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第十五篇 狄氏世系

书名: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作者:杜文玉  本章字数:4837 字  创建时间:2021-01-27 15:14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

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今古同一体。

比看伯叔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

(唐)杜甫

和狄仁杰的先祖一样,他的后世子孙中也没有一个人的声望与影响超过狄仁杰的,正像上引的大诗人杜甫诗句中所反映那样,狄公曾孙百余人中,竟无几个卓绝者,只能使人发出有才无命的感叹。正因为如此,狄仁杰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就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家族中人引以为骄傲的惟一的人物。

一.父辈与子辈

由于狄氏家族谱牒早在唐代已残缺不全,史籍中有关这个家族的世系情况记载较少,且有互相矛盾的现象存在,所以今天只能对这个家族的世系及事迹作一比较粗略的叙述。

根据记载,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有两位兄长,即长兄狄知俭,唐朝江阴县(江苏江阴)县令;次兄狄知本,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地位都不高,也未见有什么事迹流传。另据有关碑刻记载,说狄知逊是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第五子。这就说明狄知逊至少还有两位兄弟史籍中未见记载,这个现象的出现当是狄氏谱牒残缺所导致的结果。

狄知俭是否有子,没有见于记载。狄知本有两个儿子,即狄仁、狄仁权,是否做过官,史书上没有记载。狄知逊共有5个儿子,即狄仁杰、狄仁贞、狄仁节、狄仁恪、狄仁矩。狄仁杰排行第一,除他之外,其他4位兄弟是否任官也未见于记载。狄氏家族中如此之多的人未见任官情况的记载,并不一定证明他们均未进入官场,很可能是官职卑小,故史籍疏于记载。

《新唐书·狄仁杰传》说他有二子,即狄光嗣、狄景晖。同书《宰相世系表》却记狄仁杰有三子,即狄光嗣,户部郎中;狄光远,州司马;狄光昭,职方员外郎,却未记载狄景晖。该书的《表》为欧阳修所撰,《传》却是出自宋祁之手,不统一也是难免的。关于狄景晖此人,在多种史籍中都有出现,记载的为同一事,即他在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司功参军任上,贪暴为虐,致使百姓困苦,遂导致其父的生祠被毁。说明狄景晖确是狄仁杰之子。有一种说法认为狄光昭就是狄景晖,可能是他的另一个名字。这种看法毫无根据,大约是因为《新唐书》的表和传记载的狄仁杰之子不一致,而《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又是依据狄氏谱牒,为了迁就《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于是就作出了这样的推测,殊不知狄氏谱牒本身就残缺不全。杜甫的《寄狄明府》诗云:“梁公曾孙我姨弟,比看伯叔四十人,今者兄弟一百人。”狄仁杰的孙辈有40人,曾孙有百人之多,他的儿子决不止区区3人,狄景晖也应是他的儿子之一,并非与狄光昭为同一人。

狄光昭的事迹史籍缺载。狄光远见之于史籍是在长寿元年(692),当时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狄仁杰写密书设法送给其子狄光远。狄光远得书后,求见武则天为父亲申冤遂使狄仁杰免于一死。此外,再无见到有关他的事迹见于记载。

狄仁杰的长子狄光嗣的事迹史籍记载颇多,可以勾画出他一生的基本历程。圣历元年(698),他任司府丞,经其父狄仁杰的推荐,升任地官员外郎,由于莅事称职,受到武则天的称赞。大约是在狄仁杰死后,狄光嗣被派到地方任官,历任淄(治今山东淄博西南)、许(治今河南许昌)、贝(治今河北清河西北)等州刺史。这个期间正是朝廷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先是武则天的统治被推翻,接着唐中宗被他的皇后韦氏毒死,韦氏欲仿效武则天临朝称制,又被临淄王李隆基诛杀,睿宗李旦即位。不久,狄光嗣的母亲死,按照当时制度儿子要居丧3年,狄光嗣遂上表请求卸职,回家居丧。睿宗认为他是功臣之后,夺情起复为太府少卿。这是皇帝对他的特殊照顾,一般人都求之不得,但狄光嗣却坚决推辞,不愿复职。睿宗对此十分赞赏,认为他诚孝可嘉,睿宗降敕说:“朕念卿家门忠于王室,所以才夺情起复,以示殊恩。卿屡次上表辞让,情理恳切,朕反复省览,遂卿所请,用劝浮薄。待卿居孝期满,另行任命。”同时睿宗还命令将此事编入国史。狄光嗣后任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刺史,开元七年(719),升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坐赃被贬为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别驾,不久死去。

