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广州二十里的石门有一眼泉水,人称“贪泉”。据说凡是喝过“贪泉”的人,都要丧失廉洁之性,即使素来洁身自好,也会变得贪婪起来。
因此,大凡由石门而过的人,为了标榜清白,宁可忍着口渴,也不敢喝一口“贪泉”。
公元402年,东晋王朝的龙骧将军吴隐之走马上任,到广州做刺史。路经贪泉,他偏偏走到泉边,舀起泉水,一饮而尽。饮罢,还作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都说谁喝了这泉水,就会生出对金钱的贪欲,但如果让那清廉的伯夷、叔齐饮了此水,他们是决不会改变自己素洁之心的。
其实,这正是吴隐之自己的心志。
吴隐之如此自信,是因为他长期养成了清廉节俭的习惯。他出身寒素,少年丧父,家道艰难,孤儿寡母常以豆类、咸菜度日,不时面临断炊的困境。
贫苦的生活,磨练了吴隐之的品德。他从小孝敬父母,敬重兄长,操行端正,从不贪图非份之物。
因为吴隐之自幼勤奋好学,博涉文史,兼以仪表堂堂,气质不凡,被吏部尚书韩伯赏识,封以奉朝请、尚书郎,后又被封为卫将军主簿。
吴隐之的官职,本属清显之官的范畴,俸禄较多。但他崇尚俭约,仅住着几间旧房,全家人穿着自家纺的麻布,他自己还穿着带补丁的布衫,家中所用的柴薪也经常由妻子刘氏自己搬运。
那一年,正是吴隐之在大将军谢石手下做主簿的时候,心爱的女儿要出嫁了,谢石知道吴家一向俭朴,就派遣自家厨子下人准备物品去吴家帮忙操办婚事。
管家看料理得差不多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地赶到吴家。到大门口一看,悄无声息,没张灯,没结彩,根本看不到官宦人家喜庆之日的热闹情景。
正在管家疑惑不解之时,一个丫环手里牵着一条狗,从院里走出来。经了解,才知道是老爷让去把狗卖掉,换了钱为女儿买点嫁妆的。
吴隐之“卖狗嫁女”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他的俭朴作风。
后来,吴隐之回建康当官,这时,正值东晋王朝动乱迭起,风雨飘摇之际。达官贵人们,不是沉溺于酒色,醉生梦死,就是朋比为奸,争权夺势。
在此污浊不堪的环境中,吴隐之不改清操,依旧保持廉洁俭朴的作风,他所得的俸禄,都与亲族平分,共同维持生计。
寒冬腊月,吴隐之竟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衣服换洗时,常常身裹被絮等衣服晾干再穿。生活的俭朴,几乎与贫苦庶民没什么两样,成了人人称道的俊贤之士。
出任广州刺史以后,吴隐之越发注重自己的操行。平日吃饭,不沾一点酒肉,仅以蔬菜和干鱼佐餐,家人的衣着,依然是往日的旧衫裤。府内,凡前任刺史留下的帐帷、器服等豪华之物一概撤除,堆放在外面的仓库里。
当时,人们纷纷指长道短,说吴隐之矫揉造作,博取虚誉,而吴隐之始终不为流言所动,坚持革奢务俭。
起初,帐下属吏以为新任刺史喜爱吃鱼,就常常进献剔除骨刺的鱼肉,企图讨好于他。结果,弄巧成拙,反被吴隐之黜降了官职。
东晋时的广州,并非今天的广州市,它辖有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那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其州治南海番禹又是繁华的贸易中心,各国商船经常带来珠宝珍异。
因此,吴隐之在做广州刺史期间,要是聚敛财富,简直是易如反掌,历任刺史,也都是发了横财的。正如人们所说“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当他们离任返归时,往往载回大量奇珍异宝,金银财物。
吴隐之做广州刺史则恪守节俭,分文不占。一次,吴隐之与妻子刘氏湖边观景,刘氏乘兴送给丈夫一斤沉香。吴隐之嫌它奢侈,随手丢入水中。当他任满返回建康时,与南来赴任时一样,依然两袖清风。
吴隐之的为人使当时正在着手改革的刘裕深深感动,出于敬重和同情,刘裕送给他坐车和耕牛,还要为他建造宅第,他也都一一谢绝了。
不久,吴隐之又被朝廷晋为度支尚书,专掌国家财政收入,这又是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但吴隐之抱定了不取不义之财的宗旨,尽管家空四壁,却从未染指经手的钱财。
吴隐之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节俭一生,屡升官职,不渝清操,那眼贪泉在吴隐之那里,不再灵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