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恕在16岁时就成了清代著名的史学家。道光元年,练恕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练廷璜是一位重视读书且颇具文采的地方官,练恕7岁就随父亲到江浙读书。
练恕聪敏过人,学习刻苦。他在9岁时就读完了“五经”,又开始攻读各种史学名著和诸子百家著作。13岁时,已经精通了13种经书,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这时,他已能用文言文流畅地写文章了。
在14岁时,练恕又遍览了中国编年体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共354卷,上至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共记述了1362年的史实。这部巨著能载一车,14岁的孩子能遍览,实在令人惊叹!
那时,读书做官是一般文人的必由之路,父亲希望练恕早习应试文章,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练恕却不愿为科举而死读书,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史学大业。
在15岁时,练恕染上了肺结核。父亲命他放弃学业,安心养病。他却常常躲开父亲,把书带到僻静的地方,一看就是十一二个小时。
练恕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独立思考。遇到疑义,便找来其它的书比较对照,把正确的结论,记在纸上。
勤奋和天才使练恕治学的效果远远超过常人。他的汉唐史学功力,已超过了一般宿儒。父亲用《史记》、《汉书》中的事件考他时,他能对答如流。人们谈论史学时,只要有误,他就立即指出。
有一次,父亲读沈东甫的《新旧唐书合钞·序》,念到“刘司徒”怎样怎样时,练恕立即插言说:“‘司徒’是‘司空’之误。因为刘司空的名字叫刘昫,生前只做过司空。”
父亲不信,就拿来《五代史·刘昫传》查看,果然是练恕说得对。练恕爱和父亲的同僚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并能言中要害。父亲的同僚们自叹:“廉颇老矣!”
翻开《二十五史补编》,署名练恕的著作就有4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与史学大师并列的专著,竟会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之手。练恕从11岁便开始编著《后汉公卿表》,寒暑不辍,总共三次易稿。
练恕15岁患病的时候,又写出《五代地理考》等三部史书。他未收入《二十五史补编》的历史专著和杂文11篇,也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在16岁时,练恕肺病复发,吐血不止。父亲强迫他停止著述。以后,他的病情日趋恶化。道光十八年五月,练恕在他父亲所在的上海县署病逝,年仅18岁。
练恕虽然匆匆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勤奋的思考,留下了智慧的火花。
勤奋和天才使练恕治学的效果远远超过常人,通过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史学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