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一一路遥《平凡的世界》
一
年纪轻轻就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自己没有想到,“革命老干部”柯玉荣也没有想到。
有着坚定革命初心的柯玉荣,在儿子柯小海被推举为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天,没有在大会上说什么,但在柯小海回到家里后,他把柯小海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了。老人家说得非常动情:“你小子能耐大,这就把一个村子的当家人当上了。老爸要给你说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家更不知道人难带。咱们索洛湾村的党员信任你,村民们拥护你,是要你无私无畏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哩!你可是不敢让大家失望呢!但凡你做得不到位,做得不好,你老爸我死不暝目!”
老父亲的几句话,把柯小海说得差点儿落泪。
他咬牙忍住了。不过他在心里下着决心,绝不辜负索洛湾村党员和村民们的重托,把大家过日子的重担,挑在自己肩膀上,哪怕压断了腰,在地上爬也绝不后退,手脚并用,也保证带领索洛湾村迈上更高的台阶,走向更远的地方,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应该说,柯小海对此充满了信心。
然而就在柯小海充满信心,要为索洛湾村的发展大展拳脚的时候,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非常突出地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村子里养殖的那群肉牛了。想起这件事情,别说柯小海要骂娘,路建民、张军朝,还有村里有良心的人,是都要骂娘了呢!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就在柯小海为这件事情而苦恼、烦心的时候,善于读书学习的柯小海,从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翻出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给了柯小海非常大的启发,便是我来到他们村采访他,与他交流谈话说到了那件事时,他没有先说那件烦人的事,而是先诵念出了路遥的这句话。
柯小海把这句话诵念出来后,突然就表现得很轻松了。
柯小海因此说了:世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任何时候,都会有你想象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如同挡道的老虎,或是拦路的熊豹,你不把它们清除掉,向前的道路就走不通。
而引出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居然还是养牛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新的养牛问题,突然出现在索洛湾村村民的面前,大家把集体养殖的那一群肉牛几乎都要忘了呢。眼不见,心不烦。那群牛被大家忘记了,是大家的福,记起来想着,就让人烦恼,让人头痛。但有什么法子呢,那毕竟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柯小海不能忘记,路建民、张军朝和村里人也不能忘记,因而那件事情就如鲠在喉地难为着他们……突然地,黄陵县再次把双龙镇确定为秦川牛养殖基地,而这个基地又一次落户在他们索洛湾村。
为了开展这项工作,镇党委书记张浩云亲自找柯小海谈话,要他务必支持县里的这项产业扶贫工作。
柯小海给我说起这件事情时,很有些难为情的样子。我看着他乐了起来,说起了一件看似与此事毫无关联的事情。我之所以要把那件看似无关的事情说出来,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在西安报业集团工作,负责着一份发行量十分可观的报纸,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可是还有些说道的呢。那年英国的牛“疯”了(疯牛病),香港人上百年来吃惯了英国的牛肉,英国的牛一发疯,当下断了香港的牛肉供应。他们全世界寻找可以替代的牛肉,内地的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一起被弄到香港去,进行了严格的物理分析,以及口感调查,最后确定下来,秦川牛的肉是最佳选择,不仅可以替代英国进口牛肉,还可以成为长期供应伙伴。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商机啊!陕西省把这样一个好商机抓在手里,自然要花费一番工夫了。
黄陵县山林茂密,草场广阔,因此就也被确定为秦川牛养殖基地。张浩云把柯小海叫到双龙镇镇党委来,郑重其事地给他下任务做工作,就是怕他不接受任务。因为张浩云书记心里有一本账,他知道索洛湾村那段养牛的经历,可以说非常失败,再给他们压任务,工作就不好做了。果然是,张浩云书记把饲养秦川牛的话题说出口,柯小海就被吓了一跳,眼晴睁得大大的,张嘴就要反对……张浩云可是不能让他反对的,要把他反对的话堵在嘴里,不让他说出来。
怎么能让他不说出来呢?
