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9章 苹果有说法

书名:小海的梦想  作者:吴克敬  本章字数:9419 字  创建时间:2021-02-02 10:28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一一路遥《平凡的世界》

有“苹果教父”之称的乔布斯,很不幸地在56岁辞世,让全世界的苹果迷顿足哀伤,痛惜天才不在。我得承认,我算不得苹果迷,但我也深受苹果的影响,而且还不只是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品牌,另有两只苹果,也很让人迷恋。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中了牛顿。他们的肉身没能永生,但因为苹果,他们成了传奇,成就了精神的永生。

譬如夏娃的苹果,一举成就了有灵性的人,给了爱无限美好。

譬如牛顿的苹果,造就了那科学的“灵光一闪”一一正是他念念不忘被苹果砸了头的事,始有万有引力的发现。

让人涎欲滴的苹果啊,还将缔造怎样的传奇?我在索洛湾村住了下来,在与柯小海的交流和交谈中,听了他关于苹果的一段描述,蓦然有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发现,发现他这个深山里的汉子,似乎也是被苹果所青睐的一个灵魂呢。

在与柯小海的交流中,说起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时,他即很有感触地拿苹果来说事儿了。

柯小海把村集体比喻成一箩筺苹果。村里所有的人,都眼巴巴盯着箩里的苹果看,想要吃到苹果。然而箩筺里的苹果是有限的,没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那么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结果会怎么样呢?自然是身强力壮的人能够抢到苹果,而且还可能抢走别人该有的苹果。既如此,身体瘦弱,以及病老残疾者,就吃不到苹果。对于这样的状况,有人也许会说:“能者多劳,劳者多得。”跑得快,跑在前面的人,就应该得到苹果,不论多与少。

这合理吗?柯小海的苹果有说法,听得我竖起了耳朵,想要听他继续说。

柯小海没有让我迷茫。他与我说起苹果的理论时,我们就步行在窨子沟的沟口上。他走着走着不走了,停顿了那么一会儿,抬起头来望向窨子沟沟垴悬崖上的那几孔石窑洞,他大伯柯玉斌创立索洛湾村党支部的石窑洞,就清晰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看了好一阵,回过头看向我,继续着他的苹果理论。

柯小海说:那肯定不合理。

柯小海说:人大多这样,得到了还想得到,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他们身强力壮,抢先拿到了苹果,会匀出来一些给弱势的人吗?大概是很难很难的呢!

柯小海说:村集体该干什么呢?

柯小海说:村集体就是要让村民们不论身强力壮,还是老弱病残,都能合情合理地吃到苹果。

这么说着的柯小海是开心兴奋的。他进一步说了,平衡强弱之间的关系,可以让“能者更能”,而“弱者”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下来,既不打击“能者”的积极性,又能照顾到“弱者”的利益。

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当年陕北贫苦百姓起来“闹红”的初心,也在这里。

柯小海把他们索洛湾村实行的这一系列治村规范,以分苹果来类比,说得我心服口服。我是有点崇拜他了,因为他就是个有思考、有实践的乡村哲学家。

结合我曾有过的乡村生活经历,以及乡村生活积累,我深入索洛湾村,全方位地对柯小海所做的这些工作,进行了我的考察和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索洛湾村,之所以不断进步、不断发展,都在于他们在柯小海的主持下实施了这一套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柯小海说的,把集体经济融于市场经济,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就是索洛湾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

听柯小海几次给我这么说,我加深了对他这一立场的认识,感知到他所全力推动的集体经济,只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初级阶段。因为集体经济让大家吃饱穿暖是可以的,但要向更高的标准发展,还是有局限的。劳动者的惰性会逐渐暴露出来,影响大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市场经济亦有问题,大多数农民习惯了原来的“早鸭子”生活,一下子赶进“商海”里,他们水土不服,淹在里面不能自拔怎么办?

