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婆婆提着一篮子鸡蛋要进城了,她出了大门转身把门上了锁,刚一回头碰上了邻居王嫂子,王嫂子说:“徐姨,今天要到城里去啊?怎么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也舍不得吃还要拿到城里去卖呀,你老刚给儿子娶了媳妇也该好好的享享清福,你儿子媳妇都在城里有工作又不缺钱花。你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别光顾着儿子。”徐婆婆听了乐呵呵地说:“你说的是啊,这不,他们打电话说最近工作忙,已经两个星期没回来了,我进城去看看他们,顺便也给家里买点东西,鸡蛋是给儿子和媳妇吃的。虽说儿子有媳妇了,但媳妇找的不容易,孩子既然是咱家人了,那就和我的闺女一样,再说了我还盼望着早早的抱孙子呢!”
徐婆婆出了村子,坐上去城里的公交车,车上都是村子里的熟人,大家都说徐婆婆有福气,娶了个城里媳妇,既漂亮又有工作能赚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她乐得合不拢嘴。一路上她看到田里的麦苗、地里的菜、庄稼长得更绿了,初春的微风吹走了冬日的寒意,吹来了一丝温暖,公路两边的树木都露出了嫩嫩的绿芽,她觉得家乡是那么美好,生活更有奔头了。
到了儿子的新家,她开始给做饭。饭做好了,儿子媳妇都下班回家了,母子三人一边吃饭,徐婆婆开始试探着用话讨儿子媳妇的口风,她说:“我今天在车上碰到了你大姨,她问我说小雅有喜了没有?一句话把我问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儿子听出母亲的心事,连忙说:“我们商量过了,结婚才几个月暂时还不想要孩子,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等过上几年再要小孩。”徐婆婆听了儿子这一番话,一声不吭吃完饭马上就收拾东西要回家,儿子看出他说的话使母亲不高兴了,怎么留也留不住她。临走时她给儿子和媳妇留下话说:“儿子你不为别人也该为我想想啊,你爹死了已快十年了,我把你拉扯大不不容易,我只盼望你早早的有个孩子,好尽做奶奶的责任,我就再也没什么牵挂了。”
她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晚上一个人躺在热炕上想起了心事,她想起了十年前老头子死的时候留下两女一男三个孩子,自己年纪轻轻的就守了寡。她是又当爹又当妈的辛辛苦苦把他们拉扯大,眼看着一个个都成了家,自己也老了,就想早早的抱个孙子也对得起死去的老头子,她想早点看到他们郭家有后,也就安心了。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和老人的想法不一样,她睡在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又起来拿出儿子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和她现在给孙子准备的新衣服看,想起儿子一岁多时呀呀学语,蹒跚走路时那跌跌撞撞可爱逗人的样子。那时孩子都小又要下地干活又要操持家务,天天都是累得精疲力尽,但只要看到儿子那可爱稚嫩的憨态,就把什么都忘了。到了夏季,儿子脖子上挂个银项圈,穿件红肚兜,两只脚腕上各挂一个铃铛走起路来一走三晃,铃铛有节奏的响着,这时就知道是儿子来了。那时,她会抱着儿子找个树荫厚的地方乘凉逗儿子耍,孩子虽说小但很乖,见到村里人不管是男女老幼,让他叫什么就叫什么,不管是谁只要有人让他学做鬼脸他就会照做,逗得人哈哈大笑。在他们住的那条巷子,儿子最讨人喜欢,整个是一个逗人开心的开心果。有时,儿子出去玩时,会叫人给领去偷偷的藏在家里,急得她一个上午都在找孩子,那时的时光虽说辛苦但过得开心充实。想到这里,她想着将来的孙子胖胖的,又白又惹人,大大的眼睛张着大嘴,那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正在一边往她这边爬着一边正在冲着她咯咯的笑呢!她伸手过去扑了个空,等她缓过劲来,原来是自己想的走神了,她看了看墙上的挂历,再过两天就是这个月的十五了,她也不生气了,她打定了主意过两天就去庙上给送子娘娘烧香,好好保佑她们家早早的抱上孙子,主意已定她也不再想了,瞌睡也来了,才安心的睡了。