张浩云心里清楚,就只有更坚决地给他说。说:你们索洛湾村的实际情况,镇子上都了解。那时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一次盲目了,没有准备好,给村里带来了困难。这一次是省上的决定,县上又做了充分规划,从品种选择,到饲养过程,都有专门的科技人员扶持。你不要有顾虑,镇党委对你有信心,这个头,你带也得带,不带也得带。我把话就撂给你,你回到村上去,只管抓落实就好。
张浩云书记最后说:资金配套供应,我不会让你为难。
张浩云书记把话说到这里,柯小海还能怎么办呢?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张浩云书记看在眼里,站起来走到柯小海身边,抬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示意他不要说別的话,而自己还有要做的事,顺便送他走了。
在张浩云书记的陪送下,柯小海走出了镇党委大门,告别了张书记,独自往前走了。他都走了有一段路了,张书记又把他叫住,并向他靠拢过去,给他又说了一件事。
张浩云书记给他说:有个“速生杨”的项目,给你索洛湾村50亩怎么样?
二
自小生长在林区的柯小海,把他们村子周边的山林都钻遍了。他认识的树木成百上千,但张浩云书记说的“速生杨”,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他凭着字面的意思即知道,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的杨树。刚刚给柯小海下达了养殖秦川牛的任务,这还没过多长时间,又给他下达“速生杨”的栽种任务,张浩云书记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张浩云与柯小海两人,就那么站在双龙镇的街道上,不断有人从他俩身边经过,有认识他俩的人,躲不过去,就都要问候他俩……小海看见,张书记的脸都红了呢!
红着脸的张浩云书记,等着柯小海表态。
柯小海没有想到,张浩云书记这么一会儿时间,就给他下达了两项任务,他的确有点吃不透,吃不消。但他不能让张书记就那么红着脸与他站在镇子的街道上,这是对关爱他、支持他的张书记的不尊重。柯小海必须表态了,他在表态前,还问了张书记一句话。
柯小海说:书记呀,您有任务,在您的办公室不能都说了吗?柯小海说:您在镇子街道说,我有压力。
柯小海的两句话,把张浩云书记说乐了。他也还了柯小海两句话。
张浩云书记说:我想要个脸儿红。
张浩云书记说:你怕见我脸红吧。
还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柯小海点头答应了张浩云书记。回到索洛湾村来,柯小海心里想着如何把张浩云书记交代给他的两项任务完成好,便不由自主地走去了窨子沟,在窨子沟沟口上站了很久很久……远处沟垴的崖壁上,那孔石窑洞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神奇的亮光,大伯柯玉斌他们土地革命时期的许多故事,再次鲜活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先辈们的故事,在这个时候,与张浩云书记给他的托,结合在了一起。张浩云书记与他在双龙镇的街头,站着说了那一番话,不仅是领受秦川牛养殖和“速生杨”栽种任务的问题,他的话语背后,是还有他不好说没说出来的话哩。对此,柯小海心知肚明。张浩云书记之所以给他们索洛湾村压担子,压上一个,还要接着再压一个,是因为他既相信索洛湾村的群众基础好,又信任他柯小海党性原则强,有能力,有魄力。虽然张浩云书记没有当面给他说过,但柯小海从他人的嘴里已经多次听到,张书记说他听话、懂事,有重要的事情要压给他,让他心里要有底。在一份资料中,我看到了张浩云书记当时对柯小海的评价,说他性格鲜明,对党忠诚,热爱群众。几次镇党委会议,柯小海出席了,个别人因为不理解一些事情,会说些过头话。柯小海听不下去了,也不知回避,当面锣对面鼓地,就要与对方理论,不说服对方不罢休。
柯小海不仅听到了张浩云书记对他的这些评价,还听人转告于他,说是张书记说了,柯小海对镇党委的工作部署与安排,有意见是有意见,说出来,镇党委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他也不会闹情绪,而是会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抓落实,绝不推诿,更不扯皮。这样的基层干部,让人放心,值得信任。
遥望着窨子沟沟垴里的石窑洞,柯小海想了许多。
柯小海想完后,转身走回家去,与老父亲柯玉荣匆忙吃了顿囫饭,这就又出门找路建民、张军朝他们去了。
临出门时,老父亲柯玉荣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焦虑,还追着他问了两句。老父亲问:你心里吃上事情了?老父亲说:能给我说说吗?
