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四年,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在近半个多月以来,天天都下着大雨。林则徐站在窗前,双眉紧锁。他想,这雨要是还不停,涝灾将使农民颗粒不收。老天啊,你若有眼,就停一停吧!停一停吧!
老天并不会因林则徐忧心如焚而转晴停雨,不但不停,反而越下越大。又是几天的阴雨。尽管林则徐想尽办法,开渠挖沟,排水除涝,但仍然面临着大面积的灾荒。逃荒的人成群结队,不断有人饿死病死在荒郊野外。
林则徐换上便服,来到乡间,察看灾情。之后,又到城镇,了解粮食价格。在一家存米不多的粮店,林则徐询问老板:“你的米多少钱一斗?”
老板满脸愁容,说:“每斗七百文。”林则徐惊叹道:“怎么涨到这个价格,比灾前竟涨了一倍!”老板诉苦说:“没有办法!即使涨价,也无法解决米荒。我店
没有存货,卖完也就得关门了。”林则徐打量打量了粮店,问:“这里有什么秘密?”老板叹了口气,说:“财主囤粮,百姓遭殃啊!”说到此处,
老板不再讲了。林则徐点了点头,听出老板话中有话,心里已有了新的谋划。
林则徐回到衙门,立即行文,发布官府告示:“连日阴雨,造成灾害。荒民遍地,已无生路。米行要即时粜米,以平市价。殷绅富户,存积米粮,亦需乘时出粜,不许观望迁延。”
告示贴出以后,百姓生机有望,纷纷高呼:“林青天知民之心!”“林大人救了我们啊!”
林则徐多方了解,终于探知一个名叫潘世恩的富家囤粮万石,不肯救济灾民。这潘家的主人潘世恩,是朝廷大员,原在京师做官,目前正在家为父亲守孝。
林则徐为了解救灾民苦难,不顾个人劳累,亲自来到潘世恩家,动员潘家开仓粜米,赈济饥民。
潘世恩傲慢地说:“林大人亲自登门来劝,本应给大人一个面子。嘻嘻,可本官并非那种随便赏人脸面的人。实话相告,我家没有粮食去赈济饥民。”
林则徐心中虽然愤怒,但忍了又忍,问:“大人说贵府没有
米?”潘世恩点头说:“对,没有可以赈济别人之米。”林则徐又苦劝道:“潘大人三思,若能救救灾民,当是功德无
量之事。还望潘大人发济世之心。”潘世恩冷冷一笑,说:“本官心有余,力不足呀!”“真的?”“真的!”“潘大人家里那众多粮仓——”没等林则徐说完,潘世恩就连连说:“那些粮仓都——都
是——都是空的。”“空的?”“空的。”
潘世恩不敢用硬的办法,因为如若林则徐向朝廷告他一状,他也怕皇上怪罪,所以就声言粮仓是空的。林则徐虽官居按察使,但料他没有胆量搜查朝廷命官。
林则徐沉思一下,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他不慌不忙,但又软中有硬地说:“空的?哈哈,那太好了!”
潘世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吃惊地望着林则徐。林则徐大声接着说:“既然潘大人的粮仓是空的,那本官就暂时借用一下。”
潘世恩措手不及,反问:“借用?”
林则徐站起身,态度坚决地说:“对,借用一下!”说罢,他立即命令手下人将潘世恩家的粮仓全部贴上封条,派人看守。
潘世恩追悔莫及,恨透了林则徐,却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天,林则徐开仓放米,赈济饥民。林则徐为百姓智斗权富,威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