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酬报和宠爱,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现实。
——路遥《平凡的世界》
一
熟悉柯小海的人都知道,自成为正式党员之日起,他即在心里起誓,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困难群众,哪怕是素不相识的街头路人,只要他们伸手,他就必须给他们应有的支持。这样的事情,柯小海做了多少,他自己是不记得的,但有一件事,是由县团委、县扶贫办牵头来做的,因此就都白纸黑字,记录下了他每次的慷慨解囊。
那件事就是扶贫助学了。柯小海满共资助贫困大学生五十余人,以及困难群众百余人,累积金额高达50余万元。
柯雪讲述了一件事。父亲柯小海和她在西安城里过天桥,他俩往桥上走时,有个年老的乞丐向父亲伸出了手,父亲给了他2块钱。不给还好,这一给,当下给出麻烦来了——几个乞丐蜂拥而来,把父亲一下围了起来,全都伸出手来。父亲每个人都给了钱。
柯雪是知道的,那些乞丐,有许多都是骗子。因此走下天桥后,她还说了父亲。可父亲说得更有理。
柯雪说她父亲说了:就算他们是骗子,给他们点儿小钱,也算是对他们的教育。
柯雪说她父亲说了:他们如果经常这么骗钱,时间久了,可能会有感觉,被大家的善意所感化,能够自立起来呢。
我在索洛湾村釆访,从众人的口中,听到最扎实的评价就是:柯小海心善,他见不得别人有难。
我服气索洛湾村人对柯小海的说法,因为我还要继续来写的杨亮宝,还有乔大亮兄妹,他们的人生经历,点点滴滴地印证着村里人的说法……杨亮宝是被柯小海最先认下来的娃儿哩。过了些日子,乔大亮兄妹遭遇大难,就又被柯小海认下来,领进他的家门,当作他的娃娃来经管了。
乔大亮走进柯小海家里时,已经15岁了。
柯小海的15岁,在他自己心里留下的印记,是非常深刻的。他是因为家庭困难,自己离开心心念念的中学,而走上了创业的路程。他知道自己当时心里的难受、心里的疼痛,他不能再让乔大亮像他一样,离开心心念念的中学而苦作苦受。他要让乔大亮光光彩彩地考大学,读大学。
中学三年,乔大亮在柯小海的尽心呵护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苦读。到了高考那年,学校里一模、二模、三模……一直到九模,乔大亮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呢!然而遗憾的是,他却没能考上大学。柯小海鼓励他,要他复读,再接再厉来年再考。懂事的乔大亮违拗着柯小海,就是不松口,到了征兵的时候,他给把他当作自己娃娃的柯小海说了。
乔大亮说:叔啊,我要去当兵。
柯小海起初没有答应他。说:大亮娃哩,叔要你考大学的。
柯小海说:你怕叔供不起你吗?
柯小海说: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了,我相信你考得上大学。叔供得起你,哪怕有困难,叔砸锅卖铁也供你。
柯小海动员着乔大亮,他已看出乔大亮的心理活动,是不愿意让他太作难。在那个时候,柯小海甚至想了,学习成绩不错的乔大亮,在高考的考场上,就没有好好考。他是有意考不上,给自己减轻负担呢!
柯小海没有说服乔大亮,只好顺了乔大亮的意,送他当兵了。
把穿上新军装的乔大亮送到黄陵县汽车站,眼看着乔大亮就要随同接兵的部队领导上车走时,柯小海蓦然心里发酸,一股热辣辣的泪水涌到眼眶里,模糊了他的视线……乔大亮和妹妹乔园园走进他家,成了他们家的人,三年间,他和乔大亮的交流不能算多,也不能算少。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关心与默契,是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柯小海真切地感觉到,乔大亮对他是有了大感情了,当然他对乔大亮也有了大感情。乔大亮心细有主见,平时很会关心人,也会疼人。柯小海记得十分清楚,乔大亮在中学获得了些奖学金,他舍不得花,用那些钱给柯小海买了一件夹克衫。柯小海穿上身,夹克衫的大小肥瘦,刚合他的身。但他批评乔大亮了,批评得还很严厉。
自从乔大亮和妹妹乔园园走进柯小海家,柯小海最怕伤着他们兄妹俩,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耐心指教他们兄妹。可这一次,他批评乔大亮的声音大了,似乎吓着了乔大亮。为此,柯小海非常自责,没有过夜,就又把乔大亮和妹妹乔园园叫到身边,耐心地开导他了。要他有钱就攒着,到有用的时候自己来用。
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柯小海泪眼婆娑,他在车站外,眼盯眼望地看着乔大亮一点点地消失在他的视线外,他几乎要号啕大哭起来呢!
