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1.2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书名:我的语文教育观与实践探索  作者:段全林  本章字数:3954 字  创建时间:2021-01-29 18:2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就是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什么?什么样的发展就是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一切属性的发展。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实质是指人的心理的发展。作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大脑机制,它一方面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个体的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这些方面的总和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德育中的“德”。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则是人对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程度。这些方面的总和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智育中的“智”。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既包括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成熟,也包括生理结构的发展和运动机能的完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体育中的“体”。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属性,受教育者个体的审美心理发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育即审美教育对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上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构成了我国现行教育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逻辑结构可用下表显示。

事实上,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涉及到上表中的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的内容。

其次,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内容的全面发展上。过去,我们重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的训练,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缺失综合性学习的训练,语文新课程提出五个方面要协调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

“二”,就是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呢?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是思维工具,体现在利用母语展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利用母语界定概念,形成判断、进行推理等多方面。有专家指出: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具体说,在语文科,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课文内容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对它们所作的阐释、评价。或者扩大一点,是由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言语)本身,即语言(言语)内涵的“人文性”-汉民族的文化意识。第三,是通过读、写、听、说的行为,即怎么读、怎么写、怎么听、怎么说。第四,人文性还有更深一层含义:之所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人文”,都是经特定的价值观“筛选”的结果。

有研究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其人文性上。一方面,语文是一种文化的构成,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包孕着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符号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语言的文化代码性质决定了它鲜明的人文属性,而汉语汉字的人文属性则尤为突出,它重人生、人伦、人情、人性,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积淀着汉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习汉语言,就是让学生感受汉民族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杰出的创造,就是接受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语文人文性的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强调对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强调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教育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语言习得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因为语言是人自身功能的一部分,语言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任何一种语言形式背后都跃动着一种生命形式,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成长和提升的过程。正因为语文课程蕴藏着这种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以,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尊重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培养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同样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应有之义。

“三”,就是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在这里,知识与能力是指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唯有如此,知识技能的意义才能不断重新构建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语文课程而言是伴随着对该课程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当语文课程真正实现了三者统一的时候,就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走向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四”,就是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那么,如何确定语文素养的内涵呢?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知识、能力仅仅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它们并不平行并列,并不处于一个层面之中。韩雪屏老师在《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一文中把语文素养大致归纳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支配这些行为的智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行为意志;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人文体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重言语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

重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提出的,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提出的。通常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课程中,显性的合作学习通常是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分组讨论的机会,或者在课余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小课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语文学习中有许多隐性的培养合作精神的机会,合作意识应该存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所有场合。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提出的,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即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能力,即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开放视野,即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到以下三点: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而言的,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要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即我们要树立和坚持“大语文观”。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切实增强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合理地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第二,语文课程应增加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当前多样化的教材体系和新教材中适当的“空白”设计等均是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的具体体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针对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语文课程必须突破“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框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以有多个角度、多种途径。比如,从课程形态看,语文课程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从教材选文看,它应该文质兼美,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包容民族和世界的先进文化;从课程内容看,它要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从促进学生发展看,它应该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经验;从课程资源看,它应该具有大语文观,广开社会教育资源。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