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一篇 家世与童年

书名: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作者:杜文玉  本章字数:5042 字  创建时间:2021-01-27 15:14

狄氏家族,源远流长。

名门之后,东南遗宝。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族历史与家族传统的国度,因此,对于家族谱牒的编撰非常重视,几乎每一个大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宗谱,这就为后世研究家族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狄氏家族就是这无数大家族中的一个著名家族,叙述这个家族的历史对了解狄仁杰的家世和他的成长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家族源流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狄仁杰诞生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尽管狄仁杰日后声名赫赫,千古以来有关他的传说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但此时当他呱呱落地时,其啼声与普通婴儿毫无差异,显得那么平凡,平凡得以至于连他的出生时间都没有留下无可争议的记载关于狄仁杰的生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生于隋大业三年(607),一种认为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后一种说法比较可靠,详见张先昌《狄仁杰生年考》。

狄仁杰所在的家庭在注重门第、郡望的隋唐时代也是那么普通,与社会上倍受人们推崇的那些高门显族相比,顿失光彩,所以狄仁杰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庶族子弟。如果更进一步地追溯,就会发现狄氏家族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家族,只是由于魏晋以来没有名人涌现,才不为人们所注目。在唐朝初年,这个家族中官职最高的是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曾充任过尚书左丞,却未见建立过显著的功勋,因而名声及社会影响十分有限。狄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还是要算狄仁杰,他在历史上的不凡表现,为这个家族增添了不少光彩,这才引起世人对其家族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看,狄仁杰的降生对这个古老的家族来说,不能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

关于狄氏家族的世系情况,今天能够了解的已经比较有限。唐人十分重视谱牒之学,当时人林宝编撰了一部名为《元和姓纂》的谱牒书,据他本人说,撰此书时“案据经籍,穷究旧史,诸家图牒,无不参详”。可见搜集资料还是比较广泛,比较丰富。后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时,其中的《宰相世系表》主要就是依据此书并增补了部分内容而编成的。现在以上二书尚存,然关于狄氏家族的记载非常简略,这就说明这个家族的谱牒早在唐代就已经残缺不全了。狄氏家族谱牒在唐代不如其他大家族完备的事实,与其不属士族阶层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名将狄青显达后,有一位狄仁杰的后人特地去拜会他,并献上狄仁杰的画像和告身(任官状)十余通,希望狄青能认狄仁杰为远祖。狄青认为自己一时幸运做了高官,不敢妄加攀附,冒充狄仁杰后人,因而拒绝了他的“好意”,厚赠后遣返。这一事件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狄氏谱牒虽然残缺,但在北宋时仍然存在,所以狄青才不敢贸然攀附。随着岁月的推移,有关这个家族的资料又有所散失,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考知的情况便十分有限了。

根据记载,狄姓出自姬姓。周成王把他的同母弟孝伯封于狄城(甘肃临洮),以地名为氏,孝伯遂成为狄姓的最早始祖。孔子有一名弟子狄黑,就是孝伯的后裔。狄黑的裔孙狄山,在西汉充任过博士之职,世代居于天水(甘肃通渭西)。前秦末年,大将姚苌在关陇豪族的支持下举兵反秦,其中的天水豪族狄伯支就是狄山的后裔。姚苌建立后秦政权,任狄伯支为尚书。他临终时召集四位大臣受遗诏辅佐其子姚兴,狄伯支也是辅臣之一。姚兴灭亡前秦苻登,称帝之后,遂任狄伯支为征虏将军、乐平侯。不久,姚兴遣其弟姚平与狄伯支率步骑4万进攻北魏,由于姚兴支援不力,致使后秦军队先胜后败,姚平战死,狄伯支等人被俘。后双方关系和好,狄伯支被放回,很快恢复了官爵。后秦与割据陕北的赫连勃勃关系恶化,平北将军姚冲与狄伯支奉命率军征讨,姚冲图谋发动叛乱回师袭击长安,狄伯支不从,姚冲惧怕阴谋败露,便设计将狄伯支毒死。

