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刻石,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原石残存13行87个字,前两行为秦始皇从行人的职官和姓名,后11行是秦二世补刻的诏书及其从臣的姓名。
秦始皇立琅邪刻石的目的同样是“颂秦德,明得意”,但是与其他几块秦始皇刻石相比较,具有它的特殊性:它的铭文字数最多,共计497字;铭文为两句一韵,共72句;后面有附文,记载了随从秦始皇出巡人员11人的名字。另外铭文不仅具体记载了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制定法律以及在经济方面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还记载了秦朝疆域的四至。
原文-译文;
维二十八年-秦朝二十八年。
皇帝作始-秦始皇帝创始。
端平法度-端正法律制度。
万物之纪-明确万事纲纪。
以明人事-人事作到修明。
合同父子-家中父子和睦。
圣智仁义-圣明智慧仁义。
显白道理-宣扬道理明白。
东抚东土-安抚东边疆土。
以省卒士-巡视军队官兵。
事以大毕-大事已经完毕。
乃临于海-其后来到海滨。
皇帝之功-皇帝主要功劳。
勤劳本事-勤劳可谓大事。
上农除末-重农抑末政策。
黔首是富-百姓自然富裕。
普天之下-看到普天之下。
搏心辑志-人们专心致志。
器械一量-统一了度量衡。
同书文字-统一书写文字。
日月所照-日月所照之处。
舟舆所载-舟车所载之地。
皆终其命-都终符合天命。
莫不得意-人们都很满意。
应时动事-按时兴办事业。
是维皇帝-自有皇帝安排。
匡饬异俗-整顿异地风俗。
陵水经地-不惜跋山涉水。
忧恤黔首-怜惜天下百姓。
朝夕不懈-昼夜不能懈怠。
除疑定法-除去法律疑惑。
咸知所辟-都有执行标准。
方伯分职-长官职责分明。
诸治经易-政务容易施行。
学错必当-制定措施妥当。
莫不如画-要求无不明确。
皇帝之明-秦始皇帝圣明。
临察四方-巡视帝国四方。
尊卑贵贱-分明尊卑贵贱。
不逾次行-不能超越等级。
奸邪不容-决不容忍奸邪。
皆务贞良-务求贞节善良。
细大尽力-尽力大小之事。
莫敢怠荒-不敢怠慢对待。
远迩辟隐-远近偏僻地方。
专务肃庄-作到严肃庄重。
端直敦忠-做人正直忠厚。
事业有常-事业才能永恒。
皇帝之德-皇帝给予恩德。
存定四级-安抚天下四方。
诛乱除害-诛暴乱除灾害。
兴利致福-兴利益致福端。
节事以时-依时令节劳役。
诸产繁殖-各业繁荣增殖。
黔首安宁-百姓得到安宁。
不用兵革-不再用兵打仗。
六亲相保-六亲相互保证。
终无寇贼-终于没有盗贼。
欢欣奉教-欢迎受到教育。
尽知法式-都懂法律制度。
六合之内-天地四方之内。
皇帝之土-都是皇帝疆土。
西涉流沙-向西经过流沙。
南尽北户-向南到达北户。
东有东海-向东抵至东海。
北过大夏-向北过了大夏。
人迹所至-人们足迹所至。
无不臣者-天下无不臣服。
功盖五帝-功劳盖过五帝。
泽之牛马-恩泽披及牛马。
莫不受德-人人受到恩德。
各安其宇-各个安居乐业。
附后原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扶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城,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如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长久。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译文
秦王兼并天下,立名为皇帝,安抚东疆,到达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随从,在海上参与评议皇帝功德。都说:“古代皇帝,管辖土地方圆不过千里,诸侯分封,各守邦域,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互相侵犯,肆行暴乱,残杀攻伐,无有止息,还刻金石,自为铭记。古代五帝三王,知识教育,各不相同,法令制度,也不昌明,借威鬼神,欺骗远方,名实不副,故不长久。其身未死,诸侯背叛,法令不行。当今皇帝,统一全国,分为郡县,天下和平,宗庙昭明,体现道义,实行德政,皇帝名号,名实完备。群臣齐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作为表率,树为典范。”
琅邪台瓦当,出土于琅邪台顶的地下两米处,经考证为秦始皇做琅邪台建筑所用的陶质瓦当。
琅邪瓦当用细泥烧制,周身呈黄褐色,设计得体,纹饰精美。瓦面为圆形,直径为18.7厘米,瓦面沿用两条圆凸线环绕一周,中间用“十”字凸线平分,4格内各有一字,为篆书“千秋万岁”4字。用笔遒劲,笔画圆韵,结构严谨,隽秀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