柯小海以他们在索洛湾村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柯小海与索洛湾村的人在做这个回答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故事,是太令人难以忘怀了。

黄陵二号煤矿在他们索洛湾村是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来了,并红红火火地生产起来了……柯小海乐见这样的情景,但他也看到了另外一些情况,是他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他每次从二号煤矿的矿区经过时,总能看见村里那些缺乏生产生活技能,又不甘闲散的妇女们,为了能够捡到一块半块煤炭,守株待兔般待在拉煤车辆途经的地方,手是黑的,脸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乌乌的煤粉灰。车辆不来的时,她们灰塌塌坐在路边;车辆来了,扬起的煤灰立即笼罩了她们;到车辆跑开了去,她们就会从煤灰中露出来,追着道路上落下来的煤块儿,你争我抢地撵着去……她们常常因为一块半块煤炭,还要吵起来,甚至相互撕扯着头发打起来呢。

柯小海见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村子里的这些妇女,之所以捡拾拉煤汽车落的煤块儿,是因为一来可以解决点家里的日常燃煤需求,二来积攒着还能变卖换钱。

柯小海为她们而难过,不仅难过她们所受的苦与累,还难过捡拾车辆落煤时,个别拉煤的汽车司机,以及巡视矿产的保安,对她们轻慢无理的呵斥。

洛湾人不能只是富裕了就好,还要有自己的尊严。

柯小海找到她们,与她们交谈,听得出来她们并不是缺吃少喝,也不是短穿短用,她们是闲得难受,闲得浑身的筋骨疼,又没啥可做,而那些煤落在公路上没有人捡,怪可惜的,便是你来了,她也来了。柯小海想要说服她们,不要那么受累,不要让人家看不起。

然而柯小海的这点儿说教,没能阻止她们捡拾落煤,他也就暂时地任由她们捡去了。

不过,柯小海不能允许这样的事长期存在。恰好又有两件事情,毫无征兆地发生了。2006年的年初,柯小海一个黄陵县城的朋友,约他出来吃饭。

两筷头的小菜咽下喉咙,一杯小酒倾进嘴里,朋友开口说起他的打算了。

对方希望利用柯小海的关系,进一步拉上黄陵二号煤矿,来做他想做的事情。柯小海没有随便开口,听他继续描述生意的前景,说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如果不是柯小海有定力,换一个人试试,非要被他忽悠进去不可。但他遇到的是柯小海,在听他口若悬河地说着好处时,柯小海想的不是个人的利益。因为他听得很明白,朋友之所以看准了他,是因为他与二号煤矿的关系。如果朋友借用他的关系,给自己谋利益,那不是徇私吗?柯小海没有答应他,他还不甘心,劝着柯小海酒,絮絮叨叨地继续他的话题。柯小海便找了个由头,借故早早走掉了事。

不过,那位朋友倒是提醒了柯小海,他与二号煤矿的关系还有利用的价值。这就对了,他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加大索洛湾村集体与二号煤矿的合作,既为二号煤矿做好服务,也为索洛湾村集体增加财富。

柯小海的心里种下了这样一颗种子后,他开始起心琢磨索洛湾村与二号煤矿合作的机会。恰在这时,他去县城开会,县城一位富商和他住在一套房子里。他俩晚上聊天,柯小海隐隐约约感知到那位富商之所以与他住在一起,不是掏不起单独住房的房钱,而是有意为之,想要与他套近乎,好拉住他这个关系,投资索洛湾,图谋点儿事情。开始时,富商还不是那么露骨,俩人聊得还算热火。但是聊着聊着,柯小海听出不同的味道来了。富商给他神秘莫测地悄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富商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柯小海听着,听得不是太真切。富商就还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那句话。这使柯小海一下子警觉起来,知晓他投资索洛湾,是另有所图的,就是以索洛湾村为跳板,想法子渗透进二号煤矿,向煤矿寻利益。柯小海不动声色,仔细听他说,把他的话当成了自己学习的一种特殊教材,以为可以从前次那位朋友的说教,与这次这位富商的图谋中,获取很好的启发。他不能满足他们的私利,从而增加自己的私利,但完全能够以此为契机,发展他们索洛湾村的集体经济。

连续遭遇的这两件事情,让柯小海悟出了一个大道理来。

这个大道理就是成为索洛湾村近邻的黄陵二号煤矿,是个不可多得的“大财神”。与这个“大财神”不沾边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想要接触渗透,谋取利益。索洛湾村为了二号煤矿的建设,是付出了代价的,并且还有牺牲,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抱住“大财神”的腿,为村集体做些文章呢!利用在县上开会的时机,柯小海几天来有意识地跑去县里其他煤矿考察参观……柯小海是有眼光的,脑子也特好使。他在店头镇等处的国有煤矿发现了不少机会,一个一个都不是小机会,而是大机会哩。

每一个机会,可都是他们索洛湾村要做的大文章啊!

