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清朝安徽省泾县有个做竹器的工人,叫潘周岱,是个有名的孝子。他年轻时和父亲同在一个竹器厂做工,手工业工厂里的活畸轻畸重,每天领活时,他都把父亲领来的重活,自己拿来干,轻活留给父亲去干。
有一次,父亲干活扎伤了脚,但工厂主非让去上工,说不能干重活,还可干些轻活嘛。潘周岱就背着父亲去上工,往返走十来里路,到了工厂已筋疲力尽了,还得马不停蹄地去领活来做,其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从不叫一声累,一直背到父亲的脚能走路了为止。
父亲年纪大了,工厂主就把他打发了,全家只靠他一个人在竹器厂挣钱来维持生活。他拼命地干活,尽全力多挣些钱,好让父母欢度晚年。
竹器厂主人,为了让工人多干些活,有时拿出酒肉来犒劳工人。潘周岱总是舍不得吃,把自己应得的那份,全都带回家去给父母吃。
开始,工人们看他把酒肉包起来带走,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小气,有的说他不合群,不够朋友。后来,当人们发现是带回家去孝敬双亲的时候,就都理解了,有时还让他多带一些。
工厂主听说了,也拍着潘周岱的肩膀说:“潘周岱,你是个孝子,好样的,我今后不会亏待你的。”
家里平常吃饭,他总是让父母先吃,然后自己才吃。遇到粮食紧缺时,总是先让父母吃好,自己经常吃糠咽菜,省下粮食,供养父母。
后来,母亲病了,他侍候母亲不离左右。母亲年轻的时候,家住在一座山下,山间有泉,母亲曾喝过这清泉的水,觉得特别清凉解渴,后来一直不忘。
这次母亲病重了,半夜口渴,又想起那清泉的水,就自言自语地说:“小时候,房后是一座大山,山上有个清泉,那水特别好喝,真想再喝一次那泉中的水呀。”
有心的潘周岱听在耳里,急在心里,马上拿个瓶子,上路了。山高月黑,石路难行。他心急如火,奋力攀登,终于找到那口泉水了。手里拿着满瓶的清泉水,欣喜若狂,恨不得飞到母亲身边。他带着小跑,终于在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家,往返40多里路。
喝着清新的泉水,母亲心里格外地甜,这水中有儿子的孝心呀。潘周岱深夜为母取泉水的事,不翼而飞,传遍了乡里。穷苦竹工潘周岱孝敬父母的事迹,后来受到了清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