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是河北深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中医研究院、保定中医研究院任“站桩功”,也称健身桩疗法顾问。著有《意拳正轨》、《站桩功》、《大成拳论》等。
王芗斋幼时多病,身材矮小,遂弃读寻师求强身之术。1904年,他拜同乡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为师。后郭病卧不起,王芗斋朝夕侍奉,得郭青睐,传以精要,芗斋得传之后,苦练数年,不仅体健力强,还擅长技击。成年之后外游各地,广交拳友,切磋技艺,又学得太极拳、八卦掌和福州踪鹤拳等。
王芗斋经数十年的亲身实践和理论研究,最后融会贯通,摆脱拳套,注重站桩,创成以“浑元桩”为本,重“意”弃“形”,讲究实搏散手的现代“意拳”,也有人称之为“大成拳”。
1930年至1937年间,王芗斋在上海传拳。后返回北京,在保定和北京一带传拳、行医,为“意拳”和他整理创编的保健“站桩功”(健身桩)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王芗斋在他著的《养生桩简介》和《健身桩漫谈》两篇文章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他创编的“健身桩”。他说,“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方法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祛病延年,防止早衰。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也就是健身桩。”
他在谈到站桩功的基本作用时说:“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他还认为,健身桩既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势方面着想,也不在式之繁简上注意,更不在姿势的前后次序,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肢体得到适当锻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
王芗斋总结自身实践以及所有练此功的人时说:“这种运动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特效,五十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他还认为,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王芗斋把健身桩分为4种形式:
(一)站式
1.
休息式:两脚略成八字形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脚着地,脚趾微微抓地,全身重量放在脚掌上,两膝微曲前不过脚尖,臀部似坐似靠,上身保持正直,两手反背贴腰,臂半圆,腋半虚,身躯挺拔、正直。
2.
扶按式:两臂稍抬起,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指向斜前方,掌心向下,如按水中浮木或浮球。其他同休息式。
3.
托抱式:两手近不贴身,远不过尺,手指相对,手心向上相隔约三拳左右,位于脐下,如托抱一大气球,其他同休息式。
4.
撑抱式:两手抬至胸前,距胸约一尺,手指自然分开微曲,两手相隔约三拳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物状或手心向外如撑物状,其他同休息式。
(二)坐式
1.
端坐椅上,上身正直,两膝弯成约90°,两脚掌着地,相距约与肩齐,两手放于腿根部,手指自然分开并微曲,指向斜前方,臂半圆,腋半虚。
2.两脚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根着地,双手如抱物状。(三)半伏式一般对消化系统病有较好疗效,双手扶按在桌、椅背上靠或两
肘搭伏在桌面上亦可,两腿分开如站式,臀部后依如坐凳,腹部
放松。
(四)卧式
身体仰卧,两腿微微分开,两足根着床,两膝稍弯曲,肘部着床,两手放于腿窝或小腹部位,也可抬至胸前做抱物状。
所有这些姿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姿势虽然也需要,但重要的是无形的意念,“无形就可以无穷了”。“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根为用。”“锻炼是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一用力,身心便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体,无形能神聚。”讲得很透彻。
练健身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形体应该放松,精神应尽量收敛。如果身心发紧,全身失灵,这样就会使血气阻塞,影响功效。
第二,姿势不宜多变。因为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之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突然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所以先师一再提醒我们:“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当然,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
第三,要克制杂念。因为这种运动是一种双重锻炼,不仅锻炼肌体,而且能驯服意念。所以,克制杂念也是比较重要的。克服杂念,多数人只注意追求入静,但却不知追求愈急,精神负担越大,前念未消,后念又起。王芗斋的办法是:“唯有采取任其自然,不加克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法,才能稳定情绪和达到入静的境界。”即在“不期制而制的情况下达到入静”。
第四,初学者要注意锻炼意志。切忌粗暴浮躁、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凡学健身桩治病者大都是久病不愈,且药不奏效者,但决不要寄希望健身桩一下子能治好病,也不要因一时不奏效而悲观失望,生气着急。而应耐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第五,要做到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另外,健身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在选择姿势时也应考虑。
关于健身桩的效果问题,王芗斋说:“经过四五十年的经验,其效果虽因人而病而异,有大小快慢之别,但除去随学随之外,没有疗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愈之后继续锻炼,大多收到转弱为强,老当益壮之效。”
王芗斋研究和实践健身桩50余年,他为人们健身治病提供的这一方法,内容比较丰富,也为许多人所采用,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这里限于篇幅,不但失于简单,有挂一漏万之处,而且有不准确的地方,只能作为学健身桩者的参考。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