二.后世子孙

关于狄仁杰的后世子孙,从上引杜甫的诗看,人数倒是不少,由于他们多官职低微、地位不高,所以史籍往往疏于记载。从欧阳修所编撰的《宰相世系表》看,狄光嗣的孙子叫狄博通,狄博通的儿子叫狄玄范,却没有记载狄光嗣之子的名字。这仍是狄氏谱牒残缺所导致的现象。狄博通的生平情况,史籍缺载。狄玄范,有的书记为狄元范,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曾被授予右拾遗《唐会要》卷45《功臣》云:以“狄仁杰孙元范为左拾遗”。狄仁杰还有一玄孙狄玄封,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被授予怀州修武县(河南修武)县尉见。玄范名与玄封相连,二人肯定为同辈之人,至于是不是亲兄弟就不好论定了。狄仁杰的后裔,见于记载的还有一位狄惟谦。“唐会昌中,北都晋阳令狄惟谦,仁杰之后。守官清恪,不畏强御。”这位狄惟谦不知是狄仁杰的哪一辈子孙?从他任职于会昌(841—846)年间的时间推算,可能是狄仁杰的玄孙辈,或者还要更晚一辈。

见之于记载的狄氏后裔还有一位狄兼谟。此人是狄仁杰的族曾孙还是族孙?史籍记载并不一致,根据我的考证他应是狄仁杰的族曾孙《旧唐书》卷89《狄仁杰传》记其为族曾孙,而《新唐书》本传记其族孙,两书所记差异颇大。《旧唐书》本传还载,兼谟“祖郊、父迈,仕官皆微”。狄兼谟如为狄仁杰族孙,则其祖父狄郊必为狄仁杰同辈兄弟,《宰相世系表》记狄仁杰同辈兄弟共七人,如何未见狄郊之名?且狄仁杰这一辈人名字皆以“仁”字相连,而狄郊之名与此并不相连,故《旧唐书》所记较可靠。狄兼谟的祖父为狄郊,父亲为狄迈。既然狄兼谟是狄仁杰的族曾孙,则狄郊必是狄仁杰的兄弟之子,狄仁杰有4个兄弟,到底是谁的儿子,尚不能考知。狄兼谟之父狄迈应是狄仁杰的族孙,也是现能考知的狄仁杰惟一的孙辈人名。

狄郊、狄迈的生平,史籍不载,大约是他们“仕官皆微”,地位不高的缘故。然而关于狄兼谟的记载却不少,两《唐书》在《狄仁杰传》之后均附有他的传记。

狄兼谟,进士及第,元和末年被授予襄阳(治今湖北襄樊)推官。狄兼谟在这里任职不久,就被召回朝中任左拾遗。他能从地方小官一举调任京官,与当时朝中的朋党斗争有直接关系。唐宪宗元和末年,谏议大夫兼知制诰武儒衡深为宪宗所器重,“垂将大用”,这样就引起了宰相令狐楚的嫉恨,欲以计阻止宪宗对他的重用,“以离其宠”。当时狄兼谟入仕不久,朝中没有政敌,又是功臣之后,令狐楚遂引荐狄兼谟入朝为官,想通过扶持狄兼谟来达到排挤武儒衡的目的。令狐楚自草了授兼谟左拾遗的制书,大意是宪宗在听政余暇,观览国史,见奸臣擅权,武则天窃取皇位之事,国家神器大宝(指帝位)将传于他人。幸亏狄仁杰力保中宗,遂“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这道制书大力赞扬了狄仁杰匡复唐室之功,痛斥了奸臣追随武则天夺取帝位之恶,实际上是指斥武儒衡之祖父武平一祸国求荣。制书颁发后,武儒衡见宪宗哭诉说:“臣祖平一,当天后时,避仕终老,不涉于累。”意思是说武平一在武则天时期,很早就致仕养老去了,并没有做危害李唐皇室的事。宪宗抚慰再三,从此薄令狐楚的为人。由于制书已经颁发,狄兼谟也就顺利入朝就职了。不久,宪宗死去,穆宗即位。长庆元年(821)三月,命给事中韦弘庆为宣慰使,左拾遗狄兼谟为副使,前往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宣抚。后历尚书郎,外任郑州(治今河南郑州)刺史,颇有政绩,文宗大和中(827—835)又入朝为给事中。

狄兼谟在任给事中期间,曾做了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左藏吏贪污了度支缣帛,文宗因此时已颁布了大赦,遂下诏赦免赃吏,不予治罪。狄兼谟认为不应赦免赃吏,遂封还诏书。给事中的职权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虽然制度上如此规定,但真正敢于封还皇帝诏书的还是要具有一定的胆识。果然文宗召见狄兼谟,询问封还诏书的理由,狄兼谟回答说:“典史犯赃,不可免。”文宗认为其长官已经赦免了,胥吏也就不便再追究,但又担心狄兼谟从此不敢再坚持给事中的责任,便又鼓励他以后诏敕有不当时仍要继续封还。开成元年(837),狄兼谟被提升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副长官,由于长官御史大夫不轻易授人,所以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实际负责者,权任甚重。文宗为此特意对狄兼谟说:“御史台事关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以往的执法者(指御史治官员),大都心怀畏忌,顾望不前,因此朝廷纲纪不振。卿乃是狄梁公之后,自有家法,当然不会像以往的执法者那样有畏忌顾望之心。”从唐文宗这番勉励狄兼谟的话看,狄兼谟能升任御史中丞,固然与他能忠于职守有关,也未尝不是沾了狄仁杰的光。狄兼谟也对文宗表示:“朝法如有不当之处,臣一定会悉心弹奏。”文宗对狄仁杰非常仰慕,曾向狄兼谟详细询问过他的功绩与事迹,狄兼谟在向皇帝述说狄仁杰功勋的同时,还介绍了张柬之等5人的功绩,促使文宗下诏访求五公后人,授予官职。狄兼谟不夸大狄仁杰功绩,而隐没五公之功,仅此一点而言,狄兼谟的品格也是不同寻常的。

狄兼谟在御史中丞任上,果然不负文宗期望。江西观察使吴士矩为了收买人心,擅自动用上贡钱物数十万赏赐军士。狄兼谟得知此事后,上表对吴士矩提出弹劾,他认为观察使虽然守土有责,但赏军皆有定数,吴士矩“与夺由己,盈缩自专”,不仅是影响一地的问题,必然导致诸军“援例”照办,将会严重破坏国家法度。必须严厉惩办吴士矩,制止这种现象。吴士矩由此被贬为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别驾。

开成二年(837)六月,狄兼谟转任刑部侍郎,不久,又任兵部侍郎。次年九月,文宗因皇太子漫游无度,打算将其废去,狄兼谟垂泣劝谏,使太子得以保全。文宗因此更加器重狄兼谟,用其为检校工部尚书、河东(治太原)节度使,任满后返京任尚书左丞。武宗时,狄兼谟充任过武宗爱子益王李岘的王傅,可见武宗对狄兼谟也十分信任。狄兼谟任天平(治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节度使时,因病辞职,以秘书监留居洛阳,不久任东都留守,死于任上。

杜甫的《寄狄明府》诗,又称寄《狄明府博济》,博济是狄明府的名字。该诗首句云:“梁公曾孙我姨弟”,说明博济是狄仁杰的曾孙、杜甫的姨弟,即表弟。这个狄博济与狄博通的名字相连,且都是曾孙,当是同辈兄弟关系。从杜甫的诗句看,狄博济是有官职之人,但官职似乎不高,“大贤之后竟陵迟”一句,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狄仁杰的曾孙们虽然官职低微,但做官的人数却不少,“官济济”一句即是明证。狄仁杰的后世子孙中除狄兼谟地位较高外,其他人均地位低微,命运不济,而狄兼谟又在杜甫之后,对于这些狄氏子孙的坎坷命运,杜甫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他在诗的后半部分写道:

汝曹又宜列鼎食,身使门户多旌。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诋。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虎之饥,下岩;蛟之横,出清。

早归来,黄土泥衣眼易眯。

杜甫的这首诗据朱鹤龄注,当是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作于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东)。狄仁杰死后仅六七十年时间,狄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使人感叹不已。所以杜甫奉劝狄博济等不要再在岷、汉间飘泊,遭人白眼、诋毁,不如早早回到故乡黄土地去。

三.狄氏家族世系表

关系任官情况伯支六代祖后秦乐平侯。恭四代祖不详。叔湛曾祖东魏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封临邑子。孝绪祖父唐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金紫光禄大夫,封临颍男。知逊父亲唐内直郎、郑州兵曹参军、梁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剡县令、郑县令、夔州都督府长史,赠邛州刺史。知俭大伯父唐江阴县令。

关系任官情况知本二伯父唐营州司马。仁堂兄不详仁权堂兄不详仁杰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文昌右丞,宁、豫、魏等州刺史、侍中、内史、文昌右相,追封梁国公。仁贞大弟不详仁节二弟不详仁恪三弟不详仁矩四弟不详光嗣长子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户部郎中,淄、许、贝等州刺史,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歙州别驾。光远次子州司马。光昭三子职方员外郎。景晖子魏州司功参军。郊侄子不详迈侄孙不详博通曾孙不详博济曾孙不详兼谟族曾孙襄阳推官、左拾遗、尚书郎,郑、蕲、邓、苏等州刺史,给事中、兵部侍郎,河东、天平节度使,尚书左丞、东都留守。玄范玄孙右拾遗。

玄(元)封玄孙修武县尉。惟谦玄孙晋阳县令。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