狄伯支是后秦的开国功臣,地位较高,他的死使家族地位大受影响。到了其孙子狄恭时,移居于太原(山西太原西南)。从此,这个家族就以太原为籍贯,旧史记载狄仁杰为太原人,其依据就来源于此。狄恭的儿子狄叔湛在东魏担任过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封爵临邑子。狄叔湛的儿子狄孝绪,在唐朝初年曾先后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从狄孝绪所任官职看,在唐初地位已经相当显赫了。行军总管,为一路野战部队的统帅。使持节汴州(治今河南开封)诸军事,则掌握这一地区的军政大权,并拥有专杀之权。尚书左丞,为尚书省的主要官员,具体掌管尚书省的各种政务,只有大事才禀告尚书仆射。左丞分管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事务,如果诏书不当有权封还重议,并有决定郎官人选的人事权。金紫光禄大夫,为文散官第四阶,正三品。在唐初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官阶了。狄孝绪担任过的这些官职,不仅表明他位高权重,而且也才兼文武。但是,有关狄孝绪的事迹在史书中非常罕见,恐怕不是年久湮没的问题,大约是他功绩不怎么显著,才致使史书中缺乏记载,这一点从他的封爵可以得到证实。狄孝绪尽管职事官颇高,却仅获得了一个临颍男的爵位,在唐代爵制中为最低一级,从五品上。唐朝初期的封爵主要根据功绩大小来封授,狄孝绪没有获得显爵,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是狄孝绪的第五子。由于其父为朝中高官,家业富足,所以狄知逊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据载,他是明经及第后,被授以东宫内直郎,掌管太子东宫的符玺、伞扇、几案、服饰等事。对于初入仕途的人来说,这已是相当不错的职位了。据说狄知逊“龙章凤姿”,“神情秀发”,一表人才。后又充任过郑州(治今河南郑州)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郑王指唐高祖的儿子、唐太宗的异母弟李元懿。李元懿本封滕王,贞观十年(636)正月,改封郑王,任郑州刺史。狄知逊充任这一官职当在这个时期。此后,他又历任梁州(治今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东北)都督府长史等职。死后赠使持节邛州(治今四川邛徕)诸军事、邛州刺史。狄知逊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几乎没有充任过重要职务,死后的赠官还是沾了狄仁杰的光。

关于狄仁杰的母亲,史书中没有记载。《邛州刺史狄公碑》中略有提及,可惜由于碑文残缺,不知其姓氏。然狄仁杰有一堂姨卢氏,所谓堂姨是指其母的堂姊妹,即狄仁杰外公的兄弟之女。据此可以断定狄仁杰之母必然姓卢。上面提到的这块碑文记载说:“凤皇于飞,生享从夫之秩;蛟龙既没,死偕同穴之荣。初封太谷县君,追赠(下缺)。”《金石萃编》卷69《邛州刺史狄公碑》。说明在狄知逊获得赠官的同时,他的夫人也得以追赠封号,只是由于碑文残缺已无法知道具体封号了。

二.狄氏籍贯

狄仁杰的籍贯,旧史均记载为并州太原人。并州在隋炀帝大业中改为太原郡,唐高祖武德时又改称为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上面所说太原是指并州所属的太原县,治所从隋末以来移到州城之内。然据明朝阳曲县知县彭而述所撰的《狄梁公谱系祀田记》记载:“县之南治十里,人烟可三五十家,相传为梁公故里,志乘所载,父老所传,人竞呼之为狄村云。”康熙《阳曲县志》卷14《碑记》。阳曲县也是唐代并州下属的一个县,在明清隶于太原府。唐代的阳曲县城位于今太原市北约15公里,明代的阳曲县城距今太原市北约25公里,狄村就位于唐明阳曲县城之间,这里距唐代的太原县约百里之遥。从“志乘所载,父老所传”等语看,可知认为此处为狄仁杰故里的说法由来已久,并非明代才出现,且有文字记载为据。因此,狄仁杰的故里应该在阳曲县而不是太原县。清康熙时编撰的《阳曲县志》卷12《人物》就明确记载说:“狄仁杰,字怀英,阳曲人。”同一时期修撰的《太原县志》也没有将狄仁杰说成是本县人。唐朝后来把并州改为太原府,如果说狄仁杰是太原府人,那是不错的;如说是并州太原人,则大为不妥了。

狄氏家族到狄知逊时住址又有一次变化。根据记载,狄仁杰从汴州调任并州,途中登太行山,南望河阳(河南孟州东南),对随从人等说:“我的亲人就居住在南边那片白云之下。”他伫立很久,一直看到那片白云飘移远去,才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离去。根据研究,狄仁杰所说的亲人即其父狄知逊。大约此时狄知逊已致仕闲赋于家,住在河阳别业,狄仁杰离家赴外地任职,在途中登高南望,思念亲人,才留下这一感人至深的记载。