二
乔大亮参军去的是西藏高原,柯小海最怕乔大亮不适应环境……回到家里来,他找着纸和笔,想要立即给乔大亮写封信,却在寻找纸和笔的时候,发现了乔大亮留给他的一封信。
在那封信里,乔大亮说他从没有给亲爱的柯小海这么说过话。他说他是远走了,但他的心还在家里。他把柯小海叫了多年的叔,可他感觉得到,柯小海是把他当儿子一样来待承的,他自己则把柯小海当作父亲一样待着哩!在他失去家的时候,是柯小海给了他和妹妹一个新家,让他和妹妹有了依靠。他请他亲爱的父亲柯小海放心,在部队上,他一定会好好表现,绝不给索洛湾村和柯小海丢脸……读完乔大亮留给他的信,柯小海乐了裁把他悬着的心也轻了下来。
柯小海知道乔大亮是长大了。他感佩乔大亮,经受了那么沉重的打击与苦难,他没有颓丧,没有走邪路,而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向着目标奋勇攀登。
柯小海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
然而大幸却伴随着不幸。乔大亮入伍不到两个月时间,索洛湾村便传来一个噩耗,乔大亮牺牲了!
乔大亮是高原反应强烈,爆发了急性肺炎并发症,抢救无效牺牲的。
噩耗传入柯小海耳朵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愣怔住了。想起那时乔大亮坚决要求参军,柯小海陪他去查验身体,给他写政审材料,最后看着他穿上崭新的军装,情绪高昂、精神焕发地上了入伍的车辆,满脸笑容地告别……所有的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怎么就牺牲了呢!
柯小海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他跑到双龙镇政府大院里去,去证实这个噩耗。
在镇政府大院里,柯小海是得到了证实,但不是他想要的证实……柯小海哭了,蹲在镇政府大院的泥地上,哭得哇哇的,任凭谁来拉他,都拉不起来,他真真正正是痛不欲生、伤心欲绝啊!
好好的一条汉子,在索洛湾村里啥事都没有,怎么就适应不了西藏高原的气候呢!
在内心里,柯小海对乔大亮是有期待的。几年亲密相处下来,柯小海看出来,乔大亮的身上有许多与自己相通的地方。他在送别乔大亮的时候,甚至这么想了,让乔大亮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锻炼,复员回村来,要与他并肩而行,为索洛湾村的未来,做出他们的努力。
多么美好的期待呀!然而乔大亮牺牲了,一切都落空了。
乔大亮牺牲了,他心里最为牵挂的妹妹乔园园,自然如柯小海一样,极为伤心。不过她有爱她亲她的柯小海,在她哥哥乔大亮牺牲的日子里,陪伴着她,给了她许多慰藉,并在此后的日子里,更是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爱护着。一直到她中学毕业,考上一所医学护士学校,毕业了安排下工作,柯小海才把提着的心轻轻地放了下来。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与柯小海拉话拉起来时,他依然痛心不已。
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乔大亮是柯小海内心一处不可触碰的痛!
