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种艺术形态。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
教学活动是有组织的进行的,而组织教学的艺术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设计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艺术,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或是灵活巧妙地应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或是大胆探索设计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所用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始终要与教学目标、内容、对象保持和谐一致外,还应注意要具有开放性和可调配性:当情况变化时,能随之变化和更新。其二是使用教学组织方式的艺术,它包括课堂教学组织方法、课外教学组织方法、教学调节的方法等等。一般来说,教学组织方法的使用要具有:即时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隐蔽性-尽可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的约束;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对策;高效性-要保证教学进展是高效率的。
二、教学讲演的艺术
教学讲演主要是通过讲演的知识内容、语言动作、思想情感来获得教学效果,它讲究过程的优化组合、内容的美化整形、气氛的活跃愉悦等等。教学讲演,一般分为开讲、续讲和结讲三部分。
开讲犹如戏剧、电影的序幕,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开讲的艺术也是导入的艺术,它必须与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展示内容,同时应注意导入方式的多样化,如运用悬念式、问题式、故事式、新旧联系式、情境式等方式,力求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续讲是教学讲演的主体,其技巧主要包括:内容衔接的艺术-应该做到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伸,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前奏,特别应该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或是逻辑深化的关系,或是分化转移关系等等;问答的艺术-教学讲演的双向交流性,主要表现形式是质疑问难。提问要作到:适时(选择时机),适度(深难度合适),适量(需问则问)。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回味性。要在引入矛盾冲突的质疑答问中激活思维,将教学讲演环环相扣地推向纵深;启发的艺术-通过诱引、暗示、点拨等方式,使学生由无知转为有知,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复达”。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体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变的艺术-对课堂偶发情况能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它是对语文教师智慧和机智的考验。教师应从容不迫,随机应变。
结讲即结尾,它应能使学生对整个讲演产生浑然一体、余味无穷的感觉。一般采用总结概括式、激励启发式、悬念设置式等等,要避免产生“强弩之末”感,避免仓促、平淡、节外生枝等毛病。
三、处理教材的艺术
应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领会教材的意蕴,能独辟蹊径地处理好教材,不脱离教材,但又能超越教材,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既能照顾每节课的完整性,又能维护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出,力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四、使用板书及其它教学传媒,如多媒体、录音机等的艺术
板书、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的使用,具有直观生动性和信息表达的简洁性,并且是立体的、多渠道的刺激源,因而能有力地调节和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兴趣,加强记忆,活跃教学气氛;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一种示范作用。
板书是使用最普遍的传媒,能持续地刺激学生,加强信息的接受。板书常常是教学内容的简明揭示,故能使学生准确直观有序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进程。要使板书达到艺术境界,成为审美对象,应该做到设计新颖别致,书写整齐优美,条理清楚,布局合理,灵活多变,并且书之适时,擦之有序。
板书种类多种多样。一般有:纲领式-其主要构成为不同的标号和内容要义,体现出教学信息的基本逻辑结构;图画式-对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进行形象的描绘;线索式-根据教学的纵向发展过程进行板书,显示内容层层向前推进的逻辑顺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比式-根据教学内容中具有鲜明对比性的材料而设计,用于进行对照、反衬,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发展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另外还有回环式、表格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