开阔的思路,带出了柯小海许多好的想法……二号煤矿的矿区建设规模在继续扩大,产媒量急剧增加,运输车辆,还有工程车辆等等,也都在不断增多,而停放场地严重不足,乱停乱放,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矿区门口以及道路两旁,横七竖八停满了车辆,既影响交通,又埋下诸多事故隐患,造成了不少题。柯小海的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大型停车场的维形,酝酿了一段时间,他党得成熟了,就去找矿上的领导说了。

矿上的领导为此头疼了好些日子。柯小海找来那么一说,矿上的领导别提多高兴了。

双方一拍即合,矿上领导完全支持柯小海的想法。他们大大方方地告诉柯小海,村上要他们帮助的,尽管说,只要他们做得到,就绝不含糊。矿上领导说到动情处,把柯小海一顿猛赞,说他总是能想矿上之所想,为矿上之所为。答应下来,可以拨出一笔经费,资助村上办停车场。

柯小海感激矿上领导的好意,但他没有接受矿上的资助。

索洛湾村集体经济积累到这个时候,柯小海算了一笔账,是不缺那笔建设大型停车场的资金哩。

柯小海不接受矿上的资助,是因为他要村上独立自主地完成这一项目的建设,最后也由村上独立自主地来运营。柯小海没有向矿上领导隐瞒他的想法,而矿上领导也都同意他的做法。因此,一个配套洗车、修理、住宿等方便运输车辆驾人员的综合性大型停车场,高标准地建设起来,并投入营运。

在建设前,柯小海不仅跑到双龙镇,向新上任的党委书记蔡书明汇报了情况,还跑到县上去,向相关部门咨询,办好了一切施工手续。

其间,柯小海自然充分征求了村“两委”干部的意见,还召集党员代表开会讨论……大家谁都看出来这是个赚钱的好项目,其中就有多位党员干部,以及一些有想法的村民,来找柯小海了,想要独自承包停车场。他们中的个别人,还动用了这样那样的关系,托人说情,施压于他,让他颇为被动。不过,柯小海的态度是坚决的,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村集体,他不能答应个人的要求。所以不管是谁要求、谁说情,他都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有些人的工作好做一些,有些人的工作还很不好做,柯小海就只有得罪他们了

柯小海面对那样的人,说话便不客气。他说:我都没动这个心思,你们也就别动了。

柯小海说:动都是白动,没有用。

柯小海说:索洛湾村不是谁一个人的。大家既然都很看好这个项目,那我就要坚持,交给索洛湾村集体来经营,有收益了,都是村集体的。

柯小海把村“两委”的干部们,先一个一个地说服,与全体干部达成一个共识,以村集体的形式,注册了“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大家在村集体的召唤下,齐心协力,虽然有繁杂的土地流转等问题要解决,但因为是给村集体办大事,就也没人作梗,很顺利地整合好要用的土地,这便风风火火地一通大干。到2007年年底,一个专业化、高规格的运输车辆停车场建成投用了。

占地20余亩的停车场,同时可停大型运输车辆二百余台。

二号煤矿的领导在停车场建成投用后,来到停车场察看,高兴得全都合不拢嘴。他们说了,这是他们很早就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呢。但是涉及的问题,不是他们一家就能解决的,既有土地的征用,还有服务配套,问题多了去了。他们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柯小海出面解决了,比他们自己解决更省心、更快捷、更有效。他们要感谢柯小海,感谢索洛湾村。

有了这次成功实践,二号煤矿还与索洛湾村商议,建议他们继续以村集体的形式,在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有规模的汽车运输队,承担矿上煤矸石的清运工作。

