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的一天,清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也就是相当于现今大学校长的王懿荣患了疟疾,于是请来医生看病,医生便为他开的处方中有“龙骨”药一味。
王懿荣待抓药的人回来后,他拿起龙骨仔细地观看,忽然发现上面有一些刀刻的痕迹。他再仔细观察,这些刀痕绘形意味浓厚,但又不是确切的图画。经过初步地思索分析,他认为这些痕迹,可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字。
王懿荣是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专家,他马上派人去把药店“龙骨”全买了回来。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并从甲骨上刻画符号中,他辨识出了“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王懿荣发现,这些甲骨上文字是在原始图案和符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大多为“卜辞”,是商朝奴隶主贵族向他们祖先或鬼神占卜或祭礼记录。后人便把这些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些甲骨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它们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的“殷墟”。殷墟是商朝都城的所在地,早在1898年以前就被当地农民发现了。当时农民以为是“龙骨”,可以治病,便卖到药店。
在当时,王懿荣就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甲骨文,甲骨文便逐渐为世人所重视了。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收集这些甲骨。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人们称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
后来,王懿荣所收藏甲骨,大部分转归他好友《老残游记》的刘鹗了。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并于1903年拓印了《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可见文字的作用多么巨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