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山东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我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
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和制定历法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很早开始观测天象,并用以定方位、定时间、定季节。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有了较广泛的发展和进步。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
这里的“畴人”系指世代相传的天文历算家。当时各诸国出于各自农业生产和星占等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天文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据《晋书天文志》记载:
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摆灶,宋有子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着天文,各论图验。
这种百家并立的情况对天象的观测以及行星恒星知识的提高,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诸家之中,最著名的是甘德和石申夫两家。他们属同一时期的人。
甘德与石申精密观测金、木、水、火、土5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5个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发现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天文学水平。
相传,甘德测定的恒星有118座,511个。甘德对行星运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和定时研究。他测出了木星的一个会合周期为400天,木星的恒星周期为12年,他还测出了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7天,水星的会合周期为126天,火星的恒星周期为1.9年。
甘德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在公元前364年用肉眼观测到了木星最亮的卫星——木卫二,比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2000年。
此外,甘德还著有先秦浑天思想的代表作《浑天图》,以及《天文星占》8卷、《甘氏四七法》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