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14章  山水洞天

书名:小海的梦想  作者:吴克敬  本章字数:16212 字  创建时间:2021-02-02 10:28

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着,继续走向前去。

——路遥《平凡的世界》

2010年,索洛湾村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6年,索洛湾村被陕西省委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2017年,索洛湾村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18年,索洛湾村被陕西省政府授予“脱贫致富示范村”荣誉称号;

2012年,柯小海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子“省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3年,柯小海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最美村官”荣誉称号;

2013年,柯小海被农业部授予“百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5年,柯小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6年,柯小海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7年,柯小海当选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2018年2月,陕西省委办公厅发出向“三秦模”陈士橹柯小海、刘永生同志学习的决定;

2019年9月,柯小海被陕西省村社发展促进会授予“功勋村官”荣誉称号;

2019年,柯小海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柯小海登上“乡村振兴”彩车,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接受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

我在索洛湾村采访,也参观了他们村的荣誉室。老实说,一块块铜质奖牌、一面面锦缎奖旗、一个个镶在玻璃镜框里的奖状,看得我眼睛发热、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向那些奖牌、奖旗、奖状,深深地了一躬。有过长期乡村生活经历的我,曾和柯小海一样,也满怀着那样一份梦想,做出过自己的努力。虽然我机缘巧合,走出了乡村,走进了大城市,但我的心跳,似乎还有着强烈的乡村节奏。我感受得到,那些荣誉的获得,是太不容易了。没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是得不到的。柯小海和索洛湾村得到了,但他和他们村没有满足,他们村在他的带领下,还在不断成长与发展。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柯小海直接说给了索洛湾村群众,并付诸行动,刻在了索洛湾村的一座座山林上、一道道山沟里,刻在了索洛湾村群众的心上…村子里三名孤儿,是柯小海领回自己家里,像亲生一般养育照顾;八名贫困大学生,是柯小海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光光彩彩地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柯小海永远记着他们,他们也永远记着柯小海。

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柯小海说得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事情。我亦与部分接受过柯小海帮助的人聊过,知道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是无法全都罗列出来的。不过有件事情,我还是必须说说的。对于村里的老人,柯小海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从2005年起,村里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拿不出那样一笔钱,柯小海就自掏腰包,组织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分期分批外出旅游。我在村里采访,总会有老人拦住我,拿出他旅游时拍的相片让我看。我看见老人的笑脸,一会儿在巍峨高大的天安门前,一会儿在水波荡漾的黄浦江边,一会儿在微风吹拂的西子湖畔…我与那些老人拉话时,会不由自主地问上他们一句。

我的问话很有那么点儿骄的意味。

我问他们:你们游玩过的地方是好,但与你们索洛湾村相比呢?

被问到的老人,无不呵呵笑起来给我说了。

有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老话是这么说来的,而我们索洛湾村的土窝,不是已经变了嘛,也都变成金窝银窝了!

还有人说:我们游玩过的地方,是有我们索洛湾村没有的,但我们索洛湾村也有那些地方没有的。山村里的新鲜空气,山村里的吃的喝的……哈哈哈哈,我们不说,你们大城市的人都知道。

我被索洛湾村老人们的这份喜悦与自豪所感化,自觉我在他们村里的日子,真是没有虚度…要我说,我是真切地融入索洛湾村了,恨不得自己也是索洛湾村的一员。在索洛湾村里,每个家庭最多交上8万元,就能住180平方米的大房子。参与一期项目的群众,早已住了进去,二期项目的人家,也都陆续续地往进搬了。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洛湾村天堂一般,好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人间。

我与柯小海就在这样一个大美的傍晚,走在他们索洛湾村子里,继续挖掘我想要的内容。柯小海满足了我,他给我说了,树有根,人有根,水也是有根的呢!

我俩走着聊着,这就又一次走到窨子沟的沟口上来了。

在柯小海的记忆里,窨子沟是一处抹不去的胜地。从沟口到沟掌(沟的最深处),也就1000米的深度吧,柯小海早就给我说过,不论对他,还是对索洛湾村人,窨子沟仿佛一处神奇的魔幻世界,其中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神秘……我没能早来索洛湾村,未见过原初的窨子沟,不过我在柯小海和村里人的描述中,知道窨子沟的沟掌里有一股清泉,汨汨地昼夜喷涌着,汇成一条清澈的溪流,流到沟口上来,再汇聚成一处小水潭……索洛湾村的少年,无论男女,都把那处小水潭当作游戏玩乐的天堂,他们的欢笑、他们的悲哭,还有他们的憧憬,就都在小水潭里漂荡或沉淀。

柯小海记不清,他沿着窨子沟向它的深处走了多少回。

柯小海也不知道,他一次一次走窨子沟,究竟是要探寻什么,还是要追问什么。他钻进窨子沟里,想着他长大了,就要离开这里,去他理想中的地方,开始他理想的人生。这应该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索洛湾村的少年和青年,肯定都和他一样这么想过的呢……慢慢地长大了,少年时的憧憬,早已消散。他哪里能离开索洛湾村,离开窨子沟;他还相信,索洛湾村许多曾经想要离开的少年,长大了就都不思离开了。