柯小海回转过身,看着他年纪越来越大的老父亲,心里突然有些酸酸的。他本来想把张浩云书记交代给他的任务,给老父亲说一说的,但忍了忍没有说出口,而是给老父亲说了句安慰的话。柯小海说:您只管把心放宽,过好咱眼前的日子就对了。
把老父亲柯玉荣安抚好,柯小海从家里出来,去了路建民的家,给他说了张浩云书记压给索洛湾村的任务,然后又跑去张军朝的家,给他也说了张浩云书记压给索洛湾村的任务。两位村里的老前辈,把柯小海传达给他俩的那两件事情,才听出个眉目,就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当即表达了他俩的意见一一不支持他养殖什么秦川牛,栽种什么“速生杨”。柯小海进他们两家前就能猜测到,他俩是不会支持他搞这两项事情的。他之所以还要找寻他俩,给他俩说,并不是要去求得他俩的同意,而是告知他俩,他也是不得已,非搞不可了呢。
现在的索洛湾村,是他柯小海当家,最后拍板定调,都是他的事几儿。不过村里那一群养殖了十个年头的肉牛,到这个时候,是必须做个了断了。对于这件事,柯小海可是不能不与路建民、张军朝两位商量的。商量的结果是,路建民、张军朝都很为难。柯小海不要他俩为难,
他给他俩说了:“你俩往后退,恶人我来当。”
柯小海给他俩提出这个问题,就没想让他俩往前冲。他一句“恶人我来当”说了后,就把他对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和盘端了出来:十年了,那个饲养员与咱们付签订的合同,一天不少地到期了。咱们索洛湾村对他不薄,二十头牛,他养殖了十个年头,年年有牛出生,年年有老牛死去,到现在,一头牛没有增加,还少了五头,变成了十六头。他把咱索洛湾村的人着玩儿吗?这太欺负人了,我不能答应,相信咱们索洛湾村人都不会答应。我接班当了咱们索洛湾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没少听村里人找我说这件事,大家的意见大了去了。我们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既给那饲养员一个交代,也给咱索洛湾村的村民们一个交代。柯小海把这些话拿到索洛湾村全体村民大会上来说了。
柯小海知道,他不把这件事情解决好,接下来的秦川牛养殖,就没法往下走。这是推行秦川牛养殖的一道坎,柯小海必须把这道坎推平了,オ能开展下一步秦川牛养殖。
在索洛湾村的村民大会上,柯小海说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后,就还把新的养殖秦川牛的事情,开诚布公地也说了出来。他说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新的秦川牛养殖还怎么开展?他把这件事情摆到这么重要的
一个地位上,就不是他去找那个饲养员了,而是有人把话迅速传给了那个饲养员。把饲养员听得别说睡不着党了,便是想要坐下来也不能了饲养员撵着柯小海来了。
还真得佩服这个饲养员,他的脸皮足够厚,自己满屁股的屎尿,把自己糊抹得已经没有了人样子,却还敢给柯小海提他装在心里的一个谋划,说他没有功劳,苦劳该是有的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村上答应给他解决落户的问题,到现在都只是说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他的话还没说完,柯小海就哭笑不得:想不到他还有理了,能够说出那样的话。柯小海既然决定来当恶人,就不可能和饲养员客气。柯小海打断了他的话,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不要有任何幻想,自己好好地心自问下:“你在索洛湾村为村里养殖了十年牛,但你是怎么养殖的,你自己不知道吗?你睁开眼晴看看,现在与你谈这件事情的人,是我柯小海!我才懒得与你扯闲呢!我告诉你,你现在只有一条路,把剩下的牛,老老实实地交出来,赶紧离开索洛湾,不然小心我与你没完。
饲养员在见柯小海前,可能还有些幻想,被柯小海劈头盖脸一通训斥他当下就懵了,结结巴巴还想校一下,柯小海就没有让他出来。柯小海连珠炮似的继续训斥他:“你别给我讲你有什么背景,别给我讲你有什么后台,在我跟前都没用。”
柯小海说得斩钉截铁,他说:还有一条路能走,就是咱们上法院,你去告我,或者我去告你。
柯小海说:相信有一条罪状很适合你,你就等着吧。
三
饲养员清楚柯小海的为人,与他硬扛,到头来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即便侥幸还能落户在这里,恐怕也难被村子所接受了。但他没有死心,装得多么委屈似的,胖胖壮壮的一条汉子,从眼角还挤出两颗泪来,扯着哭腔央求柯小海,给他两天时间,他再想想,看哪里有他能走的路。柯小海没再说啥,他就起身走了。
在他起身走的地方,柯小海发现了一个黑色塑料包。不管塑料包里是什么,柯小海拎起来,着出了他家门的饲养员,照着他的股就摔了去。
柯小海为此极为愤怒,以为这是对他的侮辱,就还追加了两句话给他。柯小海说:你把人认错了!
