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三节穆公招贤与秦霸西戎

书名:陕西简史  作者:刘东社  本章字数:5960 字  创建时间:2021-01-29 16:41

一、秦之先祖和襄公封侯

秦人源东夷而保西垂秦人祖源为东夷人,5000年前活动于东海岸边之山东、江苏一带。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祖先是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孙女名女修,织布时误吞玄鸟(燕子)蛋而生大业。大业为秦始祖,娶女华为妻而生大费,即伯益。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又帮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并被封于秦,地70里,地在山东、河南交界。伯益的二儿子叫若木,在费国为君,子孙以费为姓,其后人费昌在夏朝为臣。伯益大儿子名大廉,继承其父驯调鸟兽的技业,为嬴姓秦国。

商族之首领契传至14代到汤,势力壮大,东夷之费、秦等嬴姓国都依附支持商,《史记·秦本纪》云:“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他护驾有功,得到商汤的信任和宠爱,于是随汤之军队进入中原晋、秦之汾水、渭水流域。

由于赢姓国效忠于暴君殷纣王,受到周武王的打击,国家沦亡,恶来、蜚廉、费仲死心踏地跟随纣王,其族被废姓,其民降为牧奴。蜚廉有一子名季胜,继承祖父中潏的事业,率嬴秦军民保西垂,在渭河中游宝鸡一带,因势力发展,嬴秦遂到西犬丘(今甘肃东南),臣服于周。季胜有一子孟增被周成王宠幸。孟增孙造父被周穆公召以为御手。他在桃林挑选八骏,载周穆王游西域,穆王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赵城镇)。其后大骆、非子率族西迁,与西垂之嬴秦遗民会合,为周王朝守边,抵御戎狄部落。非子族“好马及畜,善养息之”。深得犬丘(今甘肃天水)一带戎部落叹服,“(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称赞,将其系族申侯之女许配大骆,生子名成。申侯为非子族请封,孝王遂使非子“复续嬴氏祠,号曰秦嬴”,于是复有嬴、秦之称,以远祖少昊、颛顼而祀之。近年发掘雍城秦景公大墓,出土石磬铭文也印证文献之正确,其为少昊后裔。非子受封,建立了政权,建筑城邑、宫室、村落等。

从太昊、少昊,到非子邑秦,嬴族经历了兴起、发展、鼎盛、衰败而又复起几个阶段,历时3000年。曾兴盛于东方的嬴姓族在西北高原崛起,其东夷族也变成了华夏族,而其族之坚韧性、适应性也表现了出来。

秦襄公为诸侯周西垂在渭水上游高原河谷地带,犬戎、狄、羌部落长期在这一带生活。羌为炎帝部落后裔,戎、狄为黄帝后裔,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在周代仍很落后,处于氏族部落阶段。公元前845—前822年,秦仲继立,时周厉王在位,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到彘(今山西霍县),西戎乘机侵犯,秦仲率军民作战失败,逃回西周。共和十四年,周宣王即位,出现中兴,“四年,使仲伐西戎。”他接见了秦仲,慰问死难军民,表彰了他们,“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秦军与周军经艰苦作战而打败戎部,受到周宣王封赏,“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公元前822年,秦仲战死前线。

秦仲子庄公等5人继续与戎战斗。宣王在镐京接见庄公,鼓励他杀戎,宣王还封秦仲子康于梁山(今乾陵处),其后姓梁氏。庄公兄弟5人经浴血奋战,终于击败了西戎,恢复西犬丘宗邑重地,庄公被封为西垂大夫。

庄公卒,长子世父让位于弟襄公。襄公将妹穆嬴许于戎部丰王为妻,以分化戎部。丰王活动于丰岐,即长安至岐山一带。襄公二年(前776年)向东扩土,迁都于汧(今陕西陇县),汧为军事城池。从非子开始的秦邑由世父镇守,成犄角之势。戎侵夺犬丘及邑,擒世父。襄公率军回救,获胜,迫使戎送回世父。秦之胜为多年积累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周围戎部采用分化和打击两手的胜利。宣王末期,王室衰败,秦借“王命”大力征伐以发展势力。

