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风味食品。相传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因以干烙制作、味道干酥脆香而得名。据传一年天大旱时三个干烙可换一垧土地(一垧等于2.5亩),可见其身价之高。此品耐久贮,可保存两个多月,既不发霉也不变质。长期远销山西、内蒙、宁夏等地。
原料:面粉。
制法:(1)麻籽油50克与清水250克(按照季节用水,冬、春季用较热水,夏、秋季用温水)搅匀,倒入面粉750克内,搓成面团,揉光盘到,然后用净湿布盖严,待面团回饧发软后,再陆续掺入面粉250克和精盐5克,用力揉搓成硬面团。
和好的面团分成10块,逐个揉圆、拍平。右手侧放在案上,饼的边缘紧贴右手掌,左手拇指与食指压饼边,稍用力压转成中心薄、边缘厚,直径约10厘米的圆饼,上面用专制的印模,印上花纹,即成干烙坯。
三扇鏊用木炭火烧热,先将馍坯底面放在上鏊,约烤1分钟,再烤正面。待外皮变白、发硬后,将馍离鍪,稍晾,用筷子头在底面边缘压有0.3厘米深的小窝,使边缘出现棱边,移入底鏊烘烤,先烤底,后烤面,翻倒两次,待火色上匀、外皮发黄有裂纹时即成。
营养特点:色泽淡黄,干香酥脆,易于消化,便于携带。补中益气,最宜患肠胃病者食用。
榆林双合饼
榆林传统风味小吃。因适宜春季食用,又名春饼。
原料:面粉。
制法:(1)面粉500克用开水烫成烫面,和好揉匀,分成20个面剂。
先烙后蒸。将分好的面剂逐个擀成薄饼,上面各抹上熟猪油(10个饼共抹50克),撒上精盐面(10个饼共撒10克),两个薄饼合成一个,放在火鏊上烙熟,然后拆开,一面焦黄,一面洁白,再合在一起放在笼内蒸一下,使其松软。吃时拆开卷菜。
营养特点:外黄里白,绵软可口。为餐中主食。