十五到了,这天她准备了香表和纸钱,还带了几把红色的小蜡烛。到了村北的神庙,这里供奉着很多的神位,她挨个敬完香烧完纸钱。最后,来到了送子娘娘的大殿,她在大殿外烧了香表和纸钱。进了大殿,只见送子娘娘头戴凤冠,身着凤袍,目光慈祥中带着威严,身上背的怀里抱着的童男童女一个比一个可爱,一个比一个乖巧。她点燃了蜡烛,燃香打恭做了几个揖,把香插在香炉里,跪在蒲团上虔诚地磕了三个头,双手合十默默的祈祷,祈祷送子娘娘保佑她早早的抱个孙子。做完这些,庙里的主事叫她拿出一只孩子的小鞋绑在了一个童男的身上,又给她手腕上绑了根红线说这就能把孩子拴住给她带回家。她满意地向主事道了谢,心想这下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能踏踏实实的放到肚子里了,不久就能有孙子了,她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过了段日子她又去儿子那里,给儿子说是出来转转,散散心,给媳妇带去了很多的营养品,还给儿媳弄来了补药,说不管怎么要把身体保养好。她在儿子那里住了下来,整天乐呵呵的给他们做饭干家务。住了几天后,她说是出来也有段日子了,家里也放心不下,要回去看看。临走时他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让儿子多干点家务,不要让媳妇太累了,还说要给媳妇把她买的那些补药按时吃了。儿子看到母亲为了抱孙子用心良苦就答应早早的要个娃,说他和媳妇商量。她心想,说商量就是答应了,这次进城徐婆婆总算没白来。徐婆婆就这样乐此不倦的来往城乡之间照顾着家里又照顾儿子媳妇。
过了几个月小雅觉得身体不适了,郭亮看到媳妇整天的呕吐,每天连饭也难以下咽,成天不吃不喝,还不停的浑身发冷。这下可把他给急坏了,也吓坏了,他以为是严重的感冒,急着给母亲打电话说是小雅病了,要赶紧送医院。徐婆婆听说儿媳病了,她心想谁都可以生病唯独儿媳妇不能病,眼看着要抱孙子呢。她急急忙忙放下家务活,三步并作两步的出了家门。搭了辆进城的班车直奔儿子的住处,到儿子家一看媳妇还是继续呕吐,吐的都快要把胆汁吐出来了,她问儿子媳妇这样折腾几天了?儿子说:“这是第二天了”。母子俩以为是得了大病了,赶紧往医院送。到了医院,医生问是怎么回事?医生还问她说:“你女儿多大了?结婚了没有?”母子俩情急之下忘了给医生交代清楚,经医生这么一问才醒过神来,徐婆婆连忙给医生说是媳妇病了,不是女儿。医生笑着说:“你这个大娘,这么大年纪了来看病也不把事情交代清楚,弄了这么大个笑话,我还以为是你女儿呢,你不交代清楚差点让我给误诊了,我摸脉象好像是有喜了,才问你女儿结婚了没有?既是这样我开个化验单,让她先去化验个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等媳妇化验完了,把化验单拿来给医生看,医生说:“恭喜你大娘,你儿媳怀孕了,你们刚才说的呕吐还有其他一些现象都是正常反应,只是大人的体质不太好,反应厉害些,你就要抱孙子了,一切都正常。我开些安胎的药,再过一个月来检查,以后每个月来检查一次,回去好好给加强营养,好好的调理调理,你就放心的在家等好消息吧!”听医生说完这番话,徐婆婆笑得脸上乐开了花,别提心里有多舒坦多敞亮。