柯小海不思离开,是因为他有了新的憧憬,那就是挑起索洛湾村的担子,给予索洛湾村新的形象,让索洛湾村与窨子沟变成真正的人间天堂。

索洛湾的山水,赋予了柯小海这样的灵感,同时赐予了他改变这切的力量。

森林公园的建设及开园,让柯小海拿出他少年时钻梢林的那一股子精神头儿,把他熟悉的索洛湾山山水水,又用他的腿脚丈量了一遍。他的腿脚告诉他,森林公园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而他们索洛湾村,就是母亲怀抱里的一个孩子。孩子是能依赖母亲而成长的,这是母亲的责任,也是孩子的责任。柯小海为此是费了些心思的,他把他要实施的乡村旅游项目,首先定位于索洛湾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正好做文章。

窨子沟的水,沮河的水,滋润着洛湾村的水啊!柯小海是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了,他要在窨子沟沟口,筑起一道坝,把窨子沟沟口上原有的小水潭,变成一片开阔的湖泊……这是我在索洛湾的最后一夜呢,柯小海陪着我,在窨子沟的沟口上,站了很久很久。

业已被柯小海改造成湖泊的窨子沟,波光粼粼,满天星斗倒映在湖面上,让我俯仰之间,一时竟然糊涂起来,无法分辨天与地的界限了朦胧中只觉夜幕中水天一色!

我受窨子沟的夜色吸引,又顺着铺筑和架设在湖面上的那条栈道,再一次向窨子沟的纵深走了去。

柯小海的大伯柯玉斌、父亲柯玉荣“闹红”时常来常往,柯小海在建设新索洛湾时也常来常往的那孔石洞,就在沟掌里的那面悬崖上。还是那面悬崖,如今多了一条新凿的隧道,是柯小海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凿出来的。他之所以带领大家来凿那条道,一来为了强化红色文化体验的现场感,二来便于他大做水上文章。在索洛湾村采访,我把那条隧道穿越了几回。在我的意识里,百米纵深的一条隧道,给索洛湾村带来的景致,是非常诱人的,我为此是这样说了呢。

山水洞天!

这条隧道的脚下,即是柔波荡漾的窨子湖;而穿过隧道,走到另边去,就是另一番景色了!山之灵,灵似少年弄姿;林之秀,秀如美女回眸。我初来索洛湾村,就曾在柯小海的带领下,钻过这条他亲手凿的道,走到隊道的那一边。我们数人置身于林木繁密、花香草碧的世界,大家是欢悦的,谈笑风生间蓦然遭遇了一只落单的獾兽!

獾兽一身棕色的毛发,见我们走来,也不知躲闪,就那么蜷卧在密林的一边,一双乌溜溜的眼晴,看着我们一行,向它一步ー步走近……我在乡村生活的时候,是与獾兽有过交往的。知道它对大秋的庄稼玉米、高粱等,是有大伤害的。不过,獾兽伤害过大秋庄稼,是会吃得肥肥胖胖的呢!肥胖的獾兽,庄稼人发现后,是不会让它遛跑的。逮住它,不扒皮,亦不剔骨毛,就只找来一个黑瓷的小口罐子,把打死的獾兽硬塞进去,于牲口圈里挖一个合适的土坑,把罐子放进去,封好罐口。这么上一年时间,再挖出来时,黑瓷罐子里的獾兽不见了,满罐子都是亮汪汪的灌油了呢!

獾油的用途,在乡村是广泛的。谁的身上火烧火烫了,涂抹点儿獾油,三几天准好,而且不留疤痕。不像牛吃了草会反刍,骡子马等大性畜没有这样的功能,一嘴草吃不好,会患上结症的,拉不出粪便,一天不要紧,两天不要紧,到了第三天还拉不出粪便,就只有活活憋死一条路了!把爟油从骡子马的嘴里灌进去,不要多少,就那么小半碗的样子,灌进骡子马的肚腹里,拉着骡子马遛弯。不要多遛,只遛上那么半天时间,骡子马就会抬起尾巴,像是打枪放炮一般,把肚腹里的草团,一丸一丸地喷射出来……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獾兽是非常怕人的呢!

然而这只兽,怎么就不怕人呢?

我迷惑不解,用手去拽柯小海的袖口。他倒是一点都不奇怪,转向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柯小海说:这只怕是病了哩!

我惊讶于柯小海的话,就问他了:你认识这只吗?柯小海说:我不认识它,但它或许认识我。

这太好笑了。一只獾兽怎么可能认识他呢?但眼前的事实是,那只獾兽就那么静静地待在密林边上,仿佛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什么病痛,要与人说,而这个它能说的人,就是上山来的柯小海。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正想着,听见柯小海说话了。

柯小海说:那只獾伤着了吧?

