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春秋时期,郑国的权臣公子宋是个非常喜欢美食的人。只要一有好吃的,他的大拇指就会有预感地颤动起来。有一天,他的大拇指突然动了起来。
原来,郑灵公熬了甲鱼汤,正在宴请大臣。郑灵公想要捉弄公子宋,故意不给他吃。结果公子宋恼羞成怒,走到郑灵公面前把手指伸到他的鼎里,蘸了些甲鱼汤放到嘴边尝了尝,之后就扬长而去。
这一来,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尴尬,郑灵公好不容易才下来台。但公子宋仍不解气,后来竟发动叛乱,诛杀了郑灵王。就这样,郑灵王因为一次小小的恶作剧,不光丢了性命,还亡了国。
同样是春秋时期,有一天,秦穆公的一匹马走失了。岐山脚下的几个农民捉到了这匹马,便将它杀了,并召集了300多乡邻,一起分食了马肉。当地的官吏闻知此事,将参与吃马肉的人统统抓了起来,准备按照法令将他们统统处死。
秦穆公听说后,就对这位官吏说:“有德才的人是不会因为畜生而杀人的。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现在我非但不会杀死他们,还要送酒给他们喝。”
秦国百姓听说后,切实地体会到了秦穆公的仁爱,更加拥戴他了。后来,秦穆公前去攻打晋国,不料反被晋军围困。那三百多民众听说后,立马拿起武器前去营救,誓死保护秦穆公,以此来报答秦穆公赠予他们马肉和美酒的恩德。结果,秦穆公反败为胜,一举擒获了晋侯。
当然,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途径有多种,其中最好的就是读书。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城万人空巷,都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愿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
令京城中人大跌眼镜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而令相士们费解的是,曾国藩明明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呢?
的确,曾国藩原本是一个性格倔强到近乎刚愎自用的人。但他自幼饱读诗书,嗜书如命。书中的真理和他善于思考、反躬自省的习惯使他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变得亦刚亦柔,刚柔并济,因而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位因改变性格而改变命运的奇人。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在生活中,性格决定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好比浇筑在上面的混凝土。只有钢筋和混凝土充分相融,才会有坚固的混凝土结构。
性格很重要,但任何人的性格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瑕疵。虽说瑕不掩瑜,可有的瑕疵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一定要试着去改变,从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