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有三个步骤:科学、技巧和艺术;要获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追求教学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它自己的特定的本质和规律,有必须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程序。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有可以传授和重复进行的操作技术。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如前苏联的乌申斯基、美国的赫修特都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质。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指出,“教学是把一切知识传授给一切人的艺术;“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不讲究教学艺术,不注意发掘教学活动中的美学因素,教学就有可能蜕化为一种工具式的纯技术性的工作,一种程式化的工作,缺乏个性、创造力和感染力,达不到教学应有的目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不是艺术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是使用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殊技艺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学艺术融入了施教者对人生的体验、情感、创造等,因而是对艺术技巧的一种超越和升华。语文教学艺术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情感性,即要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艺术,就必须有情感交流,爱心传递,形成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学情景。
教育者能“春风化雨,”受教者自然就能“如沐春风”。二是创造性,教学不能死守某种程式化的方法,不能机械模仿,而应有独立的见解,是对教学内容的创造,也是对方法方式的更新,因而有着教者的风格特点和创造心血。三是审美性,使语文教学活动力争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力求将教学关系转化为一种审美关系,从而使活动于其间的人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