好在还有杨亮宝在他身边,一声叔、一声叔地叫,让他还能岔一岔心伤与心慌……比乔大亮年纪小的杨亮宝,长在柯小海的身边,正如俗话说的那样,跟谁学谁,他是把柯小海当成了他的榜样。在索洛湾村里采访,与我熟悉起来的人,知道我在收集柯小海的故事,见了我,有意无意地,都要与我说几句。我在闲聊中,听说了杨亮宝的一些事。他太懂事了,与乔大亮和乔大亮的妹妹乔园园,前后住进柯小海的家,成为他家锅灶上、炕头上亲亲热热的一分子,他们是柯小海眼里的小儿子、小女儿。乔大亮的年龄要大一些,柯小海把他们三个小家伙叫在一起,给了乔大亮一个任务,要他以身作则,带好他们……乔大亮做得很好,杨亮宝的作业,还有乔园园的作业,柯小海太忙顾不上看,乔大亮就一个一个检查,直到看着他俩时了才算完事。
学业是一个方面,星期天、节假日,乔大亮给杨亮宝和乔园园说了:“咱叔那么忙,还要巴心巴肺地照顾咱们,咱们一天天在长,可不能只长身体呀,咱们还应该长心眼儿呢!”
在乔大亮的开导和带领下,他们仁是都长着身体,又长着心眼,赶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候,就都非常自觉地要帮柯小海和家里的忙了。柯小海把他们像亲儿子、亲女子一样养育在家里,可不是只管他们吃饱了、穿暖了,背着书包去上学那么简单。他还会抓住一切机会,给他们讲故事。
柯小海讲给他们的故事,有许多都是他大伯柯玉斌他们当年“闹红”的故事。因此,柯小海就还带着他们,跑到窖子沟的沟垴里,爬上那面陡峭的悬崖,钻进那孔石窑洞里,让他们现场感受当年索洛湾村的老党员们,如何“闹红”开展革命工作,在他们小小的心上,种下红色革命基因……在这样一种育养氛围里,他们三个是积极健康、勇于向上的。不过他们好奇,把他们当成亲生子女来养的柯小海,怎么就与一些人不一样,他胸怀宽广、刚正仁义、为人大方、乐善好施……这样一种好奇,积累在他们的小小心灵里,时间久了,渐渐长大的他们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三个人的带头大哥乔大亮,抓住了一次机会,他带头来向柯小海询问了。
那是个雨后天晴的春日,乔大亮、杨亮宝和乔园园,星期天都在家里,做罢了作业便围在柯小海的身边,缠着他给他们讲故事。柯小海很开心他们想听他讲故事,讲着讲着,就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也讲给他们听了。
柯小海讲了他上山钻梢林捡拾木耳、地软时遭遇的那条大黑蛇。
柯小海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仨,他们偏着三颗脑袋,十分专注地听柯小海讲完,似乎还不能满足的样子,三颗脑袋就如三株向日葵,望着柯小海想听他再讲下去。柯小海却没再讲下去,于是年龄大点儿的乔大亮央求柯小海了。
乔大亮说:很想到您遇见大黑蛇的梢林里去看看。
乔大亮的话,引起杨亮宝和乔园园的共鸣,他俩跟着乔大亮也央求上柯小海了。
杨亮宝说:我也想去。
最小的乔园园,干脆趴在柯小海的肩膀上,摇着他说了:去吧,咱们去吧。
柯小海能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带上他们仨,像他那个时候一样,去钻梢林了。深山里的索洛湾村,没有大城市里的公园、动物园、游乐场,四周的群山梢林,在柯小海年幼的时候,就是他的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现在乔大亮、杨亮宝和乔园园长在这里,四周的群山梢林,又成为他们的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他们那天跟着柯小海,钻进梢林里去了。
他们去的时候,挎竹篮子的挎竹篮子,背布袋子的背布袋子,兴冲冲无比快乐地跟随在柯小海的身边,钻进了梢林里……梢林太大了,山坡又太陡峭了,还有密密麻麻的各种草儿,梢林里的野山杏开着白色的花儿,毛桃开着粉色的花儿,还有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草儿,也纷纷乱乱地开着或黄或红或紫的花儿。他们鱼贯地钻在梢林里,一个一个,像是梢林里的小兽一般,嘴不停,手不停,既向柯小海询问那些他们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又还捡拾山坡上黑油油的地软,以及枯树根上生发出来的木耳、蘑菇……
他们有柯小海带路,准确无误地去了他当年遭遇大黑蛇的那处山崖,在那里又碰上了一簇黑木耳,却没有见着大黑蛇。
三
见不着就见不着吧。乔大亮、杨亮宝和乔园园一点都不遗憾。他们跟随柯小海,钻了梢林,那是比进大城市逛大公园、动物园、游乐场还要快乐的事情呢!
