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传统风味食品。榆林桃花水清澈甘甜,据说长饮可使人面嫩艳如桃花,所以,被人们誉为“桃花水”。其实,它出自普惠泉,在榆林城东北方向的驼峰山腰。清人杜滋赋诗曰:
驼成十里涌寒泉,冬日云蒸众壑前。
烹茗恰如深鼎沸,饮汤真似曲池煎。
纵令夹岸霜飞塞,应讶长波灶吐烟。
一带潆洄冰不结,溪间溅月碎还圆。
传说古时候榆林城的水很不好吃,人们日夜盼望能吃到清冽冽的泉水。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有清脆的银铃声和马的奔跑声,人们说是有一只金马驹在城里奔跑,但是谁也抓不住这金马驹。一天午夜,有个青年皮匠看见了金马驹,便紧紧追赶,金马驹被逼得走投无路,一头钻进了石窟。青年皮匠紧紧抓住马尾巴向外拽,咕咚一声摔倒在地,手中只有半截马尾巴。随着哗哗的响声,一股清泉从石窟涌出。这就是普惠泉桃花水。
榆林点浆豆腐产量高,质量优,信誉好,销路广。相传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朝康熙皇帝出巡,途经榆林,品尝了豆腐后,赐以“金香白玉板”的美名。20世纪80年代,日本朋友来榆林考察,品尝后连声称赞。
原料:大豆、黑豆。
制法:选好的豆子用磨脱皮后,放在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再加入适量的水磨成豆糊,倒在包布内加温水过滤六七遍,把豆浆放入锅内煮熟后,盛入点缸内,用酸浆不断地搅动分离,经过培苗、揉浆、提浆、分浆、套豆腐5个点制阶段,然后将缸底大片豆腐脑用马勺在缸口表层旋转撇舀,去掉清浆,把豆腐脑倒在木槽内用布包好,压20分钟即可成型。
榆林豆腐的质地可概括为:“抬在案上是黄的,浑身上下是活的,刀子一拉茬口是细的,抓在手里是绵的,放在口里是嫩的,煮在锅里是韧的,油炸出来是虚的。”
营养特点:皮细膘灵,色泽黄亮,块形完整,四角饱满,味正可口,桃花水香味浓郁,老嫩皆宜。
佳县蜜碗
佳县传统风味小吃。因其形似马蹄,又叫马蹄子。
原料:面粉、猪油等。
制法:(1)将面粉500克放入盆中,加入化开的熟猪油110克、白糖125克加水烧沸,再加碱面、糖精和成软硬适宜的面团。
和好的面团饧约3至5分钟后取出,分成等量的12个面剂,用擀杖擀成小碟大小的圆形面片(中间厚四边薄),用刀刃轻轻划些花纹,从中切成两片,并在面片两头用手蘸点水捏成马蹄形,成为蜜碗坯。
锅内添入熟猪油1千克(实耗350克),旺火烧至八成热,将做好的蜜碗坯逐个放入,炸呈金黄色捞出即成。
营养特点:色泽金黄,香、酥、甜美。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为餐中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