与我们一起上山的人,把那只乖乖卧着动也不动的兽抱了来。柯小海翻看獾兽的皮毛,发现它真是伤了呢!他因此嘱咐抱着獾兽的人让他把獾兽抱去兽医站,看一看伤。

索洛湾村不独柯小海爱护着与他们共同生活在这处山水间的一草一木,满索洛湾村的村民,也都爱护着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自然万物……那件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过去不长时间,我与柯小海又一次走进了窨子沟。这一次走着,只觉窨子沟万籁俱寂,而天际一片暗蓝,唯月光如洗,照得整个窨子沟灿灿亮亮……我得承认,因为那次在窨子沟与獾兽的美好相遇,这次就还期待能有新的相遇。

还别说,自然是爱人的,只要我们人类给予自然一定的尊重,自然会还给人百倍的惊喜。就在我这么幻想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与柯小海的身后,总有一种轻轻巧巧的挪动声。我因此回了一下头,这便看见一只白色的狐狸,正悄然眼在我俩身后,我俩走一步,它跟一步。

我是想大喊的,但声音刚到嘴边,就被狠狠地咽了回去。

我没能喊出声,而且也是不能喊出声的。

那一刻我还看见,柯小海也回头了。他应该像我一样,看见那只白色的狐狸了。

柯小海看见了那只白色狸,没有像我那么吃惊。

柯小海脸上一副见怪不怪的神色,那么轻描淡写地看一眼白狐,就又转过脸,向前走了去。我受了柯小海的影响,也转过脸,背对白狐,跟紧了柯小海,向着窨子沟的沟掌里走去……柯小海走着,似已忘记了那只白狐,而我走着,却无法忘记,总能感到那只神异的白狐,窸窸窣窣地还着我与柯小海走。这让我不禁想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就满是爱着人、恋着人的狐貍,演绎了许多凄美故事!

跟着我与柯小海的白狐,可是从《聊斋志异》中走来的一只吗?

是小翠、青风,还是婴宁、红玉,或者是辛十四娘?小翠的清纯青凤的妩媚,以及辛十四娘的知性,在那个时刻,争相出现在我的意识里…跟随着我和柯小海的白啊,是她们中的谁呢?我胡思乱想着,在白狐的相伴下,走进了窨子沟沟掌,走到了柯小海带领他们索洛湾村的年轻人凿出的那条隧道前。我与柯小海没有停步,继续向里走着。白狐没有落下,继续伴着我与柯小海,钻进隧道里来,跟着我俩穿过隧道,上到隧道的那一边。更加惊奇的是,我们刚刚出道口,居然又看到了一只白色的狐狸,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守在隧道那边的树丛里,高扬着小脑袋,眨巴着小眼睛,淡定从容地看着我们。

这只白狐似乎知道我们要来,在那里悠然自得地等我们!

这太叫我不能理解了!为了不至于惊吓着白狐,我只是伸手把柯小海的衣襟拽了拽。

柯小海理解我的惊讶。他说了,声音幽幽地:惊着你了吧?

柯小海说着抬头望了一眼天色。他继续说:时间长了,大家是都习惯了呢。

柯小海说:在我们索洛湾,人习惯了白狐狸,白狸也习惯了人。

柯小海说:没有啥奇怪的。咱们早前见过獾兽,现在又见到了白狐,往林子里继续走,说不定还能看见大猫豹子哩!

啊呀呀!我情不自禁地又要说了呢。再说还是那四个字。

山水洞天!

我在采访中就已知道了,借助森林公园开发的大势,柯小海在他们索洛湾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时他即提出在窨子沟沟掌里的悬崖上凿出一条隧道,使窨子沟上下连通起来,形成一处规模可观的旅游景观……然而,规划是规划,要实施起来还是很困难、很不容易的呢!

100多米长的隧道,是窨子沟景区的枢纽工程,不打通就无法把景区连成一个整体。

这也是他大做水上文章的重点。

森林公园在北门举办了开园仪式后,柯小海即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的“搭车”项目建设。水上漂流,是他要首开的工程哩。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桥山,层峦叠嶂,山是不缺的,水更不缺,有一架山就有一道沟,有一道沟就有一条河,其中最为跌宕起伏的就算阻河了。索洛湾村居于沮河上游,河水清冽而湍急,像一道水做的链环,把索洛湾村不多不少绕了多半个圏子,把洛湾村的人抱养在其中,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和滋养着。

水上漂流项目,所依赖的即是沮河了。

这是个必须做好的项目,做好了既不辜负沮河,又不辜负索洛湾村人!柯小海定下了一条铁的准则,即在水上漂流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能对河水造成丝毫污染。在这一铁律的规范下,柯小海不能盲目开工,他因此又带领村上的干部和党员骨干,去省内外有名的水上漂流点参观学习,实地考察。还延请专业人员到索洛湾来,他则陪着他们,把沮河一寸一寸地走过,哪里水流平缓,哪里跌宕湍急,哪里湾大落差大…仔细地观测绘图,最后确定出一个大家认同的方案来。

柯小海之所以如此谨慎仔细,是因为他们外出看到的水上漂流项目,大多是在南方的山水之间。那些漂流项目,因为当地河流水势的关系,都是以惊险刺激为胜。可是沮河少有惊险刺激的河段,大多很平静,这是不是一个特色呢?考察回来的干部、党员骨干拿不准,延请来的专家也不是很乐观。讨论的时候,你提出一个疑问,他提出一个假设。柯小海没有插话,他把大家的议论都听了后,坚持他的观点不放弃,咬紧牙关也要把水上漂流做出来。

柯小海的主张很有趣。他说人家追求惊险刺激,那是人家的特色,我们自在休闲,可不就是我们的特色吗?

