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有备而无患。做任何事情之前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胸有成竹,做起来就更加自信熟练,最终的效果也会更佳。脱稿讲话也是这样,说话前做好准备,就能在说话的时候充满自信,游刃有余。
所以,想要让我们的脱稿讲话成功,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必须学会在讲话之前做好各种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什么样的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做准备,只凭借一股子冲劲讲话,就可能出现前言不搭后语、主题分散、语句苍白等毛病,令整个演讲水平大大降低。
在一次活动聚会上,一位地方政府官员要发表讲话。在这位官员讲话之前,大家都拭目以待,期待能够听到这位领导的关于城市发展的真知灼见。但是让大家失望的是,这位领导的讲话却平淡无奇,甚至出现了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最终只得从衣兜里掏出笔记,打算念完了事。但是这些笔记仍旧没有帮上他什么忙,因为之前所记的笔记杂乱无章,让他一时间归纳不出要点。
这位官员手忙脚乱地在笔记中搜索了一阵子,但是最终也没有找到可以救场的内容,导致他接下来的讲话越发显得尴尬笨拙了。最终,这位官员坚持不住了,以至于连结束语都没有说,就匆匆地走下了讲台,坐在了椅子上……
后来这位领导自己反思,总结了这次讲话失败的主要原因:事前因为忙于其他事情,并没有做什么精细准备。如此一来,在讲话的时候,就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所以对我们而言,在讲话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不仅对自身的讲话充满信心,也会对最终的效果信心满满。
了解听众。这是我们脱稿讲话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准备之一。很明显,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讲话的对象。才能适时调整讲话内容、表达方式,继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听众,使得讲话获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面对一群投资者发言,和在面向店员发言,这两者讲话的对象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会迥然不同。
研究发言主题。假如我们在讲话内容的相关领域是行家,那么我们通常无须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我们讲话的主题。否则,我们就要认真地分析一下主题,为之后的讲话做好万全准备。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主题的讲话往往会有很多方面可以论及,我们可以从立论、悖论以及中间立场三个角度来研究论点。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专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论述的,大众媒体又是怎么写的,身边的人又是怎么看待的,专家、媒体、普通人的意见往往不相同。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因特网,多阅读一些书籍和杂志报纸,拜访行业专家,请他们指点迷津。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收集资料的行动中去,我们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自信地提出结论,坚定讲话的信心。
熟悉地点。假如我们在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发表讲话,比如从济南出发,去北京的某个地方讲话,那么在讲话之前熟悉一下地点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过程虽然比较难,不过我们可以请北京的朋友提前了解一下讲话地点,这样也等于我们间接地了解了讲话地点。最理想的情况是,邀请我们讲话的人能够送给我们一张活动现场布局图,上面标明讲话场所的基本情况,比如座位安排、出口、入口、讲台,等等。假如没有具体的现场图,假如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提前去现场了解一下,假如条件不允许,我们可以向组织者询问一下现场背景。我们对讲话环境越了解,对讲话就更有信心,讲话的时候就会更加流畅,更有鼓动效果。
试讲。对我们而言,最好的讲话准备就是在正式开始之前进行试讲,正式讲话之前的模拟训练会让我们对讲话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更加贴切,对讲话技巧掌握得更加纯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试讲,我们一定要做到“全真模拟”,特别是感觉敏锐的听众,能够给我们真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反馈能够让我们查漏补缺,更好地提升讲话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