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利德别尔格,俄国化学家,美国化学家雷姆逊的学生,巴尔的摩大学的研究员。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法利德别尔格发现了糖精,并于1879年,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主产糖精的第一个工厂。
1879年的一天,法利德别尔格用铅笔记下了一次实验结果后,突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便习惯性地把铅笔插在口袋里往家赶去。回到家后,法利德别尔格一面招呼着亲友,一面帮妻子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上来。
席间热闹非常,法利德别尔格和大家一样开心。这时,有一位亲友说:“今天的菜真是做得太好了,还有点甜味呢!”
大家开始有些不信,纷纷重新尝一次。果真,香酥鸡是甜的,炸牛排也是甜的。法利德别尔格还以为是妻子放了糖,没有在意。可他的妻子觉得很奇怪。等客人走了,妻子对他说:“我并没有在菜里放糖呀,怎么会有甜味呢?”
他们开始寻找甜味从何而来。法利德别尔格走进厨房把用过的餐具舔了一下,发觉确是甜的。他想,这一定是他用手端过餐具的结果。他又舔了舔手,手也是甜的。他又想,手为什么是甜的呢?
“对了,手用过铅笔,有可能是从铅笔上来的甜味。”于是他又舔了舔铅笔,果真铅笔上有甜味。那么,铅笔上的甜味又从何而来呢?原来,法利德别尔格正在研究一类叫芳香族磺酸的化合物,铅笔就是在实验室里沾上这类化合物才有甜味的。糖精就这样被偶然发现了。从此,法利德别尔格集中全部精力,专心致志地研究糖精,终于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了糖精。
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他迁居德国,并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生产糖精的第一个工厂,开始了专业生产糖精的历史。使糖精从无意发现走向有意生产。
糖精学名为邻磺酞苯酷亚胺,甜度为食用糖的300到500倍,没有营养价值。但已有在短期内大量食用糖精是有害的许多实验结果。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用量是每千克体重不应超过5毫克。
此外,人们还不懈地找寻代用品。例如,已找到最甜的天然糖源“丹林”,它是从非洲象牙海岸等国的植物“沙马丁”中提取的,其甜度为砂糖的两千多倍,而且无毒,产生热量低。
尽管糖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却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同时也促进了糖精代替品的研制。法利德别尔格是“糖精之门”的开启者,是他把糖精带进了人类生活。
启迪之光
法利德别尔格从实验室里带出来的一支铅笔,发现了糖精。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开辟了一条通向新发明的道路。这也告诉我们,机遇就像随时在我们身边飞舞的风,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