柯小海的这一主张,醍醐灌顶般让大家一哇声地赞同了。

水上漂流,并不只是惊刺激就好。

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已经紧张过了,可能也刺激过了,走出大城市,走进山里来,着迷的恰是乡村恬静悠闲的生活哩!给他们创造一个舒缓的漂流时空,让他们的身体慢下来,让他们的心慢下来,漂流在沮河上,慢悠悠地观赏两岸的山水风光,那是旖施烂漫的,那是悠然自得的。如此漂流,该是多么愜意美好啊!

2013年年底,沮河水上漂流项目开工,按照设计要求,对河道和坝体进行了尽善尽美的整修。特别是关键的坝体工程,采取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流控制系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娱乐性。那就是漂流者顺水而下,漂流到终端的戏水区,更畅快地玩乐。水上漂流项目的资金投入,在前前后后两年时间里,共计近300万元。桥山里的一个小山村,要投入这么大笔资金,怎么说都是必须上心,也必须出力的呢!为了节约经费,柯小海在两年时间里,把自己像头不知疲倦的黄牛一样,拴在了工地上。跳进河渠里挖河道,清除淤泥,他一天一天又一天,一月一月又一月……在那期间,他每天都如泥猴子一样,与村里人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上工时他走在最前边,下工时他落在最后边。

我采访村里参与这项工程建设的人,他们无不记忆犹新:有柯小海带头,他在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他开会跑材料不在,大家在工地上依然齐心协力,没有谁说一句言、发一声牢骚,每天安排的活儿是一定要完成的。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柯小海在的时候,亲力亲为;他不在工地时,大家会把现场的情况拍下来,发给他看。这样的干群关系,不正是党所提倡和堅守的吗?在索洛湾村,有柯小海的带头,以及他的模范作用,大家自觉不自觉地做到了。

采访中我所感动的,还就在于此。

索洛湾村人的集体意识空前强烈,主人翁的情操和境界,已然空前高涨。

抽了个空子,我没有叫谁陪,独自体验了一次水上漂流。回到西安城里的家中,我捉笔来写这段文字时,仿佛仍绕在索洛湾村的沮河上漂流。6000多米的漂流河道,掩映在苍郁的山色之中,清澈碧绿的水流中,橡皮漂流筏悠悠然顺流而下。篯头激起的水花,与沮河两岸盛秋开放的各色野花相映成趣,流水清甜的润泽气息,与野花绽放的山野味道,弥漫了沮河的河道。我一路漂流下来,仿佛置身于一处世外仙境,无法自拔。随水而去,回百转,翠峰似染,青崖似削,那种入画般的体会,我是深深地迷酧在其中了!

我因此还在心里发誓,度过这个秋季,还有冬季,来春我一定要再到索洛湾村来。我来这里,要再体验一次沮河漂流,那时春光烂漫,该有一种别样的体会与感受呢。

漂流下来,即是索洛湾村投资107万元打造的“半亩田”生态园了。

那一回,我是带着满身的山野味道与山水气息,从漂流驳岸下了漂流筏,进入生态园的。这里满是山里人家的风味,突出了绿色的主题,也不乏南方的小桥流水,徉其中,一股一股地往鼻孔里钻的,都是人的山里人家味道,那味道让我迷失其中,不知该如何选择了…走南闯北,我自以为见多识广,在这里却成了这个样子,那么别人呢?

可以想象,他们也会迷失在这一片口腹之香里,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下嘴。

再看围绕森林公园的服务型辅助项目,索洛湾村在柯小海的主张下,见缝插针地还建设了家庭旅馆、仿古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相信有柯小海的领导,索洛湾村会不断有新的发展项目,一个一个建设起来的。

柯小海给我讲解索洛湾村未来的发展,是一点都不加掩饰的哩。

柯小海说刘玉高的森林公园建设得大,那个“大”成就了其独特性,但这个独特性是有其缺陷与不足哩。而这正是留给索洛湾村的机会,他们索洛湾村要以“小”为上了——用小公园弥补大公园的缺陷与不足。对此,柯小海胸有成竹,什么特色体验项目,什么文化体育项目,什么生存技能训练项目等,不ー而足。柯小海的设想令我兴奋,相信森林公园的“大”,与索洛湾村的“小”,相互依存、相互呼应,定会达到双发展、共盈利的一个美好境界。

对柯小海的信任,是我采写这部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收获。

之所以信任他,在于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像窨子沟小公园的总体建设方案,便是刘玉高的森林公园进入前,即在他的脑子里,朦朦胧胧地有了一个概念。把刘玉高的森林公园北门,争取来了索洛湾村,柯小海脑子里那个朦胧的概念,便一点一点地清晰着。他还与刘玉高交流看法、交换想法,到要实施的时候,也绝不盲目从事。专业的勘察,专业的设计,哪怕多花钱,也绝不吝啬……刘玉高喜欢的就是柯小海的这一股子劲头,他要搞窨子沟小公园开发,刘玉高就把他的森林公园的设计团队介绍给了他,并且不讲价钱,让柯小海看着给。柯小海知道这是刘玉高在支持他,他当然不能让刘玉高难堪,按照资质,给人家设计团队支付了报酬。

