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二篇 初涉宦海

书名: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作者:杜文玉  本章字数:7836 字  创建时间:2021-01-27 15:14

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唐)蔺仁基

狄仁杰初涉宦海便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干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同时也深获唐高宗的信任,在政坛上崭露头角。他的不凡表现也引起了当时尚是皇后的武则天的关注,为她(他)们之间以后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州郡良佐

唐高宗显庆中(656—661)关于狄仁杰入仕的时间,史籍中没有记载。据《旧唐书》本传载,他入仕后不久即遭人诬陷,由工部尚书阎立本昭雪平反。另据同书《阎立本传》载,他是在显庆中接替其兄阎立德任工部尚书。又据同书《阎立德传》载,其死于显庆元年,从而可以断定阎立本任该职的时间就在此年。狄仁杰既然是阎立本任工部尚书期间遭人诬陷且在入仕不久之时,他入仕的时间就应在显庆中,因为总章元年阎立本已升任右相了,狄仁杰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而步入仕途。这一时期的唐高宗继续了唐太宗制定的统治政策,承“贞观之治”的余绪,国力逐渐强盛,人口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政治局势比较稳定。朝中的重要大臣基本上都是太宗时期的重臣宿将,如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契何力、苏定方、薛仁贵等。他们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和军事指挥才能,在他们的辅佐下永徽、显庆时期的唐朝国力强盛、形势稳固。显庆后期朝中的矛盾逐渐明朗化,主要是围绕着是否拥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展开斗争的,朝中大臣分为拥武和反武两大派。武则天是在永徽六年(655)当上皇后的,虽然她深恨反对派,因时机未成熟,所以隐忍不发。到了显庆四年(659),她指使人诬告宰相长孙无忌(高宗的舅父)谋反,将其贬官,不久逼令自杀。在此之前已将另一宰相褚遂良贬死。高宗原皇后王氏的舅父柳、韩瑗等重臣也先后被杀,所有这些家族的近亲也都被流放岭南,朝中辅政者基本上为武则天亲信或同党。显庆五年(660),高宗患了风眩病,“头重,目不能视”,因此高宗在患病时,允许武则天处理百司奏事。这是她参政的开始,偶尔为之,她正式参决大政还是数年之后的事情。

狄仁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了坎坷的仕途,他首任的官职是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判佐。判佐又称判司,是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等曹参军事的统称,分掌本州各种具体行政事务。狄仁杰到底充任的是哪一曹参军事,史书缺载,不可考知。

狄仁杰在汴州任上不久,就被本胥吏诬告,使初涉宦海的他很快就尝到官场风云的险恶。至于狄仁杰因何事被人诬告,史籍未载,不得而知。唐朝初期,每隔一至数年都要派一批朝官充任黜陟使,到全国各道巡视、监察,大事奏裁,小事立决,对地方吏治的考察与监督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这时到河南道充任黜陟使的是工部尚书阎立本,他接到对狄仁杰的举报后十分重视,亲自负责审理。经过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后,阎立本发现狄仁杰尽管任职时间不长,但政绩非常突出,举报之事纯属毫无根据的诬告。阎立本遂召见狄仁杰,向他当面谢罪,并?称赞说:“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对狄仁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阎立本可谓是慧眼识贤才,他也是第一位赏识狄仁杰并对他进行提拔重用的人。阎立本,雍州万年(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等作品,都出于阎立本之手。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与《萧翼赚兰亭图》等。他还擅长工艺、建筑,因此曾充任主管工程的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职,后来虽然还担任过右相、中书令等重要官职,由于他的画名太大,往往掩盖了其政治才干。其实就阎立本的本意而言,他非常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早在贞观时期,阎立本任主爵郎中。有一次唐太宗与群臣泛舟于御苑,春光明媚,湖水荡漾,鸟语花香。面对秀美的风光,太宗不觉雅性大发,命令众臣赋诗咏颂,又召阎立本速来,把这种美丽的风景及君臣同乐的场面用画笔描绘下来。当时的传呼之人误呼:“召画师阎立本。”阎立本听到后羞愧异常,又不敢不来,流汗奔走,狼狈不堪。事后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从少年时就发愤读书,又学习绘画技艺。入仕以后惟以丹青知名于天下,以至于遭受今日之辱,希望你以此为鉴戒,切勿学习此等末技。”虽然阎立本不愿再以此技见知于天下,但既入官场,身不由己,往往欲罢不能,致使后人认为他非宰辅之器。从阎立本为狄仁杰平反昭雪,并赏识重用的举动看,上述看法的确多少有些冤枉了阎立本。