矿上提出来前,柯小海就已对此做了调查。

柯小海发现二号煤矿在生产煤炭的同时,还伴生了大量的煤矸石,提取到矿井上来,到处乱堆乱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害。好端端的农田,好端端的沮河,就因为煤矸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柯小海调査得凊凊堃堃,是洗煤厂在进行选煤作业时,把筛选出来的煤矸石交由一家外包公司来承担,他们不是索洛湾村的人,污染了农田,污染了沮河,他们才不以为意呢!他们要的是自己的收益,所以干得就很潦草,甚至放肆。索洛湾村集体来做,农田是自己的农田,沮河是自己的家乡河,谁会不珍惜自己的农田,谁会不爱惜自己的家乡河?

前有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这个榜样做基础,再有自己的汽车运输队跟进,索洛湾村的集体经济是越来越有模样了。

柯小海曾经说过,要让“索洛湾村的农民变工人,最终变成干部”。现在的村民是已经能够像矿上的工人一样,按月领到自己的工资了。

柯小海可不是随便一说的,他在集体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三変”的经营模式,来为壮大集体经济保驾护航。他的“变”原则,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村集体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是资源,而资源就是资产,包括过去遗留下来的扶贫资金,以及上级机关拨给索洛湾村的产业扶持资金等,综合起来,都属于全体村民所有。这也就是说,村集体的所有资金,就是全体村民的股金,一个村民,就是一个股民。

成了股民的村民,有资格择优到村集体办的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与汽车运输队工作。所有的工作岗位,全都按照相应的市场标准发放工资。岗位不同,薪资就不同。岗位薪资的多寡,不由谁一个人说了算,都是村集体商议决定的。

索洛湾村村民个人与家庭的收入和积累在增加,柯小海却又有了一样担心。他担心手里有点余钱的人,拿捏不住自己,往赌博圈子里钻,往酒场桌子上溜,就还思谋着把大家手上的活钱,集中起来办大事,赚大钱。

柯小海的思谋是这样的,他通过村“两委”会决议,号召村民参与到村集体的经济运营中去,可以考虑在增加运输车辆的时候,给村民机会,让他们带钱参与进来。这么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的规模,又提高了村民个人的收益。

到2007年年终,村集体的年收益达到了500多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000余元。

村民们是富裕了,柯小海却并不满足。

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末,柯小海总结成立蔬菜协会的经验,发现他们实行“农户+协会+企业”模式,对二号煤矿及矿区里的私企,采取定向、订单式销售的方法,是一个可行的好方法,是值得其他领域借鉴学习的。他因此贷款10余万元,为索洛湾村又建起了黄陵县首家村级农产品加工厂。他为工厂设计经营模式,灵活机动地采取了“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方法,一举使得他们做了几年的“双龙贡米”“双龙玉米糝”,在生产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他们索洛湾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新的活力。

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这句话,在我与柯小海聊着这些事情的时候,蓦然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默默地朗读了出来:“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显然,柯小海听到了我的诵读,他会心地笑了笑。

柯小海笑着说了:我所追求的,就是心灵的充实。

柯小海说:每一次面对财富的时候,我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纠结的呢。充实的心灵,会帮助我坚持对的立场,做出对的选择。

柯小海因为坚持着这一颠扑不破的主张,所以才能清醒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索洛湾村富裕起来了,究其根本,是他们村与黄陵号矿企地共建的结果。因此他把维护企地关系看得高于一切,发现村里有人绕开村集体找矿上的麻烦,甚至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村上的当家人,柯小海看见了、听到了,绝不会偏祖村里人。因为他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会因自己的私利去找矿上,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出现纠纷,因此出现问题时,他就能够站出来,做村民的工作,教育大家不可无理取闹,有理也要由村上出面,来与矿上交流。

这是柯小海的原则哩。他在任何时候,都是以维护友好企地关系为准则。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柯小海在2008年时,于全体村民大会上讲了出来:索洛湾村不论什么人,都不得自己有事,直接去找矿上的领导。

