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鲁迅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鲁迅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他于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他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至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这些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例如《狂人日记》这篇文章,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篇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阿Q正传》这篇文章则深刻地
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革命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农民,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地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写作背景
本书正是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高峰时期创作的。此时,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统治日趋黑暗,使许多先进人士奋起反抗。
作者对中国进行了长期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怀着强烈的反对旧文化、反对旧道德的激情,积极地投入了这一划时代的伟大运动。
作者创作了杂文、诗歌、小说等许多辉煌的新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短篇白话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引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以其震撼人心的光辉思想和高超精湛的艺术技巧,充分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并使作者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思想内涵
本书揭示了当时国内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以及作者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的深刻剖析和彻底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存亡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作者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急切地希望沉睡中的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的焦急心理。
阅读要点
1.写作手法
在写作上,作者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
2.语言魅力
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溢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作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
3.艺术成就
作者运用典型化的手法、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生动精练的语言,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本书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深广性对中国现代小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人物介绍
闰土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有着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则脸色变得灰黄,有着很深的皱纹,原本红润圆实的手却变得又笨又粗而且裂开。中年闰土因为生活的压迫和家境的困苦,心态变得卑微,思想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和“我”之间隔了一道屏障。
杨二嫂
杨二嫂年轻时人称豆腐西施,现在的她,在“我”看来却像个“圆规”。她是个毫无道德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同时她又是一个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的人物。她的生活是辛苦的,但这种辛苦也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
赵七爷
他是一个乡村酒店里的主人,是个有学问的人。但是他总是靠假学问来骗人。
九斤老太
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她的观念陈旧腐朽,并且非常保守。
七斤嫂
她是一个欺善怕恶,不分是非,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贯正确的人。
七斤
他没有头脑,不加分析地相信赵七爷的谎话,并且被赵七爷弄得神志恍惚。
方玄绰
他没有和恶社会斗争的勇气,对社会问题几乎是非不分,这是一种极其软弱的表现。
夏瑜
他是一名革命者,鲁迅先生用秋瑾做他的生活原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秋瑾女士的尊敬悼念,还寄托了鲁迅先生对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们的崇敬和惋惜。
华老栓
他勤劳而善良,但是十分愚昧、麻木、封建气息浓厚。他费尽心思为儿子治病,从侧面反映了人们身上还未散去的封建习气。
康大叔
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恶行累累。
夏四奶奶
她是夏瑜的母亲,她“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
去给儿子上坟。她感到羞愧,是因为她认为儿子的光荣就义、英勇牺牲是有损祖颜的事。母亲对儿子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不理解、不支持儿子,这是一个做母亲的悲哀。
单四嫂子
她是一个穷苦而又勤劳、善良、单纯的年轻寡妇。她落后、愚昧、麻木,同时也是缺乏反抗性的。
孔乙己
他是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他有着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他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赵太爷
他是凶恶的狼性和卑屈的奴性的统一,因富贵尊显而骄横,又因腐败没落而怯弱。他狡猾善变而又顽固守旧,狡诈、投机、贪婪、吝啬。
阿Q
他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假洋鬼子
假洋鬼子是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资产阶级投机分子。他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地主阶级封建思想的混血儿式的革命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