媳妇不但没病,还检查出来马上就要抱孙子了,徐婆婆甭提有多高兴了,回到家里,一切都安排停当。下午,徐婆婆就急着赶回老家去,说是给儿媳准备点鸡蛋营养品什么的好给儿媳好好的补补身子,也是给她未来的孙子增加营养。过了两天徐婆婆又来看媳妇了,她一手提着一大蓝子鸡蛋,一边肩头还耷拉着一个装过化肥的袋子,她累得满身是汗,站在了儿子的家门口。儿子打开了房门,徐婆婆进屋后,把儿子给愣住了,只听见一会儿有鸡在里面叫,一会儿又听见有小猪的哼哼声。儿子连忙问母亲:“妈您这是怎么了?不就是怀孕了吗?至于那么大张旗鼓的操办吗?看把您累得满身大汗。”说出这句话时,儿子用心疼的目光看着母亲。她放下东西说:“我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带了点鸡蛋,把养的鸡抓了两只带来了,今天顺便进城来,买了两只小猪,养肥了给我孙子做满月,高高兴兴的过个满月。你们城里有计划生育限制只生一个孩子,你两给我生个胖小子,抱回去在家里好好的喝个满月酒排场排场,这辈子也就知足了。”听到母亲的一番话,看着母亲累成这样,儿子能说什么呢?儿子赶紧给老人打来水洗洗,再倒上一杯热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自打儿媳怀孕后,徐婆婆隔三差五的来回奔波于老家和儿子家,不厌其烦,越奔波越来劲,也越精神。等到了六个月时,去医院检查,听大家都说过了六个月做B超就能检查出是男是女,去时还找了个熟人想帮着看看结果是什么?检查做完了,等到单子出来了,想打探一下是男是女,熟人说:“医院有规定不许往外说检查结果,说一切都正常,到时候生下了不就知道是男是女了吗?急什么?慢慢耐心的等着吧!”
虽不能知道结果是什么,但徐婆婆还是到处去烧香求佛,保佑她抱个男孙,她隔三差五的去看媳妇,给媳妇送鸡送蛋,什么好吃给买什么,只要有什么新鲜的水果上市她就给买,什么有营养她就给买,几个月下来把媳妇也给吃胖了,肚子也给吃的大大的高高的,旁人搭眼一看都说是双胞胎,一听到这句话她就心里乐开了花。
到了预产期,媳妇的身体有些浮肿,徐婆婆就天天跟在身边扶前扶后,扶出扶进的照顾有加。她看快到生的时间了,徐婆婆回老家拿要用的东西,一进村子大家都知道她儿媳要生了,个个人见了她都贺喜,徐婆婆高兴的逢人就说一定能生个男孩。要生了,媳妇住院了,她整整的在身边呆了一星期,媳妇进了产房,她又在外面整整的熬了一夜。这一夜把她给熬的心急火燎的不时的听见媳妇的呻吟,待产室的叫声,把她叫得揪心,坐立不宁。人常说:人生人吓死人。她在外来回的踱步,直到天快亮了,听到哇哇的哭声,她才松了口气。
待到一切安顿好,去问医生:“医生,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在外面守了一夜,现在孩子生了,我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医生告诉她说:“你的想法过时了,现在的小孩一出生都在保温箱里,不过你家生的是个女孩。”听到这番话,徐婆婆打了个寒颤,一颗滚烫的心一下子掉在冰窖里,她知道要想再要个孙子,除非儿子媳妇都回家种地。想到这里她心里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她转过身,阴沉着脸对儿子说:“你来照顾吧,我要回老家了。”本来说是等媳妇出院了接回老家去照顾的,现在徐婆婆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出了医院的大门,徐婆婆感觉到有些冷。秋末的天气,常常是灰蒙蒙的,阴沉着就像她现在的心情一样,一股风吹过来更增加了一份寒意,她打个冷颤,找了个小饭摊吃了些东西感觉到舒服多了。她坐上了返乡的车,一路上也没心思说话,熟人问她一句,她前言不搭后语的应付着。坐在车上看外面的风景,格外的凄凉,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满山遍野的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绿色,只有枯萎了的荒草。她看见了光秃秃的荒山,一阵大风刮过,黄土夹杂着落叶漫天的飞舞,隔着车窗的挡风玻璃她闻到了一股黄土味,随着车往前奔驰,一股股尘土飘进来落在人们的身上脸上。到了村口,她带着一身的尘土灰头灰脸的下了车。
