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掖师范工作的16年中,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还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给我鼓掌的次数,难以胜计。然而,这些掌声大多数已淡忘了,唯独课堂上的两次掌声,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刚到师范那一年,我才19岁,浑身上下散发着朝气,备课时一丝不苟,以至于大多数课文都能熟读成诵。讲郑振铎的散文《海燕》的时候,我进行了范读,读完后,教室里死一般沉寂,大约过了五秒钟,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当时感到很激动,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得到学生的“奖赏”,同时也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五秒钟后才响起掌声呢?后来一位女生在周记中写的一段话才使疑团顿开。她说:“老师,您读得太好了,太有感情了。那么长的文章,您竟然没有漏读、添读一个字,没有一处回读,您饱带感情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沉浸在了课文所描绘的蔚蓝的海天图中,陶醉在了那缕缕的乡愁中。”初为人师的我,看着学生的周记,想着那天的掌声,交织在心头的是甜滋滋的喜悦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多年来,为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我不断写“下水作文”。这样,一来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二来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1993年,学校吹响了“完善标准经,启动现代化,准备大专化”的号角,当时,无论是校园的环境面貌,还是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大有改观。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学校巨变的记叙文或散文,进行了一番指导后,我把自己精心写的一篇题为《师魂》的文章念给大家听。念完后,我期待着和往常一样的掌声,可这一天,还没等掌声响起,有一名男生“唰”地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我认为您的文中有一处不够妥当。”全班同学先是瞪着好奇的眼把头齐刷刷地转向这名同学,接着把火辣辣的眼光直射向我,看我该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我先是惊愕,因为我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有思想准备,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继而是窃喜,我想不是提倡教学的民主和师生的平等吗?这正是一次好机会,想到这里,我平静了心态,微笑着说:“请你说说看。”这位同学用十分自然而流畅的语言陈述了他的看法,言谈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讲得很对,也很好,我喜欢这样有见解、有个性的同学!”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经久不息。是对我“下水作文”的礼赞,更是对一名教师勇于接受学生批评意见的礼赞!
这两次掌声,虽然过了多年,但在我后来的任教生涯中,留给我的是一串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