柯小海说:给我玩什么花花心肠,没门。
两天不到,饲养员乖乖同意离开索洛湾村,但请求柯小海,过去的事情,就都过去吧。
得饶人处且饶,小海没有和他再做任何计较。
处理了这个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柯小海再次召开村民大会,首先向村民们通报了事情解决的全过程,给大家说:那是卡在咱们村里人喉咙眼儿里的一口痰,咱们把那口痰吐出去,让咱们的喉咙眼儿没有障碍地呼吸新鲜空气,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呢。我与村里的干部商量过了,原来的二十头牛,现在只剩下十六头,而且都老了,没有繁育能力了咱们就全部卖掉。卖掉老牛,咱们就响应县上和镇上的号召,养殖秦川牛。这一次养殖,是必须吸取教训的,不能再请他人给咱们养殖了。那就像咱们烙好一个大饼,自己不去尝、不去吃,让不靠谱的人代咱们去尝去吃,咱们傻呀!这一次咱们就自己来养殖,在咱们村里选拔合格的饲养员,咱给咱的饲养员发工资,像城里的公家人一样,一月一发,让咱的饲养员按月领上哗哗响的钱票子。
对于柯小海的这个安排,村民们是很欢迎的,报名也都十分积极。把这件棘手的事情安排好了,柯小海在村民大会上还说了“速生杨”栽种的事儿。不过他没有把这件新生事物给村民们压,说了之后,也听了听大家的意见,看来一时半会儿不好与大家沟通,他就自作主张地告诉大家,暂时不给大家添乱了。
柯小海最后说:我自己承租村里50亩荒地,完成上级下达村里的速生杨”栽种指标。
张浩云书记之所以把那样两项任务给柯小海肩上压,瞄准的就是他这一股子抓落实的劲头。
50亩“速生杨”的栽种,柯小海既然给村民们表态,由他一人承担,他便与村里的干部,包括路建民、张军朝,选择了村里偏僻一些的荒地,自己就干上了。树苗儿是县上提供的,人工就需要柯小海想办法了。幸亏他不仅在自己村里有了很强的号召力,便是相邻的村子里,也有他的铁杆儿拥趸,自觉赶到他承租的荒地里,帮助他把“速生杨”栽种下来……这本来是件谁听了都是冒险的事情,风险难以预估,然而有苗不愁长,柯小海因为要忙村里其他事情,把“速生杨”栽种下去后,没怎么照管,不承想,就在当年,树苗儿都呼呼啦啦风摇着长到三四米以上,粗点儿的,也有胳膊一般了呢!
“速生杨”是一种纸浆用材,要的就是长得快,快长快伐,好为国家用纸提供原料。
没有栽植“速生杨”的时候,不知道长得那么容易。但在这容易的后边,柯小海货款投入了不少钱!