为了友好的企地关系,柯小海在黄陵二号煤矿初来索洛湾村时,就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出台了“三不、三要、三规范”村约。村约的三不”即“不贪、不占、不拖拉”,“三要”即“要動快、要务实、要敢负责”,“三规范”即“理论学习经常化,事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管理透明化”。村“两委”把这些规定,不只说在嘴上,还清楚明了地写了挂在墙上,让群众来监督。可以骄傲地说,自从有了这样的规定,不论柯小海自己还是村上其他班子成员,都模范地遵守着这些规定。他们每周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不间断,每月召开的村民大会不间断,“支部的事情党员定,村里的事情群众定”。

村“卫生制度”“党员产业带头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逐步建立起来,有力地保障了索洛湾村风清气正,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柯小海带头制定的村级制度,最早的是“干部坐班值周制度”。

这个制度的制定,对柯小海来说,是被动的。当初他上任村干部时间不长,住在索洛湾村东头的一户人家,因家庭纠纷,竟然酿成人身死亡的严重事故。村民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村“两委”事前居然毫无知觉。事发之后,柯小海震惊之余,想了很多,他深深自责,并在村“两委”会上发了火。他发火不是针对别人,而是针对自己,说他自己没有做到位,他向大家诚恳检讨,并因此提出来制定“干部坐班值周制度”,安排村“两委”干部,以及村上的党员骨干,编组排队,按周轮流在村委会值班……这么一来,既能很好地了解村里群众的基本情况,还能很好地培养干部苗子。

在值周制度出台之前,柯小海先拿出一个初稿来,特别征求了一些老同志的意见。

二号煤矿入驻索洛湾村以来,村民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活动,村委会必须及时掌握。这是柯小海在初稿里强调的一个重点。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干部值班,就不是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聊天那么松快了。大家无论谁值班,都要走出办公室,走到村民中间去,收集村民的意见与看法,还有村民的思想精神动态和苗头,回到办公室来,记录在案,定期在村“两委”会上研究解决,把矛盾和问题都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个制度的建立,当即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然而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事,开展了一段时间,有人就觉得麻烦,埋怨的声音也出现了。但是柯小海没有动摇,他坚持必须这么做,哪怕像有些人说的,是村干部自找难受、自找不愉快,柯小海都毫不动摇。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谁都不能触碰的信念,这个信念高于一切,那就是他常给大家说的。

柯小海说:群众的事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

我在索洛湾村采访,就多次听到村里人说,村党支部与党员领导干部,是飘扬在他们村子上空最鲜艳的一抹色彩,像党的旗帜一样鲜红。

有党的旗帜一样鲜红的村“两委”干部们努力,他们村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2010年入秋的时候,老天仿佛要考验他们似的,又给索洛湾村带来一场大洪水。

自7月中旬开始,大雨连降二十多天,沮河水持续暴涨,致使双龙镇全镇遭灾,索洛湾村处在沮河边上,受灾自然是最严重的。村里的蔬菜大棚和庄稼地因此惨遭损毀而歉收,沿河的防洪堤坝以及村道和公路也都被淹,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投产十周年大事记》对当年的受灾情况,做了详尽的记述:“7月23日至24日,黄陵地区持续暴雨,矿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暴雨造成店双公路长墙至河浦公路桥被河水冲断,二号煤矿至矿区中心区交通受阻长达28天。”透过这一记录可以看出,暴雨洪灾给索洛湾村造成不小的损失,而二号煤矿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遭受的损失比索洛湾村要大得多。滔天的洪流,淹没了整个矿区和厂区,是二号煤矿建矿史上最大的一次灾害。对此记忆深刻的马忙利说了:“如果任由洪水泛滥,矿井和几处风井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柯小海在洪水暴发后,第一时间赶到二号煤矿场。

来到矿场的柯小海,头顶是一串串滚滚雷鸣,身边是一片片滔天洪流……他眼睛看得见,心里也知道,他们索洛湾村也在雷鸣和洪流中,但他心系国有大矿的危难,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召集村上一百多位强壮劳力,根据洪水暴虐的情况,合理安排,与矿上的工人朋友一道,投入最为紧急的抗灾救险中去!

