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在都城北京,一次皇帝对各地来京的读书人进行考试。没想到,考上第一名中了“状元”的,竟是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费宏。
看到把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先头的“金榜”,并且还在长安街上挂了三天,费宏的心里高兴极了。他很快就骄傲自大起来,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有一天,一位旧时的朋友来找他聊天,因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两个人争论起来,互不相让。费宏认为这是伤了自己这个“状元”的面子,一时火冒三丈,就打了那个朋友一个嘴巴,朋友捂着脸,气愤地走了。从此,一对好朋友就互不来往了。
不久,费宏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他连夜写了一封长信,严厉地教育儿子:“你年纪轻轻,却如此不敬重朋友,实在太不像话。你应该赶快到那位朋友家去赔礼,不然的话,你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随着这封信,还寄去了一根竹板子,要求儿子拿着竹板子去向朋友请罪。
读完父亲的信,费宏感到很羞愧。他立刻遵照父亲的要求,直奔那位朋友家。可此时朋友还没有消气,不愿见他。他一连去了三次,都被对方找借口拒绝了。费宏更加不安,他第四次去,就求别人先把父亲的信和竹板子送给那个朋友,请他过目。
忽然,那位朋友流着眼泪跑出来迎接费宏。费宏见他这么伤心,以为他还在记恨前些天的那件事呢,就连忙道歉说:“我太对不起你了,请你别再生气吧!”
那位朋友连连摇头,说:“不,我不是生你的气,看了别人送进去的信和竹板子,我太感动了!你有多好的父亲啊!你有了过错,他这样认真地教育你,可是我的父亲早就去世了,我有了什么毛病,就听不到他的管教了,我是为这个才哭的呀!”
费宏说:“咱们朋友之间,也要互相指出过错,互相帮助改正毛病啊!”从此以后,他俩共同严格要求,友谊更加深厚了。费宏后来成了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