专业的团队自有专业的样子。他们针对子沟小公园的设计,结合了森林公园的功能,不仅做到了锦上添花,还实现了各具形态、各有千秋的新样态。

设计之初,柯小海陪着设计专家,把窨子沟钻来钻去、爬上爬下,钻爬了个遍…沟掌里的那面悬崖,《黄陵县志》就有清晰的记载:早年,那里可是个土匪聚集的窝巢,其地理条件之隐秘,在桥山独一无二,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进退自如,攻守自在。

那面悬崖之上,就是飞鸟难上的峡谷寨。

他们从窨子沟的沟口进到沟掌,再要翻上悬崖,过去土匪们的办法就是悬挂一条粗粗的绳索,绳索头上拴绑一个藤编的吊篮,是人也好,是物也罢,都用吊篮往上吊了。后来“闹红”,革命游击队进了峡谷寨,对寨子做了必要的改造,使其成为游击队的一处后方基地。

柯小海与设计团队攀爬悬崖,没有采用那个原始的方法,而是绕了个大圈,绕到悬崖的背面去,把峡谷寨仔细地勘察了个透…站在悬崖下看,那里是天堑一道,上到顶头,却是另一番景致,像极了一个葫芦,愈是往里进,地势愈是开阔,一直向上,便能直达跑马梁。桥山的道道山脉尽收眼底,跌宕绵延,云霞蔚,美不胜收。

窨子沟小公园的设计,就在柯小海与专业团队的脚步丈量下,成熟起来了。

县委书记孟中华是看了他们的设计了呢,他就非常赞赏,说这是索洛湾村未来发展的一个纲领。我采访后在县城见到了孟书记,他向我介绍柯小海,说他这个人,对党是忠诚的,党组织这些年给了他一些名誉,但他没有因此而骄做,做人做事,更为扎实认真。

我把孟中华书记对柯小海的评价,拿来与他开凿那条隧道时的状态做比较,以为孟书记说得是非常透彻的。

因此,我想起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了:

“决不能松劲!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如果说索洛湾村是一辆飞速向前弃跑的汽车,那么柯小海就是驾驶车辆的驭手。他不会停步,更不会歇气,他是要继续未完的事业哩!

窨子沟小公园的建设,即是他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跑的例证。按照设计,是必须开凿那条隧道的。怎么开凿?按照最初的设计,预算投资近1000万!索洛湾村大集体是有积累了,但是大手大脚地花在那样一条隧道上,值不值得呢?参与了黄陵矿业集团二号煤矿建设的柯小海,想到了他的这个老伙伴,煤矿深入地下挖煤,哪一日不是在挖洞?柯小海想到此,兴奋得直挠头,把他一头黑发挠得乱糟糟地去见二号煤矿的领导了。没有虚头巴脑的寒暄,开门见山地说了。二号煤矿的领导响应企地共建的号召,满口答应下来,并立即派出技术队伍,跟着柯小海去了。他们依照矿上的经验与方法,没有花费多少日子,就顺顺利利地完成了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预算1000万元,最后决算,只花费了100万元。

经过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劳累操心,窨子沟公园建设大为成功,规划中的景区内环谷栈道、山间石路、彩画廊桥、飞云瀑布等5000余万元的基础建设,全都完成运营。二期的建设项目也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可以预见的是,窨子沟公园作为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洛湾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发展和变化,是空前的,更是实在的。

他们索洛湾村,先有一百ー十六户人家,四百三十五口人,2014年,村中富裕户为五十六家,发展户六十一家,这时即已没有了贫困户。2016年,全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集体走向了小康道路。现在的索洛湾村,集体经营有三大公司,即黄陵县龙湾汽车服务站、黄陵县索洛湾轩辕土特产专业合作社、黄陵县双龙索洛湾绿地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三大公司的经营方向,既有工程开发、运输、煤炭信息等,还有汽修、农林牧业生产种植、旅游餐饮等。

到了2017年,村集体资产即接近亿元,如今早已突破了亿元大关!

柯小海从1998年担任索洛湾村的村干部,到今年已经二十二年了他怀揣梦想,带领洛湾村的老百姓,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乡村集体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他们走得艰难、走得辛苦,但也走得坦荡、走得辉煌!

柯小海没有忘记他现在不只是索洛湾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还是双龙镇党委副书记。

既然是双龙镇党委副书记,就必须担起他应负的责任。他在索洛湾村的实践,也证明了他完全具备这样的眼界与能力,可以为更广大的目标服务了呢。

心里怀着这样的理想,柯小海把目标首先投向了索洛湾村周边的几个村庄,主动请缨,创造性提出“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同弃小康路”的工作思路。具体来做,小海对在索洛湾村行之有效的一些工作策略,做了针对性的改变,即“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吸纳周边的官庄村、河浦村、崖头庄村等村中三十五家急需脱贫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结合他们居住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他们力所能及的劳作,为每户免费提供十箱中蜂。他们只管看守蜂箱的安全,至于技术和蜂群的繁殖等专业问题,都由合作社统一处理,最后产出的蜂蜜,亦由合作社统采收、销售。年终时分,合作社统一清算,把全部收益分红给扶助的贫困户。

