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是唐代的诗人,他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写文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敷衍潦草、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才能写出好文章。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贾岛,他写诗很注意词句的锤炼,经常一字一字地琢磨,有时想好了一个句子,过些时候觉得不好又修改,修改了还不满意,再修改,有的诗句甚至改了三年才改好。
贾岛做诗的时候,思想非常集中,走路在想,睡觉在想,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在想。他平时常常喜欢骑着毛驴出去转悠。
有一次,贾岛又骑着毛驴出去了。当时正值深秋,满地落叶,他触景生情,吟诗一句“落叶满长安”。当他正在苦苦思索第二句诗句时,突然迎面碰上了一个大官。
在封建社会,老百姓见了当官的是要回避的。可是,这一回贾岛因为骑在驴背上想诗想入了神,来不及躲避,触犯了这位官老爷,被抓起来关了一夜。
又有一次,贾岛骑毛驴外出,忽然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不好,想改写“僧敲月下门”。他骑在驴背上嘴里不住声地念着“推”、“敲”;两只手呢,一会儿做“推”的动作,一会儿又做“敲”的样子。路上的行人见了都觉得这个骑毛驴的人十分奇怪。
这时,韩愈骑马从对面过来。贾岛只顾“推敲”,小毛驴就冲到韩愈面前。韩愈手下大喝一声,一齐上前才把贾岛抓住,带到韩愈面前。
“你为什么见了我不知回避呢?”韩愈问。贾岛说:“我正在想一句诗,有两个字不知用哪一个好。”“哪两个字呢?”韩愈好奇地问。贾岛就把刚才想的诗句告诉了韩愈。韩愈听了贾岛的话,觉
得很有意思,骑在马上想了很长时间,说:“我觉得用‘敲’字好!”
后来,贾岛采纳了韩愈的意见。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人们在修改文章、修饰字句时总是说“推敲推敲”,“推敲”一词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