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的英国,当邮政马车送来邮件时接收邮件的人必须先交出昂贵的邮资,再取走邮件。
一次,邮政马车驰入一座小村庄,一个年轻姑娘看到有自己的信,兴奋得两颊飞起红晕,将信捧在手中,吻了一下。不过,她只看了看信封,就说:“对不起,先生,请把信退回去吧,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资。”
邮差不答应。一位名叫罗兰·希尔的青年慷慨解囊,替姑娘付了邮资。姑娘却笑笑说:“谢谢您,先生,请把钱收回吧,我已经不需要信了。”说完,把信放在邮车上,转身走了。
罗兰·希尔拿起那封信一看,知道是姑娘的未婚夫从伦敦寄来的,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就因为舍不得花邮资,连情人的信也不能拆开看了,她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可是,当后来了解到事实的真相,罗兰·希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那姑娘预先与伦敦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信封左下角画有一个“O”,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就不必花钱取这封信了。
“投机取巧,这是年轻人的一种耻辱!”颇有正义感的罗兰·希尔自然很不满意这种作法,他转而又想,“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先堵塞邮政上的漏洞!”
他分析了当时的邮政制度,大胆地向议会提出了改变邮政制度的三条建议:一是大幅度降低邮资;二是按重量计费;三是邮资改为寄信人预付。
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罗兰·希尔开始成为英国邮政系统被注意的人物。罗兰·希尔的思考并未就此终止,他想:“寄信人预支了邮费,怎样从邮件上表示出付了邮费,并知道预付了多少邮费呢?做一个简单的记号?那还会给一些人造成可钻的空子;做一个复杂的记号?不同重量的邮件费用不同,千差万别,许许多多的记号又会带来混乱。有没有简便易行而又无隙可乘的办法呢?”
经过不懈的探索,罗兰·希尔终于设计出能表示邮资的凭证“邮票”。他把他的设计报告给政府,政府再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1840年5月6日,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邮票的图案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肖像,票面是黑色的,价值一便士,又称黑便士邮票。
邮票一问世,很快为世界各国所接受,人们尊敬地称罗兰·希尔为“邮票之父”。邮票的“足迹”很快遍及了全球各个角落。但是,那时的邮政人员身边必备有裁纸小刀,好随时把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裁开出售;寄信人,有时买了大张的邮票,临到用时,也要自备小刀,以便裁割。不但麻烦,还不易整齐。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切尔走出实验室,为了完成一项新发明,他在实验室一连待了十几天。他带着疲惫的神色,走进一家小酒吧间,坐在临街窗口下的桌子旁,要了酒,慢慢地喝着。这时,一位外地的客人走进来。坐在他身旁,喝了几口酒,便掏出纸来写信。信很快写好并装进了信封,他又拿出预先购买的一整张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到信封上寄走。可是,他摸遍了衣服上所有的口袋,发现忘了带小刀。他很恭敬地对亨利·阿切尔悦:
“先生,你的小刀能否借我用一下?”
“很抱歉,我也没带。”阿切尔摊开两手说。
那人看看身边的另外几个人,踌躇着。始终再没有向第二个人去借。他摆弄着手中那一大张邮票,看来是想用手裁开,可又怕裁坏了。他微皱眉头,犹豫了片刻。最后取下了别在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各枚邮票连接处刺了一行行小孔,很整齐地把邮票扯开了。
“这是个很会动脑的人。”阿切尔在心里说。他忘记了喝酒,他的注意力全被那人的举动吸引去了。
那位外乡人把一枚边上带着整齐齿纹的邮票贴在信封上,把其余的那些顺着一行行小孔折叠起来,放进提包里,离开了酒吧间。那人从阿切尔身边走掉了,但他用别针刺在邮票上的一行行小孔,却留在了阿切尔那勤于思索的脑海里。阿切尔从酒吧间走回实验室,立即投入了一项新的紧张的实验工作中去。
时隔不久,一种新的机械——邮票打孔机,在阿切尔的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了。它会给一大张邮票中每枚邮票之间打上一行行整齐的小孔。这样,要把每枚邮票扯开十分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他的发明。后来,世界各国也部用上了邮票打孔机。
启迪之光
发明家阿切尔从身边偶然的一件小事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就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真理就隐藏在细节中。我们更要学习阿切尔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