张浩云书记到索洛湾村来视察调研,看了柯小海的“速生杨”,夸他栽种得有成效,便打算把柯小海为栽种“速生杨”所担负的债务和压力,给村里人说说的,被柯小海挡了下来:“你张书记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给村里人说,那会使村里人难堪呢。”
张浩云书记压给柯小海的两项任务,“速生杨”算是没有给他丢人。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秦川牛殖了。
柯小海说服索洛湾村里人,把那群老牛换来的钱,用在了给秦川牛搭建养殖基地上。1000方米的养殖场,容纳了新购的四十六头秦川牛秦川牛入圈的日子,别说柯小海不离左右地在养殖场,路建民、张军朝他们,还有村里关心这件事情的人,都来到了养殖场。那一群秦川牛,真是不同于别的牛,一头头,都特有气势,雄壮而威武,好不喜人
当然,这要归功于上级的关心与支持。
《黄陵县志》对此有比较明晰的记载,白纸黑字,言说2002年8月,由延安市老区建设委员会牵线,黄陵县政府与昊地公司达成协议,采取“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在黄陵县域建设一个大规模的秦川牛养殖基地。协议规定,三年时间引进秦川基础母牛五千头,建设肉牛育肥基地一个……协议还规定,吴地公负责为农户协商贷款指标,并负责牛的配种、防疫、治病等技术服务。
县志的这些描述,让人感觉,秦川牛养殖的确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致富工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么好的一项致富工程,却在实践中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不只他们索洛湾村养殖的秦川牛出了状况,别的村庄养殖的秦川牛也出了状况。那些个宝贝疙,在八百里秦川倒是长得生龙活虎,好不威武雄壮,但它们不能适应山地的自然环境。养殖在饲养场里,不仅饲养员把它们都当成摇钱树来伺候,便是还要忙其他事情的柯小海,也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熬在了养殖场里,小心仔细地喂养着它们,娇贵得不得了哩!半年时间过去了,不见它们壮起来,倒见它们一天一天地瘦……柯小海是真急了呢!他把秦川牛的养殖情况,口头上向镇上报告,向县上报告,得不到应有的回答,就还书面向上报告了。他的报告叫来了秦川牛养殖方面的专家,钻进养殖场里,给秦川牛做了全面诊断,但就是找不出问题的根源来,秦川牛就只有继续瘦,着瘦着就开始死亡!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七八年,但柯小海给我说起养殖秦川牛时的情景,依然心如刀割,特别难以释怀。
柯小海说他那个时候夜不能寐,想要去秦川牛养殖场,但又怕见到秦川牛,就远远地听秦川牛的呻吟声,心里满是悲伤……养殖场坚持了些日子,终于难以支撑,就把剩余的秦川牛作价,用抓阄的办法,分配给了私人家庭喂养。
好在县上和镇上,都很理解村里的难处,养殖秦川牛的贷款,以及别的什么费用,都由县上统一承担。
秦川牛养殖没能成功,但有一曲有关秦川牛养殖的信天游,却历史性地流传了下来。我在索洛湾村采访,就还听人唱了一回哩。
还别说,那曲信天游十分好听:
亮一亮嗓子定一定音,
我把咱索洛湾村唱上几声。
骑好马来穿新衣,
我的那妹妹实在美。
……
绕过那个屹梁梁呀拐下个沟,
这哒哩没人呀咱拉话话。
牛犊子撒欢羊羔羔跳,
哪哒哒都不如咱这山沟沟好。
四
尽管如此,柯小海没有灰心,他依然坚持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在他主持村里全面工作的时候,养殖秦川牛是一个方面,他还利用养殖秦川牛的机会,获得了各级领导给予索洛湾村的近20万元的其他产业扶持资金,让他有能力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建立了一个小型工程队,承包一些单位的基建任务,为他们索洛湾村带出了一支不错的建工程队。
柯小海的脑子好使,他还多方调研,准备开发索洛湾山林里的石茶,以及野蜂的养殖等。
一切都还在摸索实践中,却突然地暴发了一场大洪水,使索洛湾村瞬间陷入了一场天灾中!
