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很久以前,三公去城里工作时还很年轻,那时,没人叫他三公。等他从城里回来时,他已经老了。这时,村里人见了他,都喊他三公。
三公在城里的工作让村里人很羡慕:他总在菜市场转来转去,见一个人担菜来卖,便伸一只手出来,向人家要钱。山村离城远,但还是有人进城时看见三公收人家的钱。
一天,村里有一个人一直跟在三公后面,他发现那天三公收到好几百块钱。那人后来拦住三公,跟他说:“三叔,那时村里人还喊他三叔,你天天这样收钱,你发大财了呀。”
三公笑笑说:“我这是收税,要上交给国家!”那人说:“不是你自己拿呀?”三公说:“那怎么行,一分钱也不能拿。”三公在城里转了一辈子,老了,回村了。回村后,三公还喜欢转,在村里转。
那村大,三公总是这里转转,那里转转。有人见了,笑笑说:“三公呀,你在村里这样转,是不是也想收几个钱呀?”三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回答:“转惯了,闲不住。”有一天三公转出了村,来到了一条河边。这是一条小河,河不宽,水也不深。
三公看见很多孩子在这儿蹚水过河。这些孩子都背着书包,把裤脚扎得老高,一拨一拨走过河去。一个孩子脚给绊了一下,险些跌倒。
三公见了,慌慌地跑过去扶着孩子,然后一直牵着孩子过河。后来,三公再不在村里转了。他到河边来,牵着那些孩子过河。他还背一些更小的孩子过河。天天如此。
一次暴雨,下了一天一夜。等雨住时,三公没看见河边有孩子了,只看见河里水涨了,河里水急浪大,轰隆作响。水一涨,孩子再蹚不过河了,要到下游七八里地的地方去坐船。但村里孩子嫌远,不愿去。
有好多天,三公看见那些孩子都没去上课,就去劝那些孩子。三公说:“远也要去,不读书怎么行。”孩子说:“太远了,去过渡要走七八里,过了渡到学校还要走
七八里。”
三公也觉得远。三公后来还听说,整个一个春天和夏天,河水都满。这时,除高年级的孩子寄宿在学校外,低年级的孩子几乎都不去上课。
三公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了,总说:“不读书怎么行呢,不行
呀。”他还到河边去,仍在河边转,转来又转去。一天三公不转了。三公去银行里取了两万块钱出来。三公要建
一座桥。有钱,好办事,三公让村长请了很多人,还专门请来了造桥的工匠。这些人忙了一个月,一座桥就造好了。这是一座木桥,只有两尺宽,但结实,挑担东西走在桥上,也
不会晃晃悠悠。有了桥,孩子又可以上学了。但过桥是要收费的。有大人过桥,三公便伸一只手出来,说:“过桥收钱,大人一角,孩子免费。”那些大人有些不情愿。三公见了,又说:“下游过渡也是要收
的。他收两角,我收一角,你们还少走了许多冤枉路,值呀。”大人想想,是值,于是交一角钱给三公。一些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三公,你是不是一不收钱手就痒
呀。”三公笑笑,说:“是这样吧,本性难改了。”此后,三公每天都在桥上。有孩子过桥,他便牵了孩子过去。
有大人来,他便伸一只手出来,收钱。转眼过去了一年。这天,很多学生放学回来,三公一一牵了他们过桥。
那是早春的一个雨天,天冷风寒。三公来来往往在桥上走了好多趟,他累了。当他又要过桥去牵一个孩子时,脚一滑,跌进河里了。
幸好河边有那些孩子。他们大喊:“三公跌河里了,快来救人呀!”
很多人跑来了,他们救起了三公。三公毕竟年纪大了,那么冷的天,三公怎么受得了,他病了。这以后的一天,三公让人喊来了村长。
三公把一个两万三千块钱的存折给了村长,还给了村长一千五百八十块现金。三公跟村长说,那两万三千块的存折是他的积蓄,那
一千五百八十块现金是一年来收的过桥费。
三公说,村里穷,还有很多乡亲没让孩子上学。那些钱,他捐出来让那些孩子上学。很多人围着三公,没人作声,但人们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后来,三公的病更重了,他觉得自己不行了,但他想看桥最后一眼。于是,他让人把自己抬到了桥上。村里人都到桥上来看三公。大家默默地走上桥,走到三公身边,然后,轻轻地,轻轻地把一角钱放在三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