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场合进行一场完美的自我表达和陈述,其实和很多技巧一样,无论沟通讲话、演讲发言,还是化妆穿衣,并非一朝一夕能学有所成。在正式场合公开讲话,是语言技巧和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磨炼和大量前期准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公开场合完美亮相,前期准备就不能马虎应付。准备得当,这次讲话就是一次人格魅力的完美爆发;准备不够,就很容易被其他人盖过风头,甚至出错。
在这个万事讲究投资的年代中,要想十拿九稳的完成一件事,做好前期工作对于保证结果的完美至关重要。正式谈话前的彩排,目的便在于此。辛苦是一项回报率极高且极为明显的投资行为。谈话前不辞辛苦地进行彩排演练,对于语感、节奏的把握,现场突发状况的预设应对都有极大帮助,能帮你更好地适应这次谈话,从而达到最完美的结果。辛苦付出便一定会收到赞美与肯定,这不仅令你的谈话效果事半功倍,也能让对方深深记住你的努力。
谈话前的排练至关重要,我们无法想象百老汇歌舞剧院在不背台词、不练习走位与场控的情况下直接上台演出;也无法想象在一场重要的发布会上,主持人能够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而造成什么样错乱的后果。逃避练习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而仅仅其中的一项,就有可能中断你的谈话,或让你无所适从。
在一次会议中,一位领导需要针对“计划生育”的问题进行讲话,演讲稿中写的是“已结婚的青年和尚未结婚的青年,都应该搞好计划生育”。这位领导上台前没有仔细读过稿子,以为直接照本宣科将稿子念出来即可,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际水平。结果在念稿子的过程中,由于不熟悉稿子内容,读成了“已结婚的青年和尚,未结婚的青年,都应该搞好计划生育”,引起了现场一片哄堂大笑。
其实通过排练,这些简单的错误就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避免在台上大出洋相。彩排不仅能帮忙克服这些语句读法上的低级错误,还能使你的谈话效果锦上添花,从平庸迈入精彩。
在重要谈话前进行排练,是每一位发言者必须要做的准备功课,无论你是第一次登台亮相的菜鸟,还是已经无数次面对过浩瀚场面的资深人物。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讲话结果的成功与否,更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职业素养的体现。
丘吉尔是那个时代最富有演说技巧和最能打动人心的政治家,他用他的决心、极具感召力的语调和幽默诙谐的调侃,激励他的人民去抵抗、去战斗、去获取胜利。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至今来看仍然充满魅力,是演讲的成功典范。如此成功而伟大的演说家,在进行演讲之前也会一丝不苟地对讲话内容进行排练。他在英国国会下议院的一次演讲,用了足足6周时间进行准备,以便把演说内容了然于胸。
无论是何种规模的谈话,事先排练都是很有必要的。谈话前最少要排练3次谈话内容,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逻辑重音等等。很多时候,谈话失败并不在于你无法成功地将对方或观众掌控,而在于缺少相应的练习,不得已让局面失控。至少3次的事前排练,能深度加强你对谈话内容的熟悉程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低级错误。音乐家们之所以能贡献出精彩演出,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的练习和排练。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多,你对谈话技能的掌握也日臻完美。
排练不仅需要次数上的修炼,也需要习惯去面对人群进行演练。你需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对象,所以你可以利用家人、朋友、同事进行演练。面对观众谈话和独自谈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他们会明确指出你所具有的错误,更会友好地向你提供反馈,告诉你怎样做才会让对面的观众感觉更加良好。如果你要做一个相对简短或对象较少的简单谈话,那么试着让你的谈话内容重点更加突出、逻辑更加清晰,避免不必要的其他铺垫。试着通过练习控制谈话时间,比如在5分钟内将工作内容进行清楚明确的总结汇报。强调重要工作项目,陈述遇到的问题、需要得到的支持,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等,适当增加或删减内容让时间变得合适。最好在心中也进行几次排练,这样能帮助你极大地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