阎立本为狄仁杰平反后,认为狄仁杰品行高洁、才干卓越,遂上奏唐高宗推荐他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都督府法曹参军。这一职务仍是判司,由于并州是大都督府,诸曹参军均为正七品上,汴州在当时为上州,判司均为从七品下,对狄仁杰来说,是官升两阶。并州在唐朝地位比较特殊。隋大业十三年(617),唐高祖以这里为基地,起兵向关中进军,建立了唐王朝,因此并州被视为李唐王朝的发祥之地。此外,并州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发挥着屏障关中和镇抚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作用。由于这些原因,唐政府对并州官员的选用比较慎重,狄仁杰能被推荐到这里任职,是对他的德才肯定与赏识的结果。

并州也是狄仁杰的桑梓之地,所以他对在这里任职十分兴奋,决心为故乡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唐制,大都督府法曹参军设置两员,掌管司法刑狱。狄仁杰在并州任上,执法严明,政平讼理,他经手的案子都能及时处理,从不积压。由于能公平执法,没有冤滥,受到同僚与百姓的赞誉。

并州的另一位法曹参军郑崇质,恭顺仁孝,对其老母颇能尽为子之道,为当时人所称道。就在狄仁杰到并州任上不久,郑崇质奉命将要出使于远方。这时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且患有重病,如他远去,老母将无人照料;如抗命不去,作为政府官员又身不由己,处于两难之际。狄仁杰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同情,便对郑崇质说:“太夫人病情危重,而公奉命出使远方,路途万里,岂能不担忧!”遂主动去见都督府长史蔺仁基,要求代替郑崇质充使外出。按照唐朝初期制度,大都督府都督通常都由亲王、皇子充任或遥领,凡遥领大都督时,大都督府的军政事务由长史负责。因此,这时的蔺仁基实际上是并州大都督府的军政长官。狄仁杰的行为对蔺仁基触动很大,他非常感慨地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光绪《山西通志》卷121《乡贤录》六。当时蔺仁基正与都督府司马李孝廉闹矛盾,双方关系十分紧张。狄仁杰与郑崇质也是同僚关系,且狄仁杰到任不久,互相之间并无深交。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长途跋涉,辛劳异常,非至交或亲属是没有人会主动代替他人充使的。正因为如此,蔺仁基对狄仁杰的义举感慨万分,再对照自己的行为,使他十分惭愧。于是,他主动去找李孝廉,经过推心置腹的交流,从此两人之间“相待如初”。

狄仁杰在并州只不过是一位普通官员,却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感化了顶头上司,消弭了官员之间的矛盾,使狄仁杰在当地的声望迅速提高,受到同僚们的交口称道。狄仁杰完成出使使命后,又回到并州,在这里任职约十余年时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从仪凤元年(676)以后,除了回来督运过一次粮食外,就再无回到这里任过官,但当地人民仍为他修建祠堂,年年祭祀,以为纪念。直到明代时,阳曲(山西阳曲)的狄公祠仍然完好无损,并有300亩的祀田,以其收入来保证祠堂四时祭祀不断。这说明狄仁杰数百年来一直受到故乡百姓的怀念和尊敬,可惜的是他所做的具体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多已湮没无闻了。

二.善决冤滥

上元二年(675),狄仁杰被调入长安(陕西西安)任大理寺丞。这是他首次充任京官,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狄仁杰以自己卓越的才干,不凡的政绩,一步步地登上高位,为人们所注目与赞颂。尽管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仍有曲折和起落,但狄仁杰必定已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官吏,他的刚直果敢、德才兼备的直臣形象在朝野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风云散去,便又重新获得重用和信任。

