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种植的历史,相传已有好几千年,可最早的葫芦,个儿很小很小。它们是怎样变大的呢?这得从2000年前的汉朝说起。那时,有一个老农,是个种葫芦的能手。
开始,他种葫芦的方法和别人一样,春天把种子播在松软的土地里,接着种子就冒出幼芽;伸出嫩蔓,开出白花。到秋天结出淡青色的光滑的葫芦。
这样一连种了多年,老农想:“年年这么种,人人这么种,能不能想个新法种出特别大的葫芦呢?”
这年秋天,收摘葫芦时,他看到纵横交错的葫芦蔓,有的竟盘在一起,粘在一块,分不清哪些葫芦是哪根蔓结出的。这使他悟出一个新的种植方法。
第二年春天,他在院子里刨出一间房子大小的一块地,在四周埋下十颗种子。等葫芦苗长到3尺多,把它们拢在一起,用布条缠5寸多长,外面用泥土封好。过些日子,10根蔓长在一起了,他掐去了9个,只留下1个。
别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奇怪的问他。
他说:“我让10条根从土地里吸收养料,往1条蔓上送,养料充足了,不就能结出大葫芦吗?”
对他的话,人们将信将疑。而那根葫芦蔓倒象很听他的话似的。长得迅速,茁壮,很快开出洁白的小花,结出毛茸茸的小
葫芦。可是,老农又毫不怜惜地把刚刚结的三个小葫芦掐掉了。大家更觉得奇怪了,问他这又是为什么。他说;“葫芦蔓就像人的骨架,骨架没长起来,过早结果,必
然吃力,葫芦很难长大,掐掉这几个,就能把劲集中用到后面几个
上。”粗壮的葫芦蔓上,接连不断地结出绿绒球似的葫芦。到了收获的季节,老农种的葫芦,果然比按照传统种植的葫芦
大许多。于是,人们就送给他一个好听的绰号叫“葫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