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正文 10.塞上香哪

书名:新编陕西名小吃  作者:唐代英  本章字数:1416 字  创建时间:2021-01-29 18:30

榆林传统风味小吃。

据宋代陶谷撰《清异录》记述,唐代煎炸食品中的消灾饼即是用白酒和面,在油锅里爆制而成。随着历史变迁和时间的推移,及至清代,榆林古城市肆饮食已有加工生产,当时叫“酒香饼”。但只是为少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所享用,庶民百姓无此口福。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榆林一位县令有一次宴请当地豪绅,宴会中端上了酒香饼,由于酒香扑鼻,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香哪!香哪!”从此,“酒香饼”就改叫“香哪”,一直沿袭至今。

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制法和唐代的消灾饼一脉相承,并有所改进和提高,不仅是当地群众举办筵席、馈赠亲友的上乘美点,而且远销北京、内蒙古、兰州、西宁、山西等地。

原料:面粉、猪油、白糖。

制法:(1)白酒75克倒入500克上白面粉中,搅拌均匀,加入熟猪油100克,揉搓成絮状,再加入温水100克搓匀,和成面团。将其分成20个小面剂,用湿布盖好,饧5分钟后待用。

取小面团一个,擀成23厘米长、8.3厘米宽的椭圆形面片,然后顺面片长度,由边向里轻轻卷至中间,再卷另一边,剖面成双环形。然后,将面片叠起,用手轻轻拍平(不能压实),再将卷口向外,用手捏住两端,由外向里的三分之一处朝中间折转,在两端相接处套一个环,成套环状,即成香哪坯。

在炒勺内放入熟猪油1.5千克(实耗250克),用小火烧至三成热,下入香哪坯,浸炸1分钟后,坯在油面上浮起,将炒勺离火约两分钟,使油温下降,再将炒勺放旺火上,用筷子翻转,炸至色白、皮酥、发硬时捞出,趁热撒上少许白糖即成。

营养特点:色白油润,绵软酥脆,酒香扑鼻,芬芳宜人。富含淀粉及脂肪,为餐中甜点。

陕北荞面圪坨

陕北民间传统风味食品。《信天游》中唱道:“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意思是吃荞面圪坨要配羊腥汤。在陕北,人们常常用荞面圪坨与羊腥汤来比喻男女间的爱情。小伙子找对象,第一次上女方家,要是能吃上姑娘亲手做的荞面圪坨,那就意味着小伙子被姑娘看中了;如果荞面圪坨不是姑娘亲手做的,那就说明姑娘对小伙子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要成亲还得继续努力等待;要是女方不给吃荞面圪坨,那就预示着姑娘看不中小伙子,这门亲事就告吹了。

原料:荞面、羊肉及多种调料。

制法:先将荞面加水和好揉到,靠着面案一头放下,随手用刀切一块,在案上搓成一根粗细如大人小拇指的面棍儿,再截成几节,每节20至23厘米长,用左手将其中的一节拿起来,挟在虎口上,三分之二搭在手背上,三分之一担在食指上,右手将一小撮干面,抹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从扭在食指上的那一头揪一小块,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拇指稍微用劲一捻,小面蛋儿被捻开后又自动卷了起来,顺势掉到下面的盘子里,随后再揪一块继续捻。捻好的荞面圪坨,形状大小与蒜瓣很相似,中间大而空,两头小而圆并开着两个小眼,看上去逗人喜爱。在做荞面圪坨的整个工序中,捻是关键的一环,捻的时候,一要使劲匀,不能大,也不能小。用劲太大,容易粘到手上;用劲太小,捻得太厚,不易煮熟。二要掌握技巧,要捻中带转,转中带拧,否则,捻出来的就是一个面片片,卷不起来,也不好看。选取新鲜的绵羯羊后腿肉,切成丁。炒锅置旺火上,添油,放入肉丁爆炒,加精盐、花椒、香醋、姜末、辣椒、水发木耳与适量清水烹制。肉滚烂时放葱花、香菜末起锅,即成羊腥汤。

营养特点:荞面圪坨配上羊腥汤食用,滋味最佳。煮熟后用笊篱捞上不满一碗,浇上一勺羊腥汤,用筷子搅拌两下,羊腥汤里的油花花就顺着荞面圪坨两头的小眼钻了进去,吃起来十分可口。荞面有消食、化积作用,羊肉滋补作用强,本品有药用功效。

本文为书海小说网(http://www.shuhai.com)首发

(←快捷键)<<上一章目录 (快捷键→)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热门关注:美女图小说全文阅读|免费小说网|玄幻小说完本

同好作品推荐

欲望青春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350625
更新:08-11
[阅读]
魔术师谋杀
作者:
类别:悬疑出版
点击:137793
更新:09-06
[阅读]
薰衣草之恋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114758
更新:12-14
[阅读]
遇见你时,花满倾城
作者:
类别:当代小说
点击:70811
更新:0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