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是南北朝时宋国吴郡太守,由于他政治清简,高风亮节,因此一直受人们所敬重。有一天,顾恺之的一位朋友来看望他,说:“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顾恺之笑了笑,说:“有话请讲,不必顾虑。”那位朋友犹豫了一会儿,说:“是关于你公子的坏话。”
顾恺之严肃说:“那更应讲。若隐瞒,那倒是害了我呀!”那朋友见顾恺之并无反感,而且诚心诚意,就说:“你的儿子顾绰,这些年来,不择手段地收敛了许多钱财。而且,还在外面放债,收取高利也不择手段。如不加管束,怕是会越演越烈啊!”
顾恺之听了,大吃一惊,他连连向友人道谢说:“谢谢你告知我此事,不然,我仍被蒙在鼓里,岂不害人害己啊!”送走了友人,顾恺之叫来了儿子顾绰。顾绰可能也有所预感,见了顾恺之,哆嗦着问:“父亲唤我有何吩咐?”顾恺之十分生气地问:“听说,你有许多钱呀?”顾绰只得点点头,回答到:“是。”
“钱是怎么来的呢?”顾恺之接着问。顾绰想了想,慢慢说:“做生意赚了些钱,又将钱放债出去。”
顾恺之一跺脚,骂道:“逆子!谁让你去谋财放债!你赶紧悬崖勒马。要不然,我饶不了你!”顾绰连忙答应说:“是,是,我一定遵照父亲的话办。”此后,顾绰虽然表面上收敛了一些,但实际上仍在放债,只是做得更隐蔽了。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顾绰年复一年,变本加厉,债放得越来越多,致使远近乡里许多人都欠了他的债。
顾绰在外放债的事,终于还是不断传到顾恺之的耳朵里。顾恺之想了想,有一天,他把身边侍从叫来,叮嘱了一番,设下了一计。他坐在堂上,命侍从说:“叫顾绰前来。”
顾绰听说父亲叫他,心想准没好事,不是教训,就是追查放债之事。他硬着头皮,来到父亲跟前,施礼后,问道:“父亲唤儿有何吩咐?”
顾恺之和颜悦色,指指旁边的椅子,说:“我儿坐下。”
顾绰见父亲这样待他,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坐下后,等着父亲再问。顾恺之望了望儿子,脸上装出为难的样子,说:“听说我儿有些债券,眼下为父有急用钱财之处,不知我儿可否给我用一些?”
顾绰一听,心里立时高兴起来,忙对父亲说:“父亲如要用钱,当然可以。”
顾恺之停了停,问:“但不知我儿有多少债券?”顾绰忙不喋地夸耀说:“可不少呢!”
“很多?”顾恺之故作惊讶地再问。
“可不是吗!”顾绰趾高气扬地肯定地说。“为父可以看一看吗?”
“父亲不相信?”
“拿来我看,就信了。”
“好,您等我去取来。”
不一会儿,顾绰搬来一只箱子,放在大堂中央。顾恺之不慌不忙地说:“打开。”“是。”顾绰打开锁,掀开箱盖,箱子里果然装满了债券。顾恺之走到箱子跟前,说:“好,好,待为父看来。”顾恺之仔细看了看,没有假。他直起腰来,突然大声呼唤道:
“侍从过来!”几个侍从跑了过来。顾绰还没明白父亲什么意思,那几个侍从抬起箱子就走。
“你们干什么?”顾绰着急地问。顾恺之制止儿子说:“不急,你稍等就会知道他们干什么。”侍从将一箱子债券抬到院子中,点起了一堆火,然后忽地一下,将全部债券投入了火中。
顾绰一看,哭着冲上去,喊:“不能烧,不能烧!”但是,早已来不及了,呼啦啦的火苗,很快烧光了那些沾满了无数人家血泪的债券。
顾恺之哈哈大笑,说:“顾绰,不用哭。你已经陷得很深了。烧了这些债券,从此可以清清白白做人了。”转过身来,顾恺之又对侍从说:“传言乡里,有借顾绰债的,一笔勾销,不用还了!”远近乡里,那些借债的、没借债的,听到这个消息,无不赞扬顾恺之严于律己、严于教子和清廉公正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