宣王死,子宫涅即位为幽王。他昏庸残暴,政治黑暗,不但使自己一命归阴,还导致西周灭亡。于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秦襄公率军来丰镐迎平王护驾而受到重用。平王看镐京已为废墟,决定迁都成周(洛邑)。襄公“战甚力,有功”,又护送平王至洛邑。“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以岐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秦襄公奉平王命令,回军西上,与丰镐一带的犬戎作战,使他们退回泾河上游地区。

襄公回到汧邑城,慰劳将士,宣布建立秦诸侯国,以西犬丘为都城,完善政权机构,与诸侯通聘享之礼,又祠上帝于西畤。“秦襄公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襄公立国后,形势仍很严峻,周围被戎狄鬼方、猃狁、丰戎等包围着。他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求生存,否则所封之地也为一纸空文。他积极发展生产和整顿军备,《诗经·驷鐡》毛氏传称:襄公“备其甲兵,以讨西戎。”《诗经·小戎》载,秦已有兵车,用各种毛色的骏马驾驶,马有甲衣。从襄公八年到十二年,经4年征战,才“伐戎而至岐”。后襄公战死,归葬西垂,秦军西退。秦襄公使秦为诸侯,他在秦之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励精图治的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穆公在位时,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傒、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也最终使秦“称霸西戎”。因此,秦穆公在秦国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穆公的用人与外交策略在选用人才上,穆公不分国别、族别,广招天下之士。晋献公曾将百里傒作为陪嫁奴隶送给秦国,百里傒中途逃到楚并被捉为奴。穆公听说他有才能,用5张羊皮赎回,后任他为大夫,号称“五羊大夫”。百里傒又荐好友蹇叔,穆公派人以厚币从宋国迎来。晋国丕豹来秦,后来当秦有灾而晋不借粮时,他被穆公派为先锋攻晋,大败晋军,生擒晋惠公。由余原为晋人,亡入戎。入秦后,穆公与他交谈,知道他很有能力,是戎国的贤臣。于是,穆公定离间之计,先以女乐送戎王,使他迷于声色,不理政事,又故意延缓由余的归期,派人离间戎王与由余的关系。由余在戎中无法呆下去,就投降了秦国,穆公对他委以重任。这样,穆公手下就人才济济了,这为他成就霸业提供了人才条件。

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当时,晋灭掉十几个小国,占有陕西东部一带,为一大强国,对秦威胁很大;楚也兴起,北伐中原并占有陕南;东方的齐国亦为强国。秦穆公认真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晋是主要敌人,所以采用联楚抗晋战略。而如何对待晋呢?秦穆公能够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和双方实力,有效地采用友好与战争两种手段,充分体现了他灵活的外交策略。

首先,穆公元年,“自将伐茅津”,其地在平陆县。穆公要伐茅津之戎,就要打破晋国的堵塞。晋献公为此而不安,决心灭虢、虞二国,并很快占有这两国之地。这样,穆公不敢攻茅津之戎,就采取了和晋策略,求婚而娶献公女儿为夫人,两国结盟。

其次,晋献公宠信骊姬,打算重新立骊姬之子为太子。于是他先逼旧太子申生自杀,又欲加害重耳和夷吾,这两人逃走了。当时夷吾逃在梁(今韩城),他以割河西8城求穆公支持,于是穆公护送夷吾回国为君,即晋惠公。不料夷吾最后背约而失信誉。公元前648年,晋国旱灾,惠公派人向秦求助粮食。穆公与大夫公孙枝、百里傒商议,决定救晋灾。公元前643年,晋又遭灾,秦仍救济。这就取得民心,提高了威望。

再次,公元前645年,秦败晋,晋太子圉入质于秦,穆公礼待之,将女儿怀嬴嫁给他。公元前638年,惠公病重,太子圉私逃回晋。穆公对他不满,派使者到楚,迎回公子重耳。重耳已在外17年。穆公和夫人对重耳加以礼遇,送他5个美女,并把其女许于重耳为妻。公元前638年,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君位,为晋文公。