那一次,乔大亮、杨亮宝和乔园园捡拾的木耳、蘑菇、地软等等山货,把他们挎在胳膊弯上的竹篮子、背在背上的布袋子,全都装满了。
这给了他们一个启发,此后的日子,只要时间允许,他们就结伴去钻梢林,捡拾山货……一切美好,还像昨天发生的一样。然而却已不再是昨天了,长大了的乔大亮参军入伍,已把他自己光荣地交给了西藏高原,乔园园也考进了医学护士学校,杨亮宝本来能够继续读书上进的,可是他初三毕业后却怎么都不去读高中了。
柯小海碾杨亮宝到了叛逆期,要做他的工作,让脱续学业。
然而任凭柯小海磨烂了嘴皮,就是说不动杨亮宝。说不动他,柯小海就想问出个理由来,可他就是咬牙不说。这把柯小海给难住了,便还让与杨亮宝一起玩耍的乔园园、柯雪代他去问了。结果一个样,杨亮宝依然故我,就是梗着个脖子不上学……直到后来,柯小海才知道,杨亮宝本心是想上学的,但他自觉十七八岁就是一个男子汉了,他前边吃住在柯小海身边,给柯小海已经造成很大负担了,他还能再给柯小海增添负担吗?
经历过不幸的杨亮宝,性格有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对此柯小海是能理解的。
柯小海不能理解的是,求学上进正是他在这个年龄的职责,他怎么可以自甘落后呢?柯小海为此是生了大气了!内心生着气,还不能摆在脸上……柯小海那个急呀!他看见柯雪,心想如果不是杨亮宝,而是她,他会举起巴掌打上去的,赶着她去上学。可杨亮宝毕竟不是柯雪,柯小海就给不了他巴掌,但他实在忍不住,就真的把柯雪当成杨亮宝,没事找事地收拾柯雪了。柯小海的用意在于,他收拾的是柯雪,难受的是杨亮宝。他俩玩在一起,是有些年头了,杨亮宝大柯雪几岁,他真心把柯雪当妹妹,自觉做起了柯雪的保护神。在学校、在街头,谁敢对柯雪玩儿个横的看看,杨亮宝饶不了他。如果是在现场,杨亮宝会愤然而起,与其玩命的;如果不在现场,事后知道了,追着撵着找到人,是还要与之玩命的!
柯小海把他对杨亮宝的气,撒在了柯雪的身上,却也未能激发起杨亮宝继续求学读书的热情。
柯小海没有办法了,他不得不放下原有的设想,劝着自已,站在杨亮宝的立场上考虑了。柯小海想到杨亮宝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能够顽强地活下来,还有什么不能理解和原谅的呢?他不逼杨亮宝上学了,想他自觉自己长大了,就把他当个大人待吧。乡里人不是常说“受苦的孩子早当家”,杨亮宝应该就是这样的孩子吧。他想要长大,想要自立,就随了他的意,让他长大,让他自立……这么想下来,柯小海有点想通了。
有着相同经历的柯小海,从杨亮宝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年的自己,不就如杨亮宝一样,不听老父亲柯玉荣的话,背离学校,早早地进入社会,开始绝地奋斗,才有了今天的自已。
柯小海这么想着,是有些释然了。但他心里总是有个疙瘩,让他别扭着。
自己可以走难走的路,爬难爬的坡,蹚难蹚的水,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走出来了,爬上来了,蹚成功了,就不想后来的人走一样难走的路,爬一样难爬的坡,蹚一样难蹚的水……柯小海想要杨亮宝读书上大学,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成为更光彩的自己。
没办法,柯小海向杨亮宝妥协了,屈服于他的倔强,答应他可以不再上学读书。
得到柯小海不再逼他上学读书的许诺,杨亮宝就提出了他进一步的请求。
杨亮宝的请求是单纯的,一门心思要去二号煤矿做事。柯小海觉得煤矿的活儿都太繁重,又特别苦特别累,就没理睬他,而是劝说他了:“你一个小后生,去了受得了?”对柯小海的关心,杨亮宝不以为意,而是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没有干不了的苦活累活,什么繁重的劳动都经受得了。
问题再一次横在了柯小海与杨亮宝的中间。
那时的镇党委书记蔡书明,与柯小海非常谈得来。柯小海对杨亮宝没了办法,就想到了蔡书明书记,跑到他跟前去倾诉。蔡书记的耐心,柯小海是很佩服的。他到蔡书记跟前,说得自己都流了泪,蔡书记却一直微笑着,只是不断给他的茶杯续水,等他把话说完了,还问了他一句话。
蔡书明书记问:你说完了?