狄仁杰任职的大理寺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丞的地位虽不算高,仅为从六品上,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按照唐朝制度,大理寺置丞6人,分别掌管本寺日常事务,并负责审判断罪之事。狄仁杰在这一职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就,令当时人及后世称道不已。唐朝的大理寺下设有监狱,用来关押待审的罪犯,如果大理寺审案迟滞或疑难案件较多,监狱往往就会人满为患。狄仁杰上任的那年,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大理寺积压旧案颇多。他不辞辛劳,日以继夜,一年之内就将历年积压的旧案审理一清,同时也没有影响新案的及时审理,共计审理17000余人,无一人诉冤,“时称平恕。”唐朝对官员有较严格的考课制度,每年考核一次,称小考,三四年举行一次大考。这年负责京官考课的是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他没有详细了解大理寺的情况,认为狄仁杰是新任官员,就将大理寺所上报的中上等给否定了。大理卿张文认为此事不公,向刘仁轨提出异议,刘仁轨问狄仁杰审理了多少案件?张文回答说一年审理了17000人,刘仁轨大惊,为自己失察而深疚,便把狄仁杰的考课等级提为上下。唐朝的考课等级共分九等,上下为第三等。当时考课标准掌握很严,“入多者不过中上,未有得上下以上者。”狄仁杰在担任京官的第一年,就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政绩,使他很快就崭露头角,为以后仕途的通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次年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在负责守卫唐太宗的昭陵时,因陵园面积广大,一时分辨不清,误伐了昭陵的柏树。此事本来并不为高宗所知,因为飞骑(禁军)中一军士违反军法,被权善才依法惩处,此人心中怨恨,利用番休之机入长安请求高宗召见,痛哭流涕地反映了权善才等人砍伐昭陵柏树之事。高宗听后十分震惊,“悲泣不自胜。”高宗8岁时就失去了亲生母亲长孙皇后,由于他幼年性情软弱,又早早失去母爱,所以太宗对他十分爱怜,关怀备至。16岁时立为皇太子,太宗对他更加关心,朝夕相处,言传身教,甚至以吃饭、骑马、乘舟等生活琐事为例,对高宗进行教育,传授政治经验。太宗所倾注的这种深深的父爱,使高宗终生难以忘怀。现在竟然有人敢于砍伐自己父皇陵园的柏树,在高宗看来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可容忍,必欲置之死地。

高宗下诏逮捕了权、范二人,送大理寺严加惩处。大理寺审理后,依法判处免官除名,高宗认为处罚太轻,要求判处死刑。大理寺内无一人敢于出面抗争,惟有狄仁杰上表反对,认为权、范二人罪不当死。高宗亲自召见狄仁杰,对他说:“权善才砍伐我父皇陵上柏树,使我陷于不孝。我知卿是好法官,请一定将权善才等人处死。”狄仁杰固争不已,高宗勃然变色,狄仁杰的顶头上司张文见皇帝动了真气,惟恐狄仁杰吃亏,以笏挥之令出,狄仁杰依然不动,苦苦进谏说:“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事。臣以为不然,在桀、纣之时则难,逢尧、舜之时则不难。臣有幸今逢尧、舜,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诛杀。往昔在汉文帝时,有人盗高帝(刘邦)庙玉环,文帝欲处以灭族之罪,经张释之当廷抗争,罪止弃市。魏文帝欲流放一人,辛毗牵裾(衣襟)而谏,最终反倒使此人得以任用。对圣明的君主可以以理进谏,对忠臣不可以威势进行胁迫。今日陛下不纳臣言,臣死之后,羞见张释之、辛毗于地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加之?’这是张释之劝谏汉文帝的话。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今日陛下以昭陵一株柏而杀二将军,千年之后,人们将会如何评论陛下!臣所以不敢奉诏杀权、范二人,就是怕陷陛下于不道。”狄仁杰的这番话有理有节,又十分注意方式,处处为高宗着想,使高宗既难以反驳,又不便再动怒。在这种情况下,高宗无法据理以争,只好改变方式,他对狄仁杰说:“依据法律权、范二人虽不至于死罪,然情不可容。我深恨二人,请卿法外杀之。”狄仁杰说:“陛下制定法律,公布于天下,徙、流、死等刑,均有相应的律条规定,岂有犯轻罪而处以极刑的道理?如果不依法定罪,恐怕将会使万民无所措手足。陛下假如一定要改变法律,那就请从今日开始吧。”高宗当然清楚随意改变法律的影响,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自己的主张,权善才、范怀义二人因而得以免死。