殽之战与扩张重心的西移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秦、郑结盟,秦大夫杞子、逢孙、杨孙等被派往郑国戍守。两年后,杞子从郑国向秦穆公报告:“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于是穆公决心袭郑。蹇叔提出4点理由反对袭郑。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2、“行千里,其谁不知”。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4、“晋人必御师于殽。”百里傒也反对伐郑。穆公不听,以百里傒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及白乙丙为将。蹇叔和百里傒想到将士即将送死而大哭,穆公斥责。秦军过东周洛邑北门,骄傲无礼,尚幼的王孙满也认为秦军“必败”。郑国牛贩子弦高见秦军袭郑,谎称郑已知秦军来,派他送12头牛慰劳。秦将见郑已有准备,只好退兵,并顺便灭晋之属国滑。

晋文公刚去世,太子襄公正在办丧事,闻秦袭郑而大怒。晋大臣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襄公身穿黑色孝服出师,伏兵于殽,姜戎也前来助战。秦军行至山谷,晋军伏击,秦军无一逃脱,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等将被擒。襄公母为穆公女,她营救了诸将。穆公穿孝服出城迎诸将,说由于自己不听百里傒、蹇叔的话,致使全军覆没,你们要准备雪耻。

次年,秦穆公为报仇,命孟明视等攻晋。双方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交战,结果秦军大败。此战后,穆公经充分准备又大举伐晋。他亲自督战,孟明视等诸将拼死作战。秦由茅津渡黄河,焚船只,猛攻,攻占晋“王宫”。晋军败,退城坚守,不出战,穆公才解恨。之后,秦军又南渡黄河,收敛埋在殽山谷道战死的秦兵尸骨,举行隆重的葬礼,全军“哭之三日”。穆公对将士誓词悔过:“嗟士卒!听无譁,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此后,穆公认识到秦不能打败晋国,无力称霸中原,就转而和晋,图霸西戎。

“并国十二,独霸西戎”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朝的政治中心从陕西关中转移到河南洛阳地区,关中等“岐以西之地”即被以犬戎为首的诸戎等所控制。经几代奋战,秦的领地西起甘肃天水西,东到陕西华县,关中大部为秦所有。然而,这一地区的戎族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直到秦穆公任好时,秦国才加快了对诸戎的征服步伐。穆公元年(公元前659年),秦大举进攻与晋交界处的茅津(今河南三门峡)之戎;二十年(公元前640年)又灭东边的梁、芮两小方国(均在今陕西大荔境);二十二年,又向南进逼瓜州(在今陕西终南山北)陆浑之戎(亦称允姓之戎或姜戎),迫使其向东迁徙,晋国则引诱他们居于伊川(今河南伊、洛水上游一带),强迫他们开垦荒地,服役纳贡。这样,秦国向东、向南驱逐或征服戎族,势力大为扩展。然而,秦四周戎族势力仍然很强大,史称西戎有国12或14,其大者有“八国”,即绵诸、绲戎(犬戎)、翟、豲、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据学者们考证,除义渠、大荔戎在今陕西境内外,其余皆在甘肃东部及宁夏一带。

到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西戎王遣使臣由余至秦。穆公先用反间计争取到由余,然后又重用由余以伐西戎。经过两年的准备之后,穆公用由余之策,“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西戎8国不同程度服属于秦国。

秦称霸西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除了体现秦自身的价值之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黄河以西广大地区的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长期以来由戎族控制下的地区,小国林立的局面得以结束,社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民族融合进程得以加速。

第二,令秦之威名远播域外。关陇以西到中亚乃至欧洲,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交通往来。穆公称霸西戎,其名声不胫而走,遂开始使“秦”成为域外民族对中国的专门称谓。日后秦统一中国,则进一步强化了域外各国以秦代指中国的意识。据学者考证,许多国家称中国为“支那”或“China”,实即秦的音译。