狄仁杰的主要政治生涯是在武则天时期度过的。武则天是以洛阳为政治中心,狄仁杰在洛阳就有自己的住宅,位于尚贤坊内。狄仁杰的堂姨卢氏就住在洛阳城南的午桥别业。河阳与洛阳隔黄河相望,距离不远,后来狄氏家族在河南一带生活的人很多,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明代人金怀玉编撰了一部名为《狄梁公返周望云忠孝记》的戏剧,其中也有上述的那个情节,索性就称狄仁杰为“河阳狄氏怀英”,即认为其是河阳人。

三.童年生活

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是在随父亲宦游各地中度过的。在雄伟壮丽的帝都长安,一览无垠的中原大地,繁花似锦的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汉中盆地,奇险秀美的三峡两岸,几乎小半个中国都留下了狄仁杰幼小的足迹。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对于磨炼狄仁杰的意志,增长见识十分有利。直到青年时代他才结束了随父宦游的生活,却又开始了他自己的动荡不定的仕宦生涯,南北奔波,四方漂流,狄仁杰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奔波于神州大地上度过的。

狄仁杰的童年时代正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在唐太宗的治理下,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由于隋末长期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不少地区村落萧条,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处于亟待恢复的阶段。隋炀帝大业中,天下有户890万,而贞观初不满300万户,直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全国也不过380万户。可见人口锐减到何种程度。贞观六年(632),魏徵还说从洛阳向东直到海边,“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卷2《纳谏》。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有限,所以地方官的俸禄比较微薄,尤其是一些品秩较低的地方官员,没有禄米之给,甚至不免有饥寒之虑。直到贞观八年(634),政府财力稍有增加,才提出给地方官增给禄米的问题。狄仁杰的父亲虽然身在仕途,由于是地方官,且品秩不高,俸禄有限,所以狄仁杰虽为官宦子弟,尽管不会有生活之虞,但他的童年生活肯定不十分富足。这样的社会与家庭环境对狄仁杰的成长是有益处的,使他不至于染上一般官僚子弟那种不良习气。

狄知逊共有5个儿子,狄仁杰为长子,所以在家庭中对他很少溺爱,更多的是严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狄氏家族和中国古代许多大家族一样,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用以规范家人的行为和教育子弟。许多家族还撰写了所谓家训之类的东西,世代相传,成为这个家族中人人必须遵循的训条。著名的《颜氏家训》便是一部流传至今、影响甚大的此类书籍。狄氏家族是否在狄仁杰之前也有此类家训,不得而知,后来狄仁杰显达以后,的确撰写过一部名为《家范》的训言,共一卷,用于教育自己的子孙。据此类推,狄氏家族肯定也有此类训条存在。唐文宗时,狄仁杰的族曾孙狄兼谟任给事中,曾封还过不当的诏敕,文宗认为狄兼谟能忠于职守,是一个执法官员的最好人选,便把他提升为御史中丞,并对他说:“御史台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凡执法者,大抵以畏忌顾望为心,职业由兹不举。卿梁公之后,自有家法,岂复为常常之心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狄氏家族确有自己家族训条。所谓“家法”,即家族传统、家族训诫。

狄仁杰作为长子,自然受到其父的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光耀家族,成为有用之才。所以狄仁杰在童年时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有时读书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有一次,他家的门人被害,惊动了当地官府,县吏奉命前来调查案情,全家上下人等都出来接受讯问,只有狄仁杰一人未动,仍在房中读书。县吏十分生气,责问他为何不出?狄仁杰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大唐新语》卷6《举贤》。他把苦读儒家经典看成是与古代圣贤进行交流,小小年纪便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识,因而从小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载,有一天,狄仁杰和他的小兄弟们外出游玩,在途中与高僧海涛法师相遇。此人学识渊博,尤善相面之术,他一见到狄仁杰,大吃一惊,感叹地说:“此儿郎日后当位极人臣,百姓有幸,苍生是赖,可惜我年事已高,不能等到那个时候了。”《南部新书》丙。

狄仁杰在少年时期读书并不仅限于儒家经典,还广泛地涉猎了其他各类书籍,其中包括医学书籍在内,因此他对医术也颇为精通。官僚子弟博览群书本不足为奇,但大都不去涉猎医学书籍,在他们看来医术不属于经邦治国之学,因而不屑一顾。从狄仁杰乐于研习医术看,恐怕不是一时兴趣所致,而是他志向远大,想多学本领以便为民造福。这一点在他日后任官期间仍不忘为民诊治疾病、解除痛苦的行动上可以得到证实。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