柯小海说:说完了。
蔡书明书记说:你说完了就听我说,受了诸多苦痛的杨亮宝,很自然地要比其他同龄孩子成熟得早,心智的发育也远比其他孩子健全。
蔡书明书记说:这你一定要理解。
柯小海听蔡书明书记这么一说,心里亮堂了许多,就点着头继续听蔡书记给他说了。蔡书明书记循循善诱地引导柯小海:杨亮宝不想再上学读书,你依了他是对的。他上学读书迟,十七八岁的人了,与小他几岁的娃娃在一起,他是不好意思的。再者说了,他这个年纪也是能够自立了呢,你就让他自立吧。
善解人意的蔡书明书记,说到最后,就把他的一个设想告诉了柯小海。
蔡书明书记说:镇上现在刚好缺个通信员,你回去给亮宝说,让他到我这里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干。
柯小海闻言高兴起来了。到蔡书明书记的身边锻炼,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哩!
一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柯小海把杨亮宝叫到身边,当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然而柯小海高兴的事情,说给杨亮宝,他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愁了许多,竟还回怼了柯小海一句。
杨亮宝闷声闷气地说:谁爱去谁去。我不去。
柯小海是真的火了呢!但仍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怒气,问了杨亮宝两句话。
柯小海说:在镇上做事不体面吗?
柯小海说:我的面子不值钱,镇上蔡书明书记的面子也不值钱?
杨亮宝是吃了秤陀铁了心,一点都没考虑他叔柯小海生气不生气,他说不去就是不去,态度坚决得让柯小海心寒……柯小海因此还问了他一句。
柯小海问:那你说,你想到哪儿去?
到哪儿去呢?亲爱的柯叔这么问之前,杨亮宝似乎知道他想去哪里。但柯叔这么问出来了,他倒一时说不清楚要到哪儿去,或者说他想干什么了。
那次谈话,柯小海觉得是他与杨亮宝谈得最艰难的一回。
柯小海叹气了。
叹着气的柯小海最后给杨亮宝说:想受苦了就到矿上去吧。
四
杨亮宝就那么放着柯小海为他争取来的好岗位、好机会不要,硬是到二号煤矿受苦去了。
杨亮宝在二号煤矿撑着干了半年多,那一份苦,那一份累,他是切身感受到了。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叫累。然而天天见面的柯小海,发现他比原来黑了许多,瘦了许多,便特别心疼。恰好那天,二号煤矿的一个领导,有事寻到柯小海家里来了。柯小海与那位领导说话期间,杨亮宝从矿上下班回到家里来,洗了把脸,像他平时在家里一样,就很有礼貌地给柯小海与矿上领导续水添茶……在一行干久了,对这一行就特别敏感。杨亮宝就那么在矿上领导眼前来去了几趟,那位领导就看出来,杨亮宝在他们矿上上工。那位领导连问杨亮宝都不问,就把柯小海给埋怨上了。
那位领导说:小海呀,你说咱们还算朋友吧?
柯小海赶忙说:当然是朋友呢!
那位领导说:既然是朋友,咱的娃娃在矿上上工,你咋不给我说?
柯小海语塞了。说:是我的错。
杨亮宝续水添茶间听见了柯小海与矿上领导的对话,他不能让亲爱的柯小海叔叔受埋怨,就插话进来说了。
杨亮宝说:这不怪我叔,是我自己愿意的。
那位领导撵着杨亮宝的话说:你愿意也不成。我不能让柯小海的娃娃在矿上吃苦受累,那我成啥人咧?
