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我的明代,在福建的长乐县有个叫陈振龙的人,他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后来参加乡试,但是没有考中。于是,他决定弃儒从商,到吕宋岛经商。吕宋岛就是现在的菲律宾。
在吕宋岛,陈振龙见当地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他联想到家乡时常灾害,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并出资购买薯种。
后来,陈振龙就偷偷地拿了一些薯藤,避过出境的检查,经历了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
当时正值闽中大旱,五谷的收成不好。于是,陈振龙就让他的儿子陈经纶给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写了一封信,以此推荐这种适当性很强,而且不与稻麦争地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
陈振龙父子根据金学曾的建议,在一块空地上试种了一些。4个月后,甘薯果然丰收。
金学曾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惊喜,于是,就下令第二年多多种植甘薯这种植物,从而解决闽人缺粮问题。他又在陈经纶所进献的《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
在金学曾的鼓动下,福建各县对甘薯进行了推广。而且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的状况都大大减轻。
福建当地的老百姓十分感激金学曾推广恩德,就把甘薯改称“金薯”,因为这是从国外引进的,又叫作…“番薯”。而在我国的北方称它为“地瓜”。
后来,陈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他的五世孙陈世元又撰写了《金薯传习录》传世。直到清代,金薯种植已经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为了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的功绩,福建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代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陈振龙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