后来高宗冷静下来,对狄仁杰说:“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并下诏命史官把此事编入国史。他还说:“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通过这件事使高宗对狄仁杰的胆识和才干更加赏识,于是便授予狄仁杰侍御史之职。侍御史与大理丞虽然都是从六品下的官员,但前者却是所谓清要之官,“掌纠举百僚,推鞠狱讼”,职事更加重要。狄仁杰在侍御史任上忠于职守,多次向高宗进谏,高宗也言无不从。有一次,狄仁杰进谏完毕后,高宗笑着对他说:“卿得权善才便也。”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反映出高宗对狄仁杰心无嫌隙、完全信任和倚重的态度。

三.弹劾佞臣

调露元年(679)正月,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在走红的司农卿韦弘机,被侍御史狄仁杰弹劾而突然丢了官。此事再次震动朝野,使人们对狄仁杰又一次刮目相看。

韦弘机,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太宗贞观时入仕,曾出使西突厥,撰写过一部名为《西征记》的书,记述所经过诸国风俗、物产,献给太宗,得到赏识,被提升为朝散大夫。高宗显庆(656—661)中,韦弘机任檀州(治今北京密云)刺史,政绩颇为不凡。大将契何力征讨高丽时,韦弘机由于能及时运送资粮,保证军需,得到高宗的赞赏,提拔为司农少卿,主管东都(河南洛阳东)营田、园苑。太子李弘死后,高宗命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刺史李冲寂主持营建陵墓,过期未成。遂又命韦弘机负责此项工程,结果如期完工。由此,高宗对韦弘机更加宠信。韦弘机虽然具有一定的才干,然性机警,好逢迎,为正直之士所不齿。像韦弘机这样一个高宗的宠臣,却为何被狄仁杰一纸劾状就拉下台呢?事情还得从上元二年(675)说起。

这一年高宗在东都住了一段时间后将要返回长安,临行时对韦弘机说:“长安、洛阳是我的东、西宅,洛阳现有的宫殿大都是隋代所建造,年代已久,逐渐陈旧颓坏,欲想整修又颇费资财,为之奈何?”韦弘机上奏说:“按照司农寺旧式,差丁壮采伐木材,皆付给雇值。而今动用户奴采伐,所获材木足够十年之用,节省的雇值(即雇工之费)在库中积存的就有四十万贯之多。用来修造宫室,三年必成,不必劳动百姓。”高宗听后大悦,命韦弘机兼管东都将作、少府二监事,负责此项工程。

韦弘机为了讨高宗的欢心,不仅整修了隋朝留下的旧宫殿,还新建了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其中上阳宫位于皇城之外西南隅,南临洛水,三面环谷水。高宗曾游于洛水之北,“乘高临下,有登眺之美。”韦弘机遂在高宗登高处建造了一座高馆,以备皇帝再次游幸,又沿洛水北岸修建了一条长廊,连亘一里,在涧溪曲处建一新殿,与长廊相连接,雕梁画栋,壮丽华美。上阳宫内有丽春殿、麟趾殿、观风殿、甘露殿、仙居殿、芬芳殿等主要建筑。至于楼阁亭台更是星罗棋布,如七宝阁、浴日楼、本枝院、芙蓉亭、宜男亭、含莲亭、神和亭等,举不胜举。调露元年(679),高宗再次驾临东都,就移住在新建成的上阳宫中。由于上阳宫环境宜人,壮丽豪华,此后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作为统治中心,就长期住在上阳宫中,这里遂成为当时的政治中枢。高宗对韦弘机的表现十分满意,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便将他提升为司农正卿。

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对此事非常不满,却又不愿出面进谏,便对狄仁杰说:“自古以来凡陂池台榭,都建在深宫重城之中,不使外人看见,恐伤百姓之心。今韦弘机所兴建的宫殿廊馆,沿洛水而建,全在宫城之外,万方朝谒天子,无不可以看见,这难道是致君尧舜之意吗?”此话传到韦弘机耳中,他不知悔过,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天下有道,百司各奉其职。辅弼之臣则思献替之事,至于我们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臣子,只不过是奉行诏命,各守其本身的职责而已,不敢有越份的举动。”以上见《唐会要》卷30《洛阳宫》、徐松《河南志·唐城阙古迹》中华书局1994年点校本。就是说韦弘机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奉皇帝的命令而行,是忠于职守的表现,致君尧舜是辅弼之臣的事,与他们这些事务性官员没有关系。

