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序

书名:秦农业历史研究  作者:樊志民  本章字数:4500 字  创建时间:2021-01-29 16:35

一、问题缘起

农史研究时段缩短、层位下移,乃近年新兴之趋势。它是农史学界基本完成清理家底、通览概貌工作后,研究逐步走向深人的重要标志。农业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生产科技和文化的多种因素作用于农业过程,就会形成特定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发展特点。所以,农业之发展不仅有其时间前后的历史,而且也存在着区界空间的厉史刃。重视农业的区界空间与时间先后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对农业历史的特殊性、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认识与研究。然后由个别到一般,探求共同特点、寻找普遍规律。不断提高和深化对整个农业厉史的认识,获致更加接近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将断代、地域诸概念引人农史领域,使农史研究具有了定时、定位诸特点,改空泛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推动了农史研究的深人。本文撷取有秦一段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就是考虑到秦长期立国西北,农业生产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秦农业上承三代余绪,下开汉唐先河,在时代卜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是兼具地域、断代特征,颇富典已型意义的选题之一。

秦族之始,直溯五帝时代,可谓历史悠久;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人们对秦农业之发展却知之甚少。其初始,或以为尚处采集渔猎阶段,几乎与原始农业无缘;西睡时,强调其游牧族落后特征;居关中,“诸侯卑秦”,仍以戎狄视之;更有甚者,竟把秦得天下归诸于游牧民族的野蛮征服口秦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有待于划分、确立;秦农业发展水平有待于科学的认识、评价;秦农业历史资料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搜求、整理秦史(包括秦农业史)研究中的一些偏见、误解,有待于纠谬、正误。同时,撰著一部全面反映有秦一代农业发展的学术专著,为国内外尚无人涉足的空白领域。基于以上认识,故不揣浅陋,斗胆以此为题,以期有所建树。

本人生于秦,长于秦,俨然以秦人子孙自谓。在+余年的农史研究生涯中,以地缘缘故对秦农业历史略有涉猎,有感于秦历史之重要地位与秦农业之飞速发展久矣。又念自己居秦地研究秦史,得地利之益;稽检史籍文物,有就近之便;濡染秦风,有体察之利;祖述先辈,有责无旁贷之义。以上诸点也是促使确立《秦农业历史研究》选题的主观因素之一。

二、研究现状序言

秦历史资料之匾乏与分布不匀,是影响秦史研究深人的重要问题之一。早秦史料附见五帝、三代文献,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初秦始与诸候通使聘享之礼,除世系排列外,其余可用资料甚徽中奏,《战国策·秦策》、《商君书》、《吕氏春秋》及《史记》中有关秦之记载明显增多,然分布不均,取舍颇费斟酌;盛秦勃兴骤亡,令人有白驹过隙之叹,除《史记秦始皇本纪》外,无若干相关记载。著名秦史专家林剑鸣先生不无遗憾地说:“秦的历史记载相当缺乏,以至古代大史学家都没有人能在一套二十五史中补人秦史”,秦史研究者“如何在这十分可怜的史料中追寻出秦的历史足迹,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近年来,随着考古、文物事业的发展,“秦史的资料来源正在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聊补秦史文献不足之缺憾。秦文化考古,是陕西文物考古界的首要课题之一,投入了极大的发掘、研究力量,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先后进行了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秦公一号大墓发掘;秦都咸阳考古发掘;秦都栋阳考古调查秦始皇陵考古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发掘;关中中、小型秦墓研究节郑国渠水利工程考古等,为秦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出土文物资料,促进了秦史研究的深人,同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秦史研究专家。还有甘肃、四川、湖北、河南诸陕西毗邻地区,亦对秦文化考古非常重视,不时有新发现、新资料面世。河南殷墟甲骨文中有关秦人的若干内容,反映了秦在西迁前活动于中原大地,印证了史籍中秦与商族关系甚密的历史记载。甘肃省与北京大学在甘肃东部发掘了“数百处”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址,证实殷周之际秦人确已生息繁衍干西睡。为研究这一时期秦人历史提供了全新的、不同于传统说法的新史料,促使我们从反省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秦人早期历史。湖北云梦秦简、四川青川秦腹的出土,在海内外掀起了秦史研究史研究的热潮口有人统计,自1977年至1982年五年间,发表秦史研究论文450余篇,约占本世纪以来秦史研究论著的三分之一强。这一现象与秦简、犊之出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秦简、犊之出土,“使我们得以纠正过去文献记载中的谬误。补充以前不曾知道的史实,它的价值是应充分估计的”。另从农业历史研究角度看,秦简犊内容大多有关土地制度、农业立法、生产技术,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同时,一些著名的秦史专家仍孜孜以求,继续着力于有关秦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马非百先生的《秦集史》上、下册,汇集资料近百万言。198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云度先生的《秦史编年》。以上二书皆属秦史资料编集性质的工具书。它们由久治秦史之专家手自完成,资料详实,可信度高。至此,秦史资料散乱、短缺之旧貌为之改观。以上是就秦史整体资料而言,若剔除其中非农史资料,直接可用诸本课题研究的农史资料似乎仍显不足,这也是影响我们有关研究项目深人的制约因素之一。