三、秦与诸戎狄的冲突融合

前面我们提到穆公时秦独霸西戎,也就是说当时陕西及其附近的诸戎(即以犬戎为首的西戎),有的为秦并灭(如社、彭戏氏、小虢等),有的被秦所逐(如陆浑之戎),有的则服属于秦(如义渠、大荔等)。从此,以犬戎为首的诸戎见于记载的则不多。秦国称霸西戎的过程,是其开疆拓土、日益强盛的过程,也是秦人及其所并诸戎逐渐融人华夏族的过程。秦人在西周时,还被华夏族(周人)视为“夷狄”,即非华夏族。如《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均称秦人为“狄”,“夷”;后来商鞅也说过:“始秦戎翟之教。”但在春秋以后,秦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华夏族的文化及礼仪,参与大国争霸,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而由秦人兼并的诸戎也随秦人一起融入到华夏族之中。当然,这一进程是长期的、缓慢的,而且有先有后。

春秋战国时,在陕西除了秦人和诸戎之外,在渭、洛之间和陕北地区还有一称为“狄”的民族。据许多学者研究,此时的“狄”与殷周时的鬼方、猃狁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他们在春秋战国时的名称。据《春秋》三传、《史记》、《国语》等先秦、秦汉史籍载,春秋时的狄大致可分为白狄、赤狄和众狄(包括后之“长狄”)几个大的部落集团。赤狄主要分布在晋国(今山西及河北南部);白狄则居于秦国北,今陕西渭、洛流域及陕北、山西西部;其余众狄均在今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赤狄、白狄与晋国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后来赤狄各部渐为晋所灭,白狄亦势孤力单,成为邻近相互争霸的两个大国——秦、晋结盟和争夺的对象。晋成公(公元前606——前600年在位)竭力拉拢白狄以抗秦,六年(公元前601年),支持白狄与之共“伐秦”。秦也积极拉拢白狄,支持其“伐晋”。如秦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82年),秦与白狄“伐晋”。到晋平公十三年(公元前545年),白狄与晋和好,并服属于晋。至此以后,再也不见白狄有活动于陕北和晋西的记载。

义渠,关于其族属,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是西戎中羌之一种;一说则以为是狄,即赤狄、白狄之后裔。据《史记·匈奴传》、《后汉书·西羌传》等载,义渠居地在秦之北,即今泾、洛水北。大约在秦惠公时(公元前500——公元前490年),在陕西的义渠、大荔戎最为强盛,“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义渠的兴起,威胁着秦国,故秦国于厉共公二十三年(公元前444年)伐义渠,俘虏其王。后14年,义渠又伐秦至渭水北。过了100余年,义渠又败秦军于洛水。后4年,义渠内乱,臣属于秦。后又反离,为秦军所攻。此后,双方争战各有胜负。

义渠与秦之间的争战前后持续150余年,当然,其间也有和平相处的时期。义渠最终为秦所灭,使秦之势力达今陕北地区。此后,义渠人在秦、汉的长期统治之下,逐渐华夏化,余众也多有迁于今甘肃者。如西汉时有“义渠王骑士”的记载;汉初,北地、安定郡也有“义渠”,义渠人到西汉后期则先后融人华夏族之中。

义渠南边的大荔戎,主要居于洛水流域,以今陕西大荔为中心。春秋中叶,大荔、义渠最强,并称王。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秦以兵2万伐大荔,取其王城。此后大荔戎就很少见于史籍,可能即为秦所灭。直到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才见有“大荔围合阳(今陕西大荔北)”的记载,大荔戎可能最后也融入华夏族或义渠之中。

长达5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族为主干,逐渐融合了长江流域及华北、西北的四周各个民族,使华夏族不断地巩固、扩大。陕西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融合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由于秦人的崛起及强大,最后几乎统治了陕西全境,关中的戎族,渭北、陕北的白狄、义渠等族,逐渐与秦人一起融入华夏族之中,使陕西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