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我国明代的洪武年间,曹州东北15里的赵楼村,住着一个名叫赵义的年轻人。这天傍晚,赵义进城卖柴买米回来,煮好了香喷喷的小米饭,正要饱餐一顿,忽然响起叫门声:“请大哥、大嫂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赵义开门一看,原来是个手拄拐棍要饭的老婆婆。赵义忙把她搀进屋里,然后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双手送到老婆婆面前,说:“老人家,请用饭。”
那老婆撩起衣襟,擦擦眼泪说:“小哥,这使不得。俺在这庄上赶了几个门,家家都断了顿,您给俺一口剩饭就行了。”
赵义干咽两口吐沫,压压咕咕叫的饥肠说:“俺吃过了。”那老婆婆才接过碗来,连吃了三碗,才来了精神,千恩万谢,告辞而去。后来,赵义又添了些水,抓了两把干地瓜叶,掺在了锅里,又升起火来。赵义喝完地瓜叶粥,想到庄上许多人家都断了顿,再也睡不下去了,就又来到桑篱园砍柴。谁知天黑认不准路,也不知走了多远,还是没有找到砍柴的地方。
赵义转到一片坟地,忽然看见前面霞光万道,烟雾缭绕。走近一看,原是一座花园。赵义只想砍柴,无心观花,正要回去,忽然传来一阵儿脚步声。赵义抬头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已经站在面前。只听老婆婆说:“小哥,你还往哪里去?这么多的好花不看,不是冷了栽花人的心吗?”赵义急着砍柴,只得说明原因。
老婆婆十分同情,说:“天色不早了,你就是回去,到天亮也砍不了多少柴。我送你些牡丹花去卖钱吧!”赵义见老婆婆十分诚恳,便接过花儿,道谢而归。
第二天,赵义在集上卖花。官府、商人、本地财主,都争着买。一刻工夫,花和柴都卖完了。赵义买了一石米,又揣着剩下的三吊钱,高高兴兴回到家,把米分给了乡亲们。
赵义想:米分了,可这钱是老婆婆的,应该还给她。这天晚上,他按照昨天的路线,找到那个百花园。老婆婆见赵义如此诚实,十分高兴,就送给赵义一束牡丹花。赵义栽好牡丹,回屋做饭。一开门,他惊呆了: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端坐在床上。那姑娘看赵义憨态可掬,便微笑着说:“不要惊奇。小女姓魏,名花,母亲见你为人忠诚,把我许配给你了。”
赵义不禁又惊又喜,他惭愧地说:“我一人还愁揭不开锅呢,怎能再连累你。”
那姑娘十分通情达理。她向赵义飘飘一拜:“既成夫妻,何提连累。我这里还带来牡丹花种一包,就撒在桑篱园内,不愁没好日子过。可有一条,此事万万不能对别人讲!”于是,他们种下牡丹,成了夫妻。果然,在第二年谷雨时节,桑篱园内开满了牡丹。村上的人们喜气洋洋,去园内采花卖钱,买米买盐,再也不担心挨饿了。这一带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赵义的心肠好,感动了神仙,降下这牡丹园。”可谁也不知道,这是赵义媳妇带来的。
善良的赵义不辞辛劳,帮助弱小,得到了牡丹花仙的帮助。我们也要做个善良的人,这样就会得到很多朋友,很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