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8.2对语文课程评价中几个具体而重要问题的认识

书名:我的语文教育观与实践探索  作者:段全林  本章字数:2675 字  创建时间:2021-01-29 18:21

在语文新课程评价实施中存在几个具体而重要的问题,比如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对语文“文化素养”的评价,对学生阅读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对欣赏能力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只有认识到位,并且掌握了基本的评价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过去,许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与能力”是“实”的,而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虚”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他们从事听、说、读、写的什么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题中之义,而不是外加的。就拿背诵来说,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看结果,打一个分数:背得比较流利的打80分;能够背完整,但有些夹生的,打60分;不能背完整,而且背得断断续续的,打40分。但光看这个分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也许得40分的这位同学为背诵这篇诗文非常努力,下了很大功夫,他已经读了20多遍,只是他的方法不对头;而得80分的同学也许只读了10遍。实行这种简单的分数评价,由于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肯定,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丧失自信心,他们一味埋怨自己笨,因而也不会从方法上去找原因。同样,那个读10遍就得80分的同学,也许他在读书方法上有独到之处,但光看这个分数也得不到正确的反映。

再如价值观的问题,它同样也不是“虚”的。某地一次作文考试,题目叫“母爱”。一些学生为获得高分,突出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不惜把自己身体健康的家长说成是身患绝症,把自己健在的家长写成已经与世长辞。因此,光凭简单的一个分数,往往掩盖了这种严格的人格背离的现象,其结果只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为了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作必要的评价和指导。

二、关于语文“文化素养”的评价

文化素养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修养和文化典籍方面的修养。所以,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修养和文化典籍方面的修养的评价。但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文化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进行评价。文化素养存在于人的内部,它并不必然地要求表现于外。那么,这一部分的内容怎么评价呢?简单地说,可以设置两个尺度,一是广度,就是看学生在多大的范围内接触了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规定,已经蕴涵了第一个尺度;另一个是深度,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了这些文学作品和典籍作品的精神内容,成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写读书报告、作品评论等形式。也就是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手段,其最终成果都必须由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阅读,又考察了写作,并且在阅读和写作中检测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语文课程评价也许能比较有效地保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关于阅读的评价

(1)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默读的基础。因此,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一般要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去考察,看学生是否做到了吐字清晰、发音正确,能否注意停顿和重音,能否注意句调和速度,要看学生读得是否流利、有感情。此外,还要看学生能否区分不同文体,能否正确把握读物的内容和格调。

(2)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理解的情况;记忆的情况;评价的情况(能否对读物内容和形式的优劣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鉴别);速度的快慢(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活动);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等)。

(3)对学生阅读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察:是否热爱阅读,有阅读的内在积极性;有无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是否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是否具有读、写、用相结合的习惯;有无虚心向他人请教的习惯;有无勤于自学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

(4)对学生精读和略读等阅读方式的评价。精读可从语言的品味、思路的展开、主旨的把握、情感的体验、写法的探究等方面全面加以考核;略读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阅读方法和由此获得的信息量上,可关注学生拿到书后,是否先看序、前言、目录、插图、图表、照片及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等,看学生能否对全书内容有个概要了解。

(5)对学生阅读量的评价。评价学生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统计,对学生所读读物的性质和数量与课程标准相对照。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通过多读,使读书成为他们生活的自觉需要。

(6)对学生认读能力的评价。阅读是从感知文章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这就是认读。认识生字、生词是顺利进行阅读的前提。所谓认识,一要知道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义,二要了解它的用例,知道它的使用场合。评价学生的认读能力,可通过考查他们使用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释,以及在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认读能力来进行,不要孤立地就字词论字词,就句子解句子,更不要孤立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和句子含义的能力。

(7)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察:是否拥有丰富、广泛、准确的词汇量;是否领会逐步扩大的意义单位;能否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能否筛选关键词句和理解主要意思;能否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能否回忆重要细节;能否把握文章结构;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读物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能否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能否记忆已读的主要文字材料。特别要注意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具体包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方面。

(8)对欣赏能力的评价要评价欣赏能力,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欣赏。欣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驱谴相像,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地研究、综合地感受,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领略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是读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欣赏包括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欣赏,文学作品欣赏的重点是作品的形象、情境和语言。鉴于以上这些,评价学生的欣赏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重在评价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联想能力,评价他们通过想像能否正确把握作者的艺术构思,丰富地再现作者创造的形象;对文学形象的欣赏,不要用一个统一的固定答案评价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因为文学形象具有多义性,人们对文学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理解具有不确定性;要引导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评价的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