真是如痴如醉,呕心沥血啊!”
1699年,《桃花扇》正式脱稿。可是,两袖清风的孔尚任没有钱刻印这部稿子,只好抄了几个副本保存着,所以这部名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刻印本流传。
直到1708年,天津著名诗人佟蔗村看到这个稿本,非常喜爱,出了五十两银子,才把《桃花扇》正式刻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