以往的先秦史论著视秦族、秦国为一方部落、诸侯,研究中夹叙附述,无单独成书者;秦汉史论著,以秦柞之短促,秦文献之鲜见而大多详汉略秦,尚未把秦王朝作为一个单元去看待。这是导致人们对秦的历史了解不深、对秦的历史估价不高、对秦史研究重视不够感的根本原因之一。从科学意义角度研究秦史的学术著作,首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它着眼于秦史的整体把握、宏观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了秦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轮廓,使我们确立秦农业发展、序说序列有了可靠的学术依据。它提供的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资料,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研究内容。中国农史学界近年来的先秦农业历史文献整理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研究,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秦农业史奠定了基础。夏纬瑛、王毓瑚先生注释《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王书称先秦农家言四篇)、马宗申先生注释《商君书》论农政等四篇,使素称难读费解的以上二书得以读通。他们通晓历史、谙练农学,诸多见解到详确。集全国农业史专家之力而成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一书,在有关章节充分肯定了秦农业科技成就,弥补了秦史研究中的缺环。目前,中国历史学会秦汉史研究会编辑出版有《秦汉史论丛》,陕西兵马俑研究会等主编《秦史论丛》。各大综合院校学报或辟专栏或出专刊,不时有秦史新论新作发表。对于我们拓宽研究思路,接触新史料、新观点、新方法,皆大有裨益。

秦农业历史研究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秦历史研究。我们要根据秦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认识其历史过程,总结其基本规律,发挥农史研究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充分利用各方面研究成果,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人。

三、农史分期

秦农业大约经过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若叙及余波,其时代基本上与公元前的中国文明时代相始终。本文所谓的秦农业是个中性概念,其中包含了秦族、秦国、秦王朝等不同农业发展阶段。两千年作为一个较长的农史时段,实有必要详分缕析。这期间,秦农业有发展,有停滞;有阶段跨越,有稳定持续;有过大跨度的地域迁徙,有过根本性的类型转换。秦由僻居西北一隅的蕞尔小国逐步发展成空前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历二千年岁月。秦农业已由初萌过渡端倪的蛮荒状态步人了中国传统农业科技的成熟时期。我们依据秦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并且参照秦史专家王云度先生有关秦史分期与发展阶段的观点,试划分秦农业发展阶段如下:

1)早秦农业时期(远古至公元前770年),或称秦人、秦族农业。秦人是很早就致力于中原农业开发的华夏族部落之一,功伴三代始祖;秦在殷周之际迫迁西睡,完成了由稻作向旱作农业的类型转换;西周末年人经营于沂渭之间,开始接触周人农业文化。秦人农业地域的移徙,代表本时期秦农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这一时期的秦农业基本反映了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初始特征。

2)初秦农业时期(前770-前385年),这是秦继承、吸收周、戎农牧业文化遗产并形成自身特色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621年,是秦人逐渐占有关中西部、西霸戎狄阶段秦占有岐丰宜农之地,“收周余民而有之”,在周人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农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传统农业技术项目大致已经具备。而秦穆公广地益国,着手开发西北农牧交错地带,促进农牧业经济文化交流。使秦国富兵强,一度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伴矣”。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形成了秦农业发展的第一高潮阶段。公元前620至公元前385年,是初秦农业稳定发展阶段。秦农业完成对周、戎农牧业遗产的继承、吸收,进人自身发展阶段。他们调整霸政,保持国力,发展农业,初行改革为中秦时期秦农业另一发展高潮之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奏农业时期(前384一前221年),是秦封建制农业生产关系蓬勃发展,基本完成对中国核心农区占有和传统农业科技奠基时期。

4)盛秦农业时期(前221-前206年),以秦灭六国为标志,中国农业由区域开发阶段进人到整体发展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的建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一系列统一的经济措施,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开始形成,北方旱农耕作体系逐步趋于成熟。盛秦时期。也是秦农业盛极而衰的关健时期。秦帝国之土崩瓦解与秦农业之严重破坏密切相关。

四、论著结构

本文分十章二十八节,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至四章旨在划分并且确立秦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勾勒出秦两千年农业发展的大致轮廓,这是整体把握秦农业历史所必需的。这一部分兼述秦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关系变革、疆域拓展变迁等重大问题,以期与中国历史大势相照应。第五至七章分哲学、科学、技术层次深人探讨秦农业科技发展,以全面反映秦农业科技成就第八、九两章分论秦农业生产结构变迁与农业管理制度之完善原拟在九章后设《秦农业文化的发展与变异》一章,以共同构成本文的第三部分,以包容一、二部分之外的相关农史内容。后因论文篇幅制约,忍痛割舍秦农业文化一章,残缺之憾,且侯来日再补。第十章探索秦农业发展的历史、评价秦农业的历史地位,为本文结篇。本文期望从纵横结合、时空穿透的多维角度全方位反映秦农业历史成就。

五、鸣谢

作者衷心感谢导师郭文韬先生的悉心教诲,拙文篇章搭设、观点推敲、资料取舍皆凝吾师心血感谢著名秦史专家林剑鸣、袁仲一、马非百、王云度、韩伟、何清谷、安作璋及所有致力于秦史研究的人们。他们之中有的我有幸拜教,大多则无缘面晤,但是他们的论著极大地帮助了我所进行的秦农业历史研究。拙文中不时引及他们的观点、资料,并在文下注出,以示不敢掠美。本书第七章第二节《农田水利技术之进步》赖河海大学高新陵副教授搜查资料,作成长编,并致谢忱之意。

感谢中国农科院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叶依能、曹幸穆、朱自振、张芳先生:感谢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的邹德秀、张波先生以及两单位所有的老师与同学们。我们之间既具师友之情,又有同行之谊,在拙文撰著过程中他们予我以热情的鼓励与帮助,令人感佩。

余年届不惑仍忙于学业,宁秦千里奔波,顾家不得。感谢贤妻雷雅黎、爱女樊圃的理解与支持,使我能全身心地完成研究工作。

##第一章早秦农业的过渡色彩与类型转换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