韦弘机的上述言论,显然是强词夺理。洛阳宫殿的兴建从根子上说,固然是唐高宗追求奢侈生活的结果,但韦弘机从中也起了教唆导引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此次兴建似乎没有加征赋税,劳役百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韦弘机动用的所谓雇值,实际就是百姓上缴的丁庸,即租庸调制中的庸,属于国家正税,这一点韦弘机本人也不否认。韦弘机把这部分经费没有用于利国利民的工程中去,反而唆使皇帝建造豪华宫殿,追求个人享乐,是一种典型的佞臣表现。何况数十万缗钱根本不足以兴建如此规模的工程,肯定有挪用国家其他经费的现象。事情发生后他还不接受别人的指责,反以皇帝的诏令来堵塞舆论,使狄仁杰忍无可忍。但是狄仁杰也清楚地知道要扳倒韦弘机这样正在受皇帝宠信的佞臣,仅以唆使天子追求奢华的罪名是不行的,高宗肯定会予以庇护,于是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发现了韦弘机家人盗取官府资财的线索。韦弘机主持营建,经手巨额资财,他的家人利用这种方便条件,盗取官物,韦弘机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狄仁杰掌握了大量证据后,上奏高宗,二罪并劾,终于迫使高宗将其免官除名。

这一时期高宗还有一位宠臣,即左司郎中王本立,他恃宠弄权,朝廷上下莫不畏惧。狄仁杰对王本立的行为十分鄙视,决心予以铲除,遂愤然上表,指出王本立种种奸诈不法之事,请求高宗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理治罪。高宗此时对王本立的恩宠未衰,不愿将他治罪,遂下诏特意免于追究。狄仁杰坚决反对赦免王本立,他向高宗进谏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少王本立这类人!陛下为何怜惜有罪之人而不顾国家法律?如果陛下一定要赦宥王本立,请先将我放逐到无人之境,为将来的忠贞之臣作一鉴诫。”高宗不得已只好将王本立治罪。这一事件对朝臣震动很大,使忠贞之臣扬眉吐气,奸佞之徒一时迹,“由是朝廷肃然。”狄仁杰本人由于明于执法,敢于弹劾权宠与奸佞之臣,因而声名远扬,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人物。

在狄仁杰此后的任官经历中,还多次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他每到一地,都能始终坚持严于执法,公正平恕,力纠冤滥的原则,革除了不少弊政和害民的旧习俗,爱民如子,使千百人免于死在滥刑之下。正是由于狄仁杰正直果敢,知法守法,审理了大量的滞案、冤案,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赞颂,以他为题材创作了不少文学艺术作品来歌颂其不朽的业绩。

狄仁杰在大理寺和御史台任职期间,能得以施展才华,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本人刚正果敢的性格、干练卓越的才能固然有很大的关系,但也要看到这一切与高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高宗是一个固执己见听不进谏言的皇帝,尽管狄仁杰明于执法、嫉恶如仇也无法纠正错案,惩治奸佞。欧阳修修撰的《新唐书》把高宗描写成一位昏庸的皇帝,从他能虚心接纳狄仁杰的进谏,知错能改,驱逐奸佞,信任狄仁杰这样的直臣等行为看,昏庸之说似乎难以成立。

随着狄仁杰名声愈来愈大,他也逐渐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所知,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狄仁杰政治生涯的最重要阶段是在后来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度过的,武则天对他的了解,对以后委他以重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则天自麟德元年(664)起便直接参与朝廷政事,史载:“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上元元年(674),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次年,高宗因为旧病复发,风眩不支,准备逊位于武则天,因为大臣反对而作罢,但却取得了在高宗养病期间摄理国政的权力。仪凤三年(678),甚至允许百官与四夷酋长朝见武则天。由于武则天可以直接参与朝政,所以狄仁杰在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她不会不知道。关于这一点在她当了女皇以后,授狄仁杰为内史的制书中,就有“雅达政方,早膺朝寄”之语。充分说明她对狄仁杰早就有所关注,并十分欣赏他的才干。武则天与狄仁杰在这一时期虽无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却为后来对他的重用和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