徐婆婆一进村,就碰上了拉家常的女人们,她们看见徐婆婆回来了都热情的上前搭话问好。大家都说你去了这么长时间了,他们都好吧?她说都好着哩。邻居王嫂子突然问了她一句:“徐姨,我刚听说你媳妇早上生了,是男是女呀?”徐婆婆说:“你的消息咋这么快啊?”王嫂子说“我一个亲戚也在住院,今早回来说的。”不问则罢,一问徐婆婆更难受了,她说:“生是生了,我不知道是男娃还是女娃。”大家看她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就不敢再多说什么。徐婆婆回到了家,左思右想想不通。第二天刚好有集,她叫了辆三轮车把那两头猪拉到集市上去卖了。打那天以后她再也不愿去儿子那里了。要出院了,郭亮等母亲来给孩子绑红被面,接孙子回家,可怎么等也等不来母亲。郭亮的两个姐姐先后来告诉他,说母亲把猪赶去卖了。郭亮知道母亲不但不会把媳妇接回老家照顾,就连孩子的满月酒也没有了,他把媳妇孩子接回家自己照顾,准备自己给孩子做满月。
亲戚朋友听说了这事,都纷纷来劝说徐婆婆。郭亮的一个堂哥来劝徐婆婆,他对徐婆婆说:“婶子,你的心事我知道,郭亮小雅有工作,政策不允许再生了,你心里难受。但你也不要想不开,就是想不开,也不能那么做呀。我听说你养了两头猪准备给孙子做满月的,生个女孩你就给卖了,看你的意思也不打算给孩子做满月了?你这当老人的那么做是不是太伤儿子媳妇的心了,生娃的事能由了人吗?那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生什么的事。现在社会不同了,城乡都一样,生儿生女都一样的,现在的社会这么好,您还这么在意这呀?不就是生个女娃吗,你就连满月都不做了,理也不理了,那到你老了靠谁来管呀?还不是要靠他俩吗?”一席话说得徐婆婆无言以对。
过了几天,徐婆婆算算离孙子满月的日子不久了,她就打发两个女儿接孩子回老家来。两个姐姐到郭亮家来接孩子,郭亮和媳妇还有点生气,说什么也不愿回去。郭亮说:“生男生女都一样,我不在乎,我倒是更喜欢女孩子。就在城里过满月,我们不回老家了。”两个姐姐看叫不动他们,只好回去了。
过了两天,徐婆婆虽说不高兴,但想想郭亮的堂哥说的也在理。她思前想后觉得她那样做也不对,就叫了辆出租车来接孩子。她买了一大串鞭炮,来到儿子的门前放了,又给孩子绑了红绸被面,媳妇的脸上有了笑容,把媳妇和孩子接回老家给孙子过满月。
徐婆婆费了很大的周折,最终虽说是没能如愿以偿的抱个孙子,可她毕竟得了一个可爱的孙女。孩子越来越可爱,一颗紧缩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舒展,她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媳妇要上班,半年后孩子就由徐婆婆来照顾。这对她那样的年纪来说是件辛苦的差事,吃、喝、拉、撒,各方面都得面面俱到。如果稍有大意孩子就会生病有麻烦,但这恰恰给她带来了乐趣,也给她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那么的招人喜欢。婆孙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她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反倒觉得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等到孩子一岁多能走路时,就成了她的一个小尾巴,她走到那儿都离不开她那个心肝宝贝了。她干活累了,叫一声,孩子就会给她屁股底下放个小凳子让她坐下休息。她要扫地,孩子就会给她把笤帚拿来。时间长了,孩子能分清自己家和别人家了,有时她带孩子出去散心,回来时忘了去时带的东西,孩子就会帮她拿着。当别人问她:“你怎么把我家的东西拿走呀?”孩子会说:“这是我婆刚才来时拿的,是我家的东西。”