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民间食品。
原料:红小豆、面粉、白糖、玫瑰、菜籽油。
制法:(1)红小豆2.5千克精选后,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6至8小时,用微火煮烂,再用油、白糖炒后放凉,加入玫瑰搅拌均匀(注意炒时油不宜放得太多,豆馅不能太稀)。
糯米粉5千克加酵面、面粉适量,和成面团。待发酵后加适量的碱,揉拌均匀,无酸味为宜。把和好的糯米团揪成25克一个的剂子,用纯棉布一块,保持棉布湿润,将其平托手心上,将剂子放在手心压扁,中间放入豆馅15克,将布捏起收好口,成糯米团。随即按成圆扁形,逐个包好。
待油温达五至六成热时,将包好的生坯逐个顺锅边放入油锅。当自动浮起油面时,再翻面炸,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即可。食用时撒白糖装盘。
营养特点:外酥脆,内粘甜,馅香适口。
浆粑馍
南郑传统干粮食品。此品虽然没有关中石子馍那样古老,但也是先民由生食转入熟食之后,用较原始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古老干粮。山民上山砍柴,药农上山采药,猎人进山打猎,挑夫上路,中小学生上学,都带这种干粮。也是山民走亲访友馈赠的礼品之一。陕南山川盛产油桐,其叶大而阔,无毒,叶面光滑无毛,当地山民就地取材,用以包浆粑馍,清香不馊。
原料:嫩苞谷、桐子树叶。
制法:将成熟的苞谷选嫩的剥下来,淘净加水,用手推石磨磨成稀稠相宜的浆,盛入盆内,经一夜发酵糖化,然后用勺子舀入折成喇叭口状的桐子树叶或芭蕉叶内,包成旧时妇女小脚状的三角形,放入蒸锅或蒸笼内蒸熟即成。
营养特点:馍内呈蜂状,筋润爽口。浆粑馍除了用嫩苞谷制做而外,还有用小麦连麸子磨浆做的,也有用大麦、青稞麦磨浆做的。还有用桐子叶或芭蕉叶铺入蒸锅竹笆上或蒸笼内,把浆倒入其上,不分个包裹,蒸熟后用竹刀或菜刀切成方块状,此种当地山民谓之“懒粑子”。苞谷即玉米,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一定量的矿物质、蛋白质、脂肪。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且有健胃利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