杨亮宝辩解说:我主要是想好好锻炼一下自己。
那位领导说:你这话说得我爱听。想要锻炼,咱那里有的是地方。
那位领导说:你现在是我的员工了,你听我说,你回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安排你到调度室去工作。
多么好的工作啊!既能得到锻炼也能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咋说都比他自己吃苦受累干别的活儿好哩。而且不是好一点,是要好上许多倍啊!杨亮宝不是听不懂,不是不知道,但他却没有接受矿上领导的好意,很客气地拒绝了。
杨亮宝说:谢谢领导关心,我还是先在下边锻炼吧。
杨亮宝说:后边有机会我听领导的话。
必须承认,杨亮宝的这些话说得很艺术,也很聪明。他配合着柯小海,把那位矿上领导高高兴兴地送走后,柯小海回头来问他了。
柯小海说:亮宝你知道么,这样的机会不是常有的。
杨亮宝当然知道在调度室上班的好处:工资高,比他现在的岗位要多几倍,而且工作也很轻松,不是一点轻松,是非常非常轻松哩。再者他已听说,矿上现在要搞机械化改造,进一步还要往自动化方向过渡,在那里工作,是还能学到许多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哩……杨亮宝不傻,他都知道,他之所以没有顺着矿上领导的意思去,是有自己的另一个活思想哩。
杨亮宝的这个活思想,恰恰就是柯小海紧跟着问他的话。
柯小海问他了:娃,你给叔说实话,这种别人家的娃娃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你是环愿意接受吗?
听到柯小海这样说,杨亮宝决定不再隐瞒他内心的想法了。他抬起头,一脸真诚地给他爱在心里的柯叔说了。
杨亮宝说:叔你前边给我在镇子找的工作就很好,那也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哩。我没有答应,是我不想让人背后指戳你给我走后门。这一次一样,我知道叔对我好,就更不能让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说我是你的儿子,你娇惯我、抬爱我,占公家和矿上的便宜。
多少天的心结,在这一刻被杨亮宝解了。
柯小海听完杨亮宝的话,既震惊又高兴。柯小海震惊的是杨亮宝的心是细的,知道为他想了。柯小海更高兴的是杨亮宝多年来终于当着他的面,承认了是他的儿子!眼泪蓦然喷薄而出,一下子模糊了柯小海的视线,他看不清杨亮宝,就只往前走了一步,把比他还高的杨亮宝抱住了。
柯小海说:我娃真是长大了呢!能为人着想了。
柯小海说:好,好,好……算我没有白疼你。你什么时候都是我放不下的好儿子。叔我心里是领下了,你是叔的儿子,好儿子。
柯小海说:但叔还是要给你说哩,你有你的生父和生母,他们都是受苦人!
柯小海说:我们永远都要记着他们,怀念他们!
杨亮宝点头了。不过他点着头又还说了一句话:生我的是他们,养我的是叔你哩。
杨亮宝说:养育之恩比天大!