这时就会惹得大家开心的大笑,邻居们都说徐婆婆的孙女既聪明又乖巧,一点也骗不了,长得又漂亮又可爱,真是人见人爱,你可真有福气呢!每每听到这些话,徐婆婆就会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心里甜甜的。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儿子和媳妇把孩子接进城了。刚开始她还能适应得了,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时间一长她就感觉难受了,她开始感觉得身体不适了。她生病了,她躺在炕上想着小孙女在家时,进进出出的,不觉着累,也没觉着身体有什么不适。农活忙完了,一闲下来没事干,一下子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她以为是小病在村里诊所看看吃些药就会过去的,可连续看了几天没什么效果,诊所的医生说:“你还是到城里大医院去瞧瞧,别给耽搁了病情。”
徐婆婆进城看病了,这次看病却再次的打破了她已经平静的生活。到了医院刚好又碰上了几年前给她儿媳接生的医生,因为那次在医院待的时间长了,再加上她那么细心的照顾媳妇,还有媳妇生完孩子她的反应特别大,给医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大家都把她给记下了。医生问她孩子好吗?还问她自己的身体怎么样?那医生说她是刚给别人送去了个没人要的孩子,有人来领养,她还说现在医院的私生子特别多,没办法了她们就联系送给别人领养。徐婆婆听了后,动了心思,她想既然别人能领养,我家也就能领养。她看完病就去了儿子那里,她和儿子媳妇说要领养个孙子。儿子、媳妇都不同意他那么做,他们说不是不叫你领养,领个小孩,往后牵扯的事多着呢!他们坚决不同意。徐婆婆认为儿子媳妇拿话搪塞她不让她领养,她想家里地也有什么都不缺,多一个人总是件好事,她看看和他们没法商量就自作主张,领了一个私生子来给儿子养着。儿子媳妇回家看到母亲那样做也没办法。但他们心里想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难道自己真的就像母亲想的那样一辈子没出息连个儿子也要不起吗?
过了几年,厂子里效益不景气,郭亮和媳妇也下岗了,他们开了个小食品批发部。经过两人的辛苦努力,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些了。有一天郭亮回家跟媳妇说:“现在生活是富裕了,你看咱们身边的那些同行,还有原先厂里的一些人,他们现在都有钱了。以前一个孩子的,不论是儿子女儿,现在都又生了小孩,光今年咱们去喝满月酒就好几个呢。我有时想,像我们这些下岗工人都没饭吃了,自己挣饭吃,也就成了三不管了。以后的事还得靠自己,如果这样,我看咱们也要个孩子吧,现在有能力养得起了。”
突然有一天郭亮给母亲打电话说是他媳妇小雅又怀孕了,一边的徐婆婆听了先是一惊,心里不知是喜还是忧。等到媳妇生下小孩后,竟然是个男孩,本来是件喜事,但现在的徐婆婆却彻底的崩溃了,她心想这下子抓瞎了。她开始为她做的事后悔,虽然这么多年了,领来的孩子也长大了,现在他们又生了一个,这就说明儿子媳妇始终是不会承认这个孩子。她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心,想想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要是那一天她死了,往后可怎么办呢!孩子要上学、要生活,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面前。孩子要是有父母,还可以给人家送回去,可是现在孩子离了她就没人照顾了。她左右为难,就在她的小孙子满月的前一天晚上,徐婆婆找来一根麻绳上吊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