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学究,喜欢咬文嚼字,嘴里经常是“之乎者也哉”,一副文绉绉的样子。有一次,他讲授文学时对学生们说:“诗的语言是优美动听的,讲究华丽的押韵;但凡入诗的文字,都要雅致而无鄙俗之气。”
有一次师生外出采风,路上见到有户人家办喜事。学生问学究:“这件事入诗,怎么说?”那学究回答:“可用‘喜相逢’三字述之。”接着,他们又见到一位卖鳖的人,筐里有一群鳖,学生问学究:“此物入诗,如何写?”
那学究回答:“可用‘卧泥龙’命名之。”当他们来到集市,见到一群人吵嘴骂仗,学生又问学究:“这种事能入诗吗?”那学究回答:“可以,用‘叮当会’形容之,极雅。”后来,他们看到一户人家发生了火灾,火势凶猛,人们奔走相告,忙着挑水救火。学生问学究这件事如何入诗。那学究回答:“若用‘屋蹿红’形容则优美之至也!”学生听后,暗自发笑。这天,在学究成婚的大喜之日,学生们前去贺喜。众位学生选出一个代表发表贺喜吉言。他想,老师要求文字要
好,不管内容,就用老师所教的美雅之词吧!
于是他借酒吟诗:
师父师母‘喜相逢’,生个儿子‘卧泥龙’,两天一个‘叮当会’,三年一次‘屋蹿红’。
那学究听完,当即气昏了过去。
启迪之光
教育学生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灵活机动。这个故事讽刺了死搬教条的教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