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谋士叫杨修,他机智聪明,才气过人。相传东汉末年汉都许昌有一个叫官必正的人,仗着幼时曾与曹操同窗共读而且很有交情,做了官后,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满城百姓深受其苦,却敢怒不敢言。
官必正40岁时得了个儿子,直乐得他嘴都合不扰了,他连忙差人到处送请帖,一是为了庆贺,二是为了借机捞点财礼。
杨修接到请帖后,提笔就写了一张回礼单,上面写道:“天子皇帝喜欢,文武将臣不厌,官吏百姓爱见,亲朋贵友稀罕。”
官必正看了杨修给他的回礼单,不禁大喜,冲夫人喊道:“厚礼!厚礼”
官必正的夫人说:“上面没写,你如何知道是厚礼?”
官必正一昂头,自命得意地说:“我自然从中品得出来暗含的意思。你说说,这东西‘天子皇帝喜欢,文武将臣不厌,官吏百姓爱见,亲朋贵友稀罕’,它不是钱能是什么?”
开筵席那天,来送礼祝贺的人很多,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大厅。正在这时,杨修穿戴讲究,迈着八字步走了过来。他把随身带来的礼盒往当中桌子上一放,众人的眼光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
官必正最为急切,心跳眼热地注视着杨修的每一个动作。杨修不慌不忙地解开外面包着的绸缎,原来,里面包着的是一本书,书皮上写着三个大字:“训于经”。
杨修见官必正和众宾客都不解地看着自己,从容地说:“昔日汉文帝曾下旨把《训子经》封为国书,用它来教育孩子。谁家父母不望子成龙?谁又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贪官赃吏、忤逆之贼呢?这书难道不比金银更贵重吗?”
官必正听着杨修的话,脸一阵儿红、一阵儿白,但还是假装万分高兴的样子接过了这份“厚礼”。
转眼过去了10年,官必正50岁生日。这回他想:杨修再怎么样,来拜寿总不能空着手吧,于是他又给杨修发了请帖。
这天,杨修又是穿戴十分讲究,官必正与众宾客含笑看着他,等待他拿出礼物。只见杨修往众人中间一站,高声念道:“敬祝挚友官大人: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念完后紧跟着又念了一遍,一连念了三遍。
官必正的一个仆人忍不住问道:“这叫什么礼?”
杨修“哈哈”一笑,说道:“这叫失之不来、千金难买之礼。官大人如果失福折寿,要金银财主又有什么用?这岂不是夫之不来?官大人要是有福有寿,岂不是干金难买?”
官必正差点没被气死,但他怕杨修,因为杨修是曹操的谋士,又不好发作。不久就含羞死去了,死后得了个绰号,叫做“官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