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品种选用猪脑为原料,经调味捆扎煮制而成,制法独特,口感鲜嫩。
原料:鲜猪脑、肠皮、香菜、鸡蛋、奶汤、精盐、胡椒、味精、熟猪油。
制法:(1)煮猪脑。将猪脑四个用凉水漂洗干净,去净筋膜,盛一碗中,加鸡蛋清一个,湿淀粉15克、精盐、味精、胡椒搅匀,装入肠皮内,用绳扎住两头,放入开水锅内煮10分钟(煮时用针扎些气眼,以免煮烂),捞出,切1厘米厚片,盛入大海碗内。
浇汤。吃时,将锅置旺火上,加入奶白汤300克,放入精盐、味精、胡椒调味,沸起,浇入猪脑碗内,将香菜10克洗净切碎撒上,淋熟猪油15克即成。
营养特点:汤白味浓,鲜嫩可口,常食有助于治疗头晕病。猪脑含丰富的蛋白质,但是其胆固醇含量也甚多,所以血脂类病人应慎用此食品。
略阳海味罐罐茶
陕南汉中地区的略阳县,地处秦岭南麓西段,山寒地湿,气候比较寒冷,罐罐茶能健胃消食,润肺解热,治头痛。清代王士雄著《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述:“风寒感冒,头痛身热,胡桃仁、葱白、细茶,生姜杵烂,水煎服,汗出而痊。”解放前,山区缺医少药,民间遇有风寒感冒、头痛身热,常以罐罐茶治疗。解放后,当地厨师在传统罐罐茶的基础上配以其他辅料,改进成为营养保健食疗兼备的海味罐罐茶。
原料:面粉、水发海参、鸡蛋、火腿、核桃仁、馓子、茶叶、精盐、五香粉、葱、姜、藿香、小茴香。
制法:(1)制茶汤。将藿香10克、小茴香6克用清水洗净后,同茶叶20克一道放入陶罐内,加清水置炉上煮。生姜15克洗净、去皮、拍松,连同精盐少许一同放入陶罐内,成为茶汤。
制茶糊汤。将面粉100克放入碗内,加水搅拌成稀面糊。用另一陶罐将煮好的茶汤用漏勺去渣倒入,加开水烧开。这时将稀面糊一面倒入罐内,一面用竹筷搅拌,使茶汤无面粒,成为茶糊汤。
加工辅料。将水发海参100克洗净,切成指盖片,用上汤煨制收汁,放入碗内。鸡蛋两个,入碗内,搅散,加入精盐,入锅用油炒好盛起,切成小块。熟火腿50克切成小丁,核桃仁75克去杂质切成粒,分别加入精盐、五香调料面入锅用油煸炒。香油馓子100克折成小段备用。
组合装盆。先将茶糊汤倒入汤盆,撒入小葱花10克,再将烧好的海参用勺铺在中间,核桃粒、火腿丁、鸡蛋块围在海参周围,香油馓子撒在四周即可。
营养特点:形如花簇,食之滑润爽口,酥脆香糯,一碗下肚,周身冒汗,顿觉心神爽适,别有风味。既可单食,也可作为筵席佳品。营养全面,可健胃消食,润肺解热,治头痛。
洋县猪白血
洋县传统风味小吃。以鲜猪肉和鸡蛋为主料,佐以配料经蒸制而成。明末清初,当地饮食业厨师将猪白血用在菜点上,成为受人们欢迎的食疗滋补品。
原料:鲜猪血、鸡蛋、菠菜、水发木耳、精盐、葱、姜等。
制法:(1)制血清。宰猪时将鲜猪血接入盆中(约5千克),停约10分钟,血半凝固时,用刀在血面上轻轻划几道纹(不能搅动),沉淀约两小时。另取一瓷盆,上放竹筛,滗出血清,再沉淀两小时(夏季沉淀1小时),依此法反复做4次,共计8小时。可提取血清1.5千克,放于盆中。把鸡蛋一个入碗中,打散,摊烙成蛋皮备用。
制猪白血。将鸡蛋清6个放入碗中,打散,倒入血清盆中,用筷子搅匀,撇净浮沫,加精盐15克、葱末10克、白胡椒粉5克、味精少许、肉汤500克搅匀,分别盛于8个碗中,厚度不要超过5厘米(以免蒸不透),上笼中火约蒸10分钟(中间放气两次),即成猪白血。
制汤。在锅内放入肉汤2千克,加菠菜叶200克、水发木耳80克、姜末8克、鸡蛋皮(切成象眼块)和葱末50克、白胡椒粉15克、味精少许、精盐10克,用旺火烧开,分别倒入8个碗中,淋入熟猪油20克即可食用。
营养特点:色泽乳白,鲜嫩适口,形似豆腐脑。经科学鉴定,猪白血含粗蛋白93.1%,氨基酸总和占95.7%,并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优质高蛋白营养补品。它风味素雅,不腥不腻,清补气血,滋阴养颜。民间流传猪白血能补血,治妇人白带症,适于大病初愈或老弱、孕妇、产妇的补品,尤其是对于化疗癌症、肺矽病等有一定食疗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