天气预报中的“华西秋雨”,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天气现象,会给陕甘一带带来持续降水。特别是2003年秋季,老天如同哭断了肠子的一头巨兽,使沮河源头个别时段的降水量,达到了50毫米以上,迅速形成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8月26日,洪峰的数值已经达到每秒200立方米以上!沮河形成的洪水泻千里,泛滥肆虐,整个沮河流域变成一片汪洋……索洛湾村位于沮河上游地带,是最早遭受洪水灾害的村组。那天,经常忙得不着家的柯小海,恰好在村里。他冒着瓢泼大雨,出门来就近査看了他家所在村组的情况后,还心系别的村组,就驾驶着他的私家车,往周边的其他村组撵了去。刚开始,虽然更上游地方下来的洪水已经很大了,但还不是特别严重,可他巡査着,就发现洪水在不断爬升,都已把沮河的河道灌满了,并往岸坝上扑……情况紧急,柯小海把索洛湾村的每一个村组都巡查了一遍,他不敢大意,调转车头,打算把车开到双龙镇上去,向镇上的领导汇报。可他刚把汽车开到出村的那座大石桥边,就见扑面而来的洪水,仿佛倒向他的一堵水墙似的,他惊得猛然一脚刹车,把车子晃晃悠悠刚停住,就见大石桥轰然垮塌下去,没入滚滚滔滔的洪水里,不见了踪影!
汽车是不能再开了,丢在原地,怕被洪水冲了去,柯小海也是顾不上了。
柯小海这个时候能想到、能做到的,就是跳下车子,涉水往村委会那儿跑了。他要轻装跑步,那样能跑得快一些。他要跑去村委会打开高音喇叭,向全体村民呼唤,要大家迅速往村外跑,跑去地势相对高点儿的山坡上!
柯小海喊叫得声嘶力竭,他高声喊叫了好多遍。到后来,他扔掉高音喇叭,从村委会办公室窜出来,还去村子里各家各户的门口大喊大叫……已经退到山坡高处的索洛湾村群众都看得见,柯小海是那天跑出村来的最后一个人。他在前边跑,洪水跟着他的屁股撵。汹涌的山洪追着他、撵着他,逼着他跑上山坡,与村里的群众会合在一起。
柯小海那时还不知道,镇党委书记张浩云当时正在县里开会,接到镇上留守干部的电话报告,马上从会场出来,驱车往双龙镇赶……他紧赶慢赶,赶到店头镇时已经不能再赶了。他想借用店头镇的电话,与各村取得联系,但是不仅所有的交通断掉了,就连通信也都断掉了。张书记没有别的办法,就只有徒步回双龙镇了,原来二三十分钟的路程,这次他走了四个多小时。赶到双龙镇,他看到洪水还在持续上涨,便召集镇上全体干部开了个非常短的会,分工下来,都去各个村子査看灾情……分来索洛湾村的是镇长朱小虎,他与同组的党小利、胡斌等四个人,在泥泞中跋涉了两个钟头,这才看见索洛湾村。
他们之所以来得迟缓,是因为道路全被洪水冲毁了。
朱小虎他们唯有沿着山坡,一边开辟道路,一边往前走。他们走到了索洛湾村,可是只能望着洪水中的村庄,而不能再前进一步。两座通往索洛湾村的路桥,都被洪水冲断了。
索洛湾村成了洪水里的一座孤岛。
站在沮河洪流一边的朱小虎他们,看得见柯小海正在组织村民开展自救活动。大人背着小娃,老人赶着牲口,还有猪呀、羊呀、鸡呀什么的,就都慌慌张张地与人偎在一起,待在对面的山坡上,等待洪水退却……柯小海在他们中间,浑身烂泥,像个从泥水里扒出来的能够走动的泥塑。他听到了朱小虎他们的呼唤,就从他们索洛湾村的村民中走出来,走到距离朱小虎他们相对近点儿的地方,大声地向朱小虎报告村里的情况。他当时没有说村里的经济损失,只说他们索洛湾村一人不少,全都徹退到了山坡高处。
朱小虎那个时候最关心的就是村民的生命安全,他听到柯小海的汇报,便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村民们的生命安全没有问题,但村民的财产,受到的损失可是毀灭性的。在柯小海的指引下,朱小虎他们利用一根天然气管道,小心翼翼地爬过沮河的洪流,并在柯小海的陪同下,走到索洛湾村的村口。眼见整个村子如同汪洋,村子里的大部分房屋,还有温室蔬菜大棚,以及蘑菇、木耳养殖基地,大都被洪水所淹没,受灾情况非常严重。
农民有点财产不容易,一坛一罐都是宝!