如今这些贫困户,仅养殖中蜂的年收益,都在1.5万元以上,基本算是脱了贫、致了富。

大院子村素有制作豆制品的传统,柯小海就为其量身打造其熟悉的豆制品生产产业。投资100万元,为大院子村建起了一座豆制品深加工厂,其中豆芽加工房十四间,豆腐加工房三间,锅炉房三间,非生产性质的用房十间,面积达1700平方米。还添置了锅炉、瓦罐等大型豆制品器械,使大院子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村,为村子进一步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崖头庄村的贫困户伍玉平家,是双龙镇科技干部分工帮扶时,分配给柯小海的帮扶对象。

柯小海在得知分工后,当天即去了伍玉平家。进得门来,柯小海只看了一眼,心里就直发酸。他想象过他们家的贫困程度,但没有想到会是那么一个样子。伍玉平六口之家,配偶腿脚残疾,孙女1岁,几子、儿媳、女儿全都在家里的10亩山地里创生活。柯小海往他们家的土炕上一坐,就与他们拉起了家常。他听取了他们的需求,还听取了他们的向往,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发掘他们家庭成员各自的能力,给他们家制订了一个三年脱贫计划。

计划养殖土鸡和鸭子各二百只,放养中蜂十箱。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柯小海资助他们现金3000元,并把伍玉平的几子安排到镇上去工作。

他们家的硬件条件也让柯小海非常闹心,他弄来水泥秒石,帮忙维修了房舍,硬化了院落,使他们家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如今,伍玉平家已全面脱贫,进入巩固阶段。

再是崖头庄村的杨永福,他并不是柯小海分工帮扶的对象,但柯小海知道了他的情况,就主动走进他家帮助他了。

柯小海走进杨永福家时,他在外打工腿部受伤已经五年了。

五年来,杨永福的伤势是好了许多,但还是不能下地去干重体力的活儿。他因此不得不闲在家里,坐吃山空,生活一度极度困难。柯小海与他谈心,知道他并不想靠人施舍,还想凭着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柯小海非常欣赏他的态度,就特意安排他做了索洛湾村的清洁工,每月发他2000元的工资,使他生活无忧,重拾笑容。

我在索洛湾村是见到杨永福了呢。他用行动提升着索洛湾的村容村貌,把索洛湾村打扫得亦如他微笑着的面容一般,焕发出洛湾村人才有的那一种闲适与安逸。

就在杨永福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索洛湾村街道上,我欣喜地转悠着,这就听见哪家人在播放王二妮演唱的信天游。我仔细听来,听出是一曲新编信天游《爱陕北》:

一方土一方水,养育了我祖辈;

山丹丹红艳艳,开得是那样美。

信天游唱不完,黄土地情和爱;

东方红红满天,万里春风吹……

我用我的歌声唱映北,

唱不够家乡的山和水。

宝塔放光辉,腰敲得像春雷,

光芒万丈照北。

万古黄帝陵(后记)

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向前走去……

——路遥《平凡的世界》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祝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珑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失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黄帝陵轩辕庙碑亨内的《祭黄陵文》,书体苍劲挺拔,岿然万象。1937年4月5日清明节,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碑文,并派林伯渠为代表,以鲜花水果之仪,致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的林伯渠,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他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面对巍峨的黄帝陵,庄严地宣读了《祭黄陵文》。

高陡桥山上,关河万里长。又是一年清明到,壮哉中华,乾坤朗朗。在实现全国农村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民走向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原计划要赶在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后,再次爬上黄帝陵的。然而新冠疫情干扰了我的计划,使我未能如愿。但我不会放弃,我是一定要爬黄帝陵的。在把写作任务完成了的今日,我带着写好的稿子,攀爬上了黄帝陵。在此之前,我到黄帝陵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已有多次了。每一次来,我是都要烧一炷高香的,并要双膝跪倒在陵墓前,虔诚地磕三个头。必须说的是,我未在其他地方烧过香、磕过头。但我面对巍峨轩昂的黄帝陵,不由得心里发热,就要烧香,就要磕头。跪拜叩首,是认祖归宗,是血脉传承。我完成了这必需的程序后,是还要去拜读耸立在黄帝陵轩辕庙碑亭的碑刻哩,这是我必须去做的又一个功课。

自然地,我会站在毛泽东主席亲撰亲书的那通碑前,久久驻足,用心阅读碑文中的每一个字。我阅读着,总能体会到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热烫烫地涌动着,给人一股向上、向前的力量……毛主席的这篇祭文,当时还发表在延安的中央机关报上,任弼时评价说,毛主席撰书的这篇祭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

任弼时的评价是中肯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伟大的祖国是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还要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每一位中华几女都要为之不懈奋斗。唯如此,也才能告慰我们的始祖轩辕黄帝……致力于书写脱贫攻坚的我,身在黄陵县,岂能不来祭拜始祖黄帝?