杨亮宝把自己都说哭了。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他知道,他视为父亲一样的柯小海,活了半辈子,没有因为自已的事情求过人。他心疼柯小海,不想他求人,就只好抗拒了。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自己努力奋斗,为柯小海长脸争气。
这是柯小海与杨亮宝最贴心的一次对话了。
这次对话,让他俩此后如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得更加和谐美好。乔大亮入伍牺牲了,杨亮宝没有因此而将参军视为畏途,反而坚定了他的意志。他给柯小海说了,说他也要像哥哥乔大亮一样到部队上去,继承哥哥的遗志……柯小海同意了。但他体检没能过关,就只有待在家里了。
五
杨亮宝没能参军,对他自己是个遗憾,但对柯小海来说,倒是好事哩。
如果杨亮宝真的入伍走了,柯小海心上老牵挂着他,还不把人牵心坏了。这下好了,柯小海让杨亮宝就先在家里待着,缓缓心劲再说。这段时间,杨亮宝在家待不住,柯小海就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到村“两委”干些义务工的活儿。杨亮宝把义务工干得那叫一个快活,因为跟着柯小海,就向他学习,一天一天学,一件一件学,还真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没过半年,杨亮宝与二号煤矿那里的一个私企老板谈好,去了他的公司工作。那里的工作是给来往拉运煤炭的车辆发煤,月入1500元。到了月底,他把收入交给柯小海,也算是对他养育之恩的报答。
在那家公司干时,杨亮宝只管发煤就好了。可他是个勤快人,就不只闲闲地待在发煤室里,而是会在发煤的间隙,拿起铁锹帮忙铲煤装车……私企老板非常满意杨亮宝,给他加了几次工资。杨亮宝在那里锻炼了两年时间,有了点儿积蓄,就想着买辆汽车跑运输。
杨亮宝把他的想法给柯小海说了。
想着牺牲在西藏高原的乔大亮,柯小海不想杨亮宝冒风险,就没有同意他的想法。但是杨亮宝没有放弃,私下里跟人学习了一段时间汽车驾驶技术,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水到渠成,当杨亮宝再给柯小海说时,他虽然还是不同意,但没有前边那么激烈了。因此还是相持着,拉锯拔河一般,过去了好长时间,在杨亮宝的一再坚持下,柯小海妥协了。
柯小海妥协的表现就是给予支持。杨亮宝购买的那台车,售价是7万元,杨亮宝手上只有2万元,还差着5万元哩。
二话没说,柯小海给杨亮宝拿出了5万元。
有了自己的车,杨亮宝跑得非常努力。他自己到处跑,没有觉得累或是不适应,但柯小海天天为他操心,提心吊胆地,吃不好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圈。杨亮宝看着心里不忍,这才自觉把车卖了。
杨亮宝逐渐长大,慢慢地会想大人的心思了。他看着瘦了一圈的柯小海,知道那是心疼他、爱护他,想要他过活得安生快乐,他怎么还能固执已见呢!几年时间里,杨亮宝就纠结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他甚至想过从索洛湾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都因为柯小海对他的牵挂而放弃了,一直留在村子里。
杨亮宝太清楚不过了,只有他人在索洛湾村里,柯小海牵挂他的心才会安定下来。
索洛湾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到了2015年,村里以集体名义给村民们建住宅楼,柯小海给杨亮宝说了一声,就从他自己的积蓄中,一次性拿出17万元,为杨亮宝购买了一套280平方米的房子。
乡村人的概念,千百年来都是一个样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自已的家,有了自已的家,就能给自已迎娶新娘子了。
2016年五一劳动节,索洛湾村人,先先后后涌入杨亮宝的新房子,见证了他新婚成家的经过。
提亲的时候,媒人上门来,柯小海大大方方地给媒人说了。他说:“咱就按咱们这里的风俗来,该给彩礼咱就给,一分不能少了人家,让人家弹嫌咱小气。”柯小海拿出3万元交给媒人,送媒人出门时边走边给媒人交代。
柯小海交代说:杨亮宝不是孤儿,他是我的娃娃,我是他爸。
柯小海交代说:咱一切都按礼数走,给娃把事办红火。
确实是红火哩。杨亮宝新婚那一天,自觉主动地拉着新娘子,给柯小海跪下来,他自己把柯小海大声地叫了爸,也让新娘改口把柯小海叫了爸。
柯小海满心欢喜地答应着杨亮宝和他的新娘子,并在内心向杨生杰祷告了。柯小海向杨生杰默默地祷告:亮宝娃出息了,有家舍了。
柯小海向杨生杰默默地祷告: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过去的日子,索洛湾村里人过事,柯小海或多或少,是都要撵着去随礼的。这一回是杨亮宝结婚,柯小海是杨亮宝的家长,村里人没有不还礼的道理。那一天,你来了,他来了,杨亮宝的新房子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谁来了都给柯小海随礼。最后礼金是多少呢?柯小海懒得数,一股脑儿给了他们新婚小夫妻。
现在小夫妻恩恩爱爱,把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让柯小海是能放下心了。而他们夫妻也都不忘柯小海的恩情,常常跑到柯小海跟前看看他、问问他。如果时间方便,还要把柯小海拉到他们的力、家里去,做顿好吃好喝的,孝敬一下柯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