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学家叶桂的父亲曾是一位名医,叶桂跟父亲学医,年龄尚小便能开方把脉。叶桂刚刚14岁那年,父亲就病逝了,他便接过父亲的班,继续行医,居然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颇负盛名。
这可气坏了另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叫薛雪。他对叶桂不服气,就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个名,叫“扫叶庄”。叶桂得知,也十分生气,便以牙还牙,也把书房改了名,叫“踏雪斋”。
没过多久,叶桂的母亲忽然得了病,而且病势很重。叶桂给母亲开了药方,可是吃了总不见好转。
这事传到薛雪那里,他对徒弟们说:“自古都是医别人容易,医自己难。叶桂爱母心切,舍不得下猛药。其实,这种病非‘白虎汤’不可!”不料这番话传出去了。
叶桂得知薛雪的看法,恍然大悟。照方用药果然治好了母亲的病。他亲自前往拜见薛雪,说平日不敬先生,特来请求先生恕罪。
叶桂18岁那年,有位举子从江西来到苏州。他患病多年,日渐严重,便请叶桂看病开药。叶桂见他面黄肌瘦,不停地咳嗽,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就说:“不用吃药了,赶快回家,越快越好。如果路上一有耽搁,就恐难与家人见面了。”
举子听了叶桂的诊断,半信半疑,叶桂猜出了他的想法,便说:“保证没错,快动身吧。如果我诊断错了,宁愿叫你砸了门外的招牌!”
听了叶桂的忠告,那举子急急乘船返乡,有生之日与家人见上一面。后转念一想,反正病也好不了啦,不如沿途散散心,看看风景名胜古迹,也不算枉活一世。”到了镇江,听说金山寺很好玩,便离船上岸,登山游览。
举子尽兴玩了一天。当天晚上住在金山寺。吃晚饭时,老僧拿出化缘账本,对他说:“请为佛事捐点钱吧!”举子想也没想,便将随身所带银两都捐了。
老僧连说了几声“善哉”。又见那客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便问:“怎么,施主身体不适?”“岂止是不适?我活不了几天啦!”举子便把叶桂的话重复了一遍。老僧为他把脉,详细地询问了发病的经过。点点头说:“叶桂
真是名不虚传,你的病确是绝症啊!”举子听了心更凉了。老僧又说:“我问你,回江西走旱路还是走水路?”“我有船,走水路。”“那太好了,如今正值秋高气爽,正好新梨上市,你装上一船
生梨,你整天吃在梨上睡在梨上,不管是渴是饿都吃梨,等到了江西,梨吃没了,再去抓药试试吧。”说罢,老僧开了一副药方。一年过去以后,江西举子又来苏州拜见叶桂,他说:“我没死,砸你的招牌来了。”
叶桂顿时吃了一惊,忙问经何人所治。真是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啊。叶桂当即取下医牌,前往镇江拜师。
叶桂到了金山寺,怕老僧不予收留,便隐姓埋名,谎称自己是个流浪汉,愿意伺候老僧,讨一口饭吃。
老僧见他人很聪明,喜欢学医,便收他为徒。叶桂每日里给病人按方抓药,端屎端尿,十分勤快,有时师父出诊,他就身背药箱,紧跟其后。
三年以后的一天,寺院里来了个急重病人,当时师傅不在,叶
桂就给他诊治。病治好了,师傅归来,看过药方,仰头大笑起来。叶桂说:“药方有不妥之处吗?”老僧说:“好你个叶桂,竟骗了我。除了苏州的叶桂,哪个敢
开有毒的砒霜?”叶桂俯身跪倒,说:“徒儿为了学到真传不得不这样做啊!”便讲述了前后经过。老僧见叶桂身为名医,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十分感动,便将自己的全部医术都传给了叶桂。叶桂谦虚好学,终于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他著的《温热论》一书,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