我把业已完成了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拿到黄帝陵来,是来寻找自信的。

走在黄帝陵碑廊中,我仔细地一一阅读,看到自汉武帝堆土筑台祭祀黄帝起的两干多年时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碑文,有四十六通之多,其中三十六通碑刻,为历代皇帝的御制祝文。这些古碑,犹如一部“活历史”,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

十一年前,我还在西安报业集团从业,受命参加黄帝陵祭祖活动。那是我头一次拜谒始祖黄帝,在全面完成新闻报道的同时,是写了一篇随笔的。

在那篇随笔里,我被黄帝陵那诸多参天古柏感动,便把自己虚拟成了一棵老柏树,借用黄陵县老百姓的话说:“我身高与天齐,我腰围‘七楼八拃半,疙里疙痞不上算’,我五干岁了……”进入我笔下的这棵老柏树,传说是黄帝的手植柏。陪伴着这棵古柏的柏树群,漫山遍野,有八万余株,1/3的年龄在千岁以上。

桥山起伏绵延,翠柏年成荫。黄帝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就是如此崇高。正如《史记》所云,“有土之瑞,故号黄帝”,“时播百谷草木”,带领族人在土地上耕种。使“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并使“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他制作衣冠、建造舟车、教民蚕桑、规范音律、发明指南车……传说蹴鞠(足球)也是在他的努力下,成为老百姓闲暇时的娱乐项目的。身为部落首领,黄帝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与热爱他的百姓,一起追逐安居乐业的梦想。

共产党人的梦想,可不就是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美满小康吗?

离开这片红色土地二十多年的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外宾回到延安来了。这一年是1973年,总理想看看延安人民的真实生活,他在吃饭的时候,邀请来了毛主席和他当年在王家坪的老邻居杨步浩。

周总理没有忘记杨步浩,杨步浩更时刻想念着毛主席和周总理。

在杨步浩的内心深处,毛主席就是人民的大救星。他一个揽工的苦汉子,土改时分到一座山头八十垧地,他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吃米不忘种谷人,翻身感谢共产党。为了支援抗战,早日打败日本,杨步浩起五更睡半夜,努力生产。他种植的小麦、谷子长得格外好,曾被选为边区农展会的展品。他年年多打粮,多交救国粮,并带领全村搞变工互助、发展牲畜、组织妇纺、打井抗旱、办学、植树、备荒、安置移民难民。在他的带动下,川区六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乡。1943年,他光荣地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边区政府实行大生产运动,杨步浩听说毛主席也有生产任务,也要同战士一样开荒种地。他心里想了,毛主席为咱受苦人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操碎了心,每天都要谋划革命的大事情,咋能让他也去生产呢?于是他就自觉为毛主席代耕代种粮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步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仍在农村默默耕耘,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1952年,延安组织老区人民参观团赴京参观国营农场,杨步浩被推荐为代表之一。到北京后,毛主席还派车把他接到家里,亲自给他倒水端饭,而且一再要他不要拘束,吃饱喝好。

周总理回到延安来了,他是一定要与老邻居杨步浩吃一顿饭的。与老杨一起吃饭,既是老邻居相聚,也方便了解延安人民生活。有报道说,杨步浩吃饭的时候,看见白花花的米饭,顿时控制不住自己,大口大口地往自己嘴里塞。周总理见状,自都没吃,看着他吃完了一碗。周总理再给他添满一碗的时,杨步浩这才反应过来。从杨步浩的吃相上,周总理感受到了老区百姓的疾苦,他当时就流了眼泪。接下来给当地政府开会,周总理批评了自己。他说:“革命都胜利二十多年了,革命老区却依然贫困。”为此,总理还提出,延安要在三年内改变面貌,五年内粮食产量翻一番。总理十分激动地说道:“五年内粮食翻一番,我一定来!我一定来!只要我在世就一定来!”

遗憾的是,敬爱的周总理没有再能回延安来。

四十多年过去了,周总理的愿望,对延安人民来说,言犹在耳。而延安人民在党中央大力推行的脱贫攻坚战役中,阔步走向小康生活。他们大力退耕还林、绿化荒山,目前植被覆盖率已经提高到81.3%。他们创立的“蛤塬苹果、沿黄红枣、河谷川道棚栽、沟道养殖”扶贫脱困产业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我起手书写的报告文学,即立足于此,并以黄陵县洛湾村为点,对延安的脱贫攻坚战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与报道。

在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柯昌万的关心指导下,我走访了宝塔区、延川县、子长市、延长县、甘泉县…最后落脚在黄陵县,扎根在索洛湾村。我走访过的区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各有各的重点,各有各的成就。延川县已经历史性地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并没有放慢致富弃小康的脚步,而是紧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抓减贫和防返贫并重、抓整改和促提升并举”的思路,奋蹄扬鞭,踏上了巩固提升奔小康的新征程。素有“红都”和“将军县”美誉的子长市,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目标任务,从上到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脱贫攻坚促进发展,聚焦主攻点、聚力主战场,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使脱贫攻工作扎实认真地向前推进。子长市创造性地在广大乡村推行的“家风馆”与“红白理事会”,对实现脱贫攻坚任务起到强大的精神推动作用,如今家家争当“十星级文明户”“脱贫光荣户”。

总而言之,红色的延安,到处都可见到脱贫攻坚的鲜活情景。

“脱贫先要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精神脱贫”。”子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史奇这么说,是扎根在脱贫攻坚的现实基础上的。市里的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推出的甜滋滋专业合作社,实行“贫困户+合作社”“大手拉小手”的举措。合作社目前有苹果园280亩,百头养猪场一个。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保底分红400元,实现贫困户“涝保收”。在一次猪出栏分红会上,每户1万元股金即分到红利1100元。

子长市还开办“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制”办法,围绕贫困群众户容户貌、参与公益、邻里和睦等多个指标进行分值设定,在达到一定分值后可免费领取相应分值的物品,从而达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信心,共建美好乡村”的目的。

