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北宋的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名叫欧阳修。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来到随州,以便得到住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就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郑氏都要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其中做人的道理。她特别教导孩子: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郑氏就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她先是教欧阳修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的诗,和当时流行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但他对读书的兴趣却日益增强。
眼看欧阳修就到了上学的年龄。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郑氏眉头紧锁。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类似芦苇的荻草,突然想到: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按照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字。他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他每天勤写多读,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因此,他很小时就已经很有学问了。
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无私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大地,对儿女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