在柯小海的心目中,二号媒矿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与他一样,索洛湾村里人,这么多年与矿上的人休戚与共,大家都成了朋友,所以也都把矿上的危难当成村上的危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煤矿看得比村子还重。

两天的慶战过去了,两夜的慶战过去了。

鏖战在二号煤矿矿区和矿场上的柯小海,带领着索洛湾村的党员和强壮劳力,与矿上的职工们,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奋不顾身,保卫着二号煤矿的安全,任凭洪流滔天,他们岿然不动,有力地保障了矿区与矿场的安全,最终顺利熬过了危险期……在此期间,柯小海受伤了。他在洪水中扛设备时,腿部意外遭受冲击而受伤,伤口血流不止,但他顾不得包扎,一直冲在抗洪的最前线。

二号煤矿从洪流中安然无恙地挺了过来。柯小海他们村里的党员和强壮劳力,没有来得及休息片刻,就又投入了新的鏖战。

他们听闻崖头庄小组在洪流中受灾严重,扭头向矿上的职工们招呼声,谢绝了他们备好的答谢,当即奔向崖头庄……柯小海腿上的伤口还在流血,他依然不管不顾,跑在全体救灾人员的最前边,跑到崖头庄,帮助村民转移。

在把崖头庄的村民都转移安置好后,柯小海发现他们无法保障基本生活,又立即动员索洛湾村的其他村组,拿出村民家里的食物,涉洪送到崖头庄。

柯小海处理好索洛湾村急需处理的灾害问题后,本可以回家去包扎下他受伤的腿,可他向家的方向走了几步,却又转头去了二号煤矿的受灾现场。在那里,他发现矿上的集体财产是都保护好了,可是职工个人依然需要帮助。当时面临的最大题,就是职工们的宿舍出了状况,大多数宿舍因为洪水侵袭,已经无法居住了。

柯小海来到他们身边时,许多职工就疲乏无力地躺在冰凉的湿地上。

这可是不行啊!要是因为湿冷而躺出问题来,可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腰疼了,腿疼了,一辈子都要受罪了呢!柯小海喊来村上的干部,把村委会和学校教室腾出来,又号召村里的人,把家里的被裤铺盖捐出来些,送给矿上的职工兄弟们用……半天时间,二号煤矿百十来号职工的住宿问题,就顺顺利利地得到了解决。

二号煤矿的领导与职工,被柯小海与索洛湾村感动了。

他们没有想到,在这偏僻的山沟沟里,村民们是那么热心,把他们真的当作了自家人。二号煤矿的领导和职工因此感动地说了。

他们说:索洛湾的村民,依旧保持着革命老区的良好精神风貌!

他们说: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二号煤矿的职工永远学习的。

二号煤矿的许多职工,在我采访他们时,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他们有人给我说了,柯小海在发动村里人给他们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后,还带头在家里烧好开水、蒸好馒头、炒好菜,盆子端、水桶提,拿到他们临时住宿的地方,给他们吃喝……二十多个日夜,柯小海和索洛湾村的村民,天天如此,细致入微地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当时没少流眼泪。

患难之中见真情。二号煤矿与索洛湾村,感情凝聚在了一起,心也想在了一处。

二号煤矿感激索洛湾村的真情相待,索洛湾村感激二号煤矿带来的机遇。它们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爱想事,也能想出事情来的柯小海,处处比别人想得多一点,事事比别人想得远一点。他感觉,索洛湾村的产业能量,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他们村因为二号煤矿的建设,发展得快了点儿。但煤矿资源是有限的,只能给一个地方带来暂时的繁荣。而一旦资源枯竭了,索洛湾村怎么办?还能躺在资源上面求发展吗?当然不能了。那样的话,索洛湾村还只能是原来的村庄,索洛湾村的村民还只能是原来的村民,就像索洛湾村四周山里的树木一样,根就扎在这里,在这里招风,在这里沐雨……想到这些的柯小海,是坐不住了呢!

柯小海要为索洛湾村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他一有机会就往外跑,他四处跑,产生的费用,却都是自己掏腰包。

不断地跑,让柯小海的视野更开阔,格局也更大了。

索洛湾村,即将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来。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