氽春妮2015年担任延长县安沟镇阿青村第一书记。这里每一户家门她都进过,每一家的炕她都坐过。冯海霞享受低保待遇,肖文安家住进了新房,村上给果园上防雹网、建设闲广场……处处都有汆春妮的身影。真心换真心。她在村里参加冬季田间劳动,村民给她送来了手套;到了饭点,村民硬拉她到家里吃饭;明知道她不会收,村民还是要给她送苹果、核桃、鸡蛋……

扶贫干部做的事情都很琐碎,却都办到了群众心上。在群众心中扶贫干部就代表着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卢继霞到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担任第一书记。她得知村民刘延平家的现实问题后,不怕刘延平烦她,他躲到哪里,她就追到哪里,后来把他堵在了家门口。连续数天,卢继霞每天早早就到刘延平家里,中午在他家“蹲饭”,天黑走人,终于把这块“冰冷的石头”焐热了。看到扶贫干部这么热心,刘延平变動快了,认真学习苹果管理技术,家里的果树大变样,当年收入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穷帽子”。卢继霞发现变化了的刘延平很有致富头脑,就在2017年协助他头成立了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刘延平建设菌棒加工房需要资金,卢继霞不但帮着联系贷款,还把她买订婚戒指的钱悉数借给了他。

“没有卢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刘延平发自肺腑地这么说。

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延安市的党政领导班子,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看作脱贫攻坚的最大动力。他们坚持扶贫要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近年来,延安市新修整治道路2500多千米,修建农村饮水工程2913处,对173万户5.63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农村危房“清零”……延川县乾坤湾镇苏丰村贫困户冯新平说他身体不好,山坡地种起来很费劲。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了企业,一年能收入9000多元。当爱心超市负责人和护林员,每个月还有收入。冯新平还说,以前苏丰村路不好,村民出行不便:晴天一身土,下雨浑身泥。每年4月到5月,要是不下雨,尘土很厚,村民骑着摩托车犹如“腾云驾雾”。2017年,20千米的通村路终于修好了,可把乡亲们高兴坏了。让冯新平高兴的事情还有不少:以前吃水,得用性口驮着大桶到山沟里去拉,一趟得半天,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里;以前吃饭没有菜,现在经常吃肉。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历史上极度贫困。黄沙漫天”是延安的真实写照。二十年前,延安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1/6。面对生态环境整体脆弱这一发展制约因素,延安干部群众大力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植被覆盖率已经提高到813%。

延安的贫困是新中国之痛,是共产党之痛。国家在努力,延安人民在努力,贫困在退却,这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论述的正确性:“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延安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高举延安精神的伟大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高效有序的工作本色,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帮扶,激发出贫困户的内发动力,全面精准脱贫攻坚,豪迈地在红色土地上,建成了全世界都要注目的小康社会。

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向前走去……”路遥在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说过的这句话,此时此刻,仿佛一曲振聋发聩的陕北信天游,倏忽鸣响在我耳畔。我向黄帝陵爬攀着,遗憾我没能参加2020年的黄帝陵祭祖大典,但我还能感受到当日当时的氛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没了往年万人参祭的宏大场景,却依然不失应有的庄严与隆重。

桥山巍巍,沮河汤汤,是日黎明起,黄陵县的群众即有组织地着贡物,抬着贡品到陵前来……祭乐阵阵,伴随着《百鸟朝风》的雅乐,待万紫千红、二龙戏珠、灵狮猛虎等造型毕肖的饼羹时果敬献上祭坛,就到了诵读祭文的时刻。

今年的主祭人是陕西省省长刘国中。

与此同时,在台湾的新党荣誉主席郁慕明亦率领党内同志在新党党部遥祭轩辕黄帝。郁慕明先生说了,过去八年清明节,自己每年都率团到陕西黄帝陵祭黄帝,今年是第一次在台湾遥祭。他表示,怀念人文始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每次拜祭黄帝陵,看着几干年的苍松翠柏,亲历庄重肃穆的宏大典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我们华夏儿女真正的根。

天佑中华!中华儿女万世永昌!

网络牵连着两岸,两岸现场同步祭祖,大陆看见了台湾对黄帝的祭奠,台湾也看见了庄严肃穆的黄帝陵前,大陆今年的祭祖活动,如这个特殊时期一样,是怎样的特殊!

陕西省省长刘国中恭读公祭轩辕黄帝的祭文:

岁次庚子,节届清明;桥山巍丽,松柏翠凝。轩辕胄裔,敦诚敦敬,谨备尊礼,恭祭圣灵。……

天地玄黄兮,开来继往;潮流浩荡兮,壮阔轩昂。回首七十载,只争朝夕,奇迹史册彪炳;儿女十四亿,不负韶华,拼搏玉汝于成。不忘初心,恒念人民幸福;牢记使命,追梦民族复兴。坚定自信,制度创新守正;埋头苦干,大道笃定前行。经济腾达,国力坚毅昌盛;隆治安泰,华诞礼赞峥嵘……两岸同根同源,大势不可阻挡;港澳繁荣稳定,逆流情法不容。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奋力拼搏,全面小康必达必成!

2020年5月10日黄陵县索洛湾村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