天黑下来,柯小海陪同朱小虎他们,在山坡上走访了每一个村民,帮助他们在半山上的老窑洞里,安下身来。
村民可以暂时休息下来,但柯小海与村里的干部,还有党员和村民骨干,都没有休息。他们大家在柯小海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地抢救群众的财产,想要把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自清晨起,到后半夜,忙于抢救村民财产的柯小海他们,没有进一口食,眼泪则不停地流,他们心痛极了!他们越是心痛,就越是卖力……柯小海在我采访他时说起当时的情况,他说党员领导干部,在那个时候,就是村民的主心骨,群众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他们就必须满足群众的需要。
洪水来得太突然了,不只柯小海他们村干部与村里的党员们,忙到夜半未进水米,半山腰的村里群众,也都未进水米。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朱小虎与柯小海他们镇、村两级干部,四处努力,给大家找来方便面、饼干等食物,逐户逐人地送到嘴边,让大家吃到了一顿饱饭。当时,村里人手捧方便面或者饼干,忍不住都哭了呢!
柯小海听到了村里人的哭声,他安慰大家不要太难过。柯小海说:家没了不怕,只要人在,还能有家!
柯小海说:在这个困难的时刻,与咱们在一起的还有党和政府领导哩,大家不要怕。
柯小海说:洪水过后,咱们要建设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新家园!
五
这次大雨从8月下旬一直持续到9月8日才结束。
柯小海在这期间,没有离开过索洛湾村一步,他始终与大家在一起,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抢救村民财产,安排村民食宿,协调道路交通……那条可以通往别处的天然气管道,在这个时候,是索洛湾村连通外边的唯一出路。管道悬在高空中,柯小海每天来来回回要爬好几趙。圆圆的天然气管道,又湿又滑,如果不小心,一个闪失滑脱了,人就会跌进洪水里被冲走!
我在采访中,从没听过柯小海说他那个时候的事情。
我是听村里人给我讲的。他们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情景,那时的枪林弹雨,变成了柯小海在天然气管道上来回爬着时,身周的雨林泥丸。两件事虽然有着环境的区别,但其本质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群众。
我是忍不住了。问了柯小海一句:你当时就不害怕吗?
柯小海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十分轻松地告诉我:你不看我个头低,灵活防滑。
我被他逗得笑了起来,就还追着问了他一句:就只你个头低吗?
柯小海害羞地一低头,就还说:咱是党员、村支书,这个时候,咱不往前谁往前!
国家的救灾物资,包括米、面、油,是也要从天然气管道上来回运的。爬了几日天然气管道的柯小海,似乎爬出了自己的心得,只要有物资到达沮河对岸,柯小海就选拔几位与他体型相似的小伙子,通过天然气管道往村子里转送了……这种空中来空中去的日子,持续了快一个月,直到沮河的洪水退下去,柯小海这才找来一些木料,在沮河上搭了一座浮桥,结束了他在空中往来的历程。
村里在双龙镇上中学的娃娃,开学了要过河,这座浮桥起了大作用。即便如此,柯小海依然不能放心,他每天赶在村里的中学生要过浮桥去双龙镇前,就早早地来到浮桥的这一边,肩背手扶,帮助娃娃们过河上学去;娃娃们放学回村来了,柯小海还要早早地赶了去,站在浮桥的那一边,再次肩背手扶,帮助娃们下学回家来……柯小海就那么坚持了十多天,直到洪水完全退去,娃娃们来去双龙镇中学读书没有了大困难,他才停止护送。
这件事过去了十六七年,我在索洛湾村里走访,村里人还要不断提起。还有与柯小海情谊深厚的张浩云老书记,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说。
张书记当年在延安市电视台的专题报道中就说了:桥断了不怕,路断了不怕,党和人民群众的心不断,一切事情都好办。
张书记还说: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就是一座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好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