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是河南省开封市人,是集奥运会、世运会、全运会冠军为一身的“大满贯”运动员。她出生在一个乒乓球世家。父亲邓大松打得一手好乒乓球,曾横握球拍,夺得中南六省冠军。母亲蔡荷珍,也是个乒乓球迷,郑州国棉四厂的文体活动积极分子。
邓亚萍4岁半就开始上台打球。练球时,脚下垫了个小凳,案上只露出个小脑袋。一般4岁半的孩子,正是淘气和撒娇的年龄,而小亚萍却选择了她的终身事业。
碰上训练场地没有空台,爸爸就让小亚萍拾球,十、百、千、万次的拾球,培养了小亚萍对乒乓球的感情。晚上回家,小亚萍还是练球,练徒手动作,练习步伐。没有球台,对着墙推打。一个小球拴在线上,悠悠地悬在空中,练手感,练眼力,练敏捷。小球是亚萍心中的太阳,永远放射着令人着迷的光彩。
爸爸发现小亚萍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打乒乓球的。她对天天千篇一律的严格训练,从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觉得新奇有趣。乒乓球已是小亚萍的第二生命。
7岁,小亚萍进入业余体校,进步显著。她横拍上阵,捷报频频。后来,她拜在郑州市女子乒乓球教练李凤阳门下,技艺迅速提高,脱颖而出。
10岁那年,小亚萍进了市体委乒乓球队,又投到著名教练李凤阳门下。李凤阳教练是乒乓宿将,懂得怎样训练她的得意门生。根据小亚萍个子小,胳膊短的先天不足,李凤阳为她设计了“快、怪、狠”的打法。
李凤阳教练的训练是严厉的。为了练力度,练灵活,小亚萍要身负十几斤重的沙袋,腿上绑数斤重的沙袋左右移动,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练得小亚萍浑身酸痛,有时连床都上不去,碗也端不起来,可她从不叫苦。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小亚萍咬牙练着……这一年,她勇夺全国“跃进杯”。11岁时,她夺取了中南九省女子单打冠军。1986年10月,全国锦标赛在郑州举行,机遇在向小亚萍招手。
当时由于河南省乒乓女队的主力因病不能上阵,教练无奈,只好横下一条心让亚萍上阵。
1986年10月31日,河南省体育馆里10号球台上,一边是英姿飒爽的23岁的世界冠军耿立娟,一边是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身高
1.41米,年仅13岁的河南小将邓亚萍。这简直像一幅妙趣盎然的漫画,反差实在令人吃惊。
比赛开始,只交手几个球,乒坛强将、久经沙场的耿立娟隐隐感到对面的小妹子出手不凡,绝非寻常之辈,她调动全副精力,使出浑身解数,攻势凌厉,势如破竹,比分渐渐拉大,耿立娟遥遥领先。
赛球中途,局势竟然发生了急剧变化,耿立娟连连失分。小亚萍像一个小精灵,她挥洒自如,搓球、攻球、弧圈球、变线球……样样皆快、怪、刁,凶狠而准确,迅猛而飘逸。咬出一分、挤出一分、杀出一分、抢出一分……比分扶摇直上,小亚萍转败为胜。
小亚萍人小心大,胸中不乏谋略,她麻痹丽娟,使其上当,后发制人,一分不让。耿丽娟深悔上当。她有些招架不住了,连连失误。对面的小妹子,像是什么精灵幻变出来的,她在施展法术,打过来的球扑朔迷离,变化莫测,使她眼花缭乱,难以应付——所有的招式,全都失灵了。小亚萍愈战愈勇,在乒坛上实属罕见。
小亚萍从此走向世界。1988年,她荣获全国城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同年,她又获亚洲杯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获全国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同年又获世界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她夺得三枚金牌,一枚银牌。
11届亚运会后,她马不下鞍,衣不解甲,西征欧洲的苏联、南斯拉夫和法国。三大战役中,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共获12枚金牌,她独自得了11枚金牌,1枚银牌。
以后又在多次的乒赛中,频频摘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