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训练”作文教学模式是由北京市月坛中学语文教师刘朏朏提出的。刘老师认为,当前中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贫乏单调,其根源则是作文教学中只重视训练学生作文的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刘老师把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梯,形成了她的作文三级训练模式。
1.观察-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一阶段是基础,主要在初一进行,具体策略是:首先,解决对观察的认识问题,主要要求学生认识观察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了解什么是观察,掌握一般观察的基本要求,学会写观察日记;其次,解决观察领域的问题,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留心身边的科学现象,注意平凡的日常生活,重视观察人;再次,解决观察的方法问题,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细致观察、比较观察、反复观察四种基本方法的训练;最后,解决观察与体验,观察与调查研究,观察与联想、想象,观察与阅读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分析-即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中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挖掘这些材料中蕴含的思想意义,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分析训练是观察训练的逻辑发展,也是整个模式中核心的环节,主要在初二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是:首先,提高学生对分析的认识,用3个课时的时间,分别给学生讲清分析的意义、分析笔记的写法以及命题分析与选题分析;其次是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是“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二是“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再次让学生掌握分析的角度,主要安排了“条件分析”、“因果分析”和“演变分析”等训练内容;第四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的重点,主要包括“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等几个问题;第五是教会学生“深入的分析”,包括“分析与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三节。
3.表达-即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它包括对文章结构的构思能力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两大部分。主要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写语感随笔和章法随笔。
三级训练作文教学模式,是多年来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硕果,它的特点是:重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作文的材料,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全程训练,重视正确